回覆列表
  • 1 # 坐古談今

    羅曼諾夫王朝是沙俄的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王朝,立國時間為1613年到1917年。清朝是1644年到1911年,比清朝長了三四十年,總體上和清朝屬於同期。可以完全對比。

    與中國關係也很緊密,康熙朝短暫衝突後與中國和平到道光年間。隨著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便弱,成為對中國危害最為嚴重警告的列強,是侵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清俄在267年的共存時期內,兩國在建立和滅亡間有如下共性和不同。

    (1)相對於英法來說,清俄都是制度落後的政權的大政權,但沙俄屬於資本主義,清朝屬於封建主義,且敵人和學習物件都是西方列強

    羅曼諾夫王朝繼承的留裡克王朝已經屬於東歐大國,俄羅斯的長期敵人克里米亞汗國、瑞典、立陶宛、波蘭、奧斯曼等,或已經被基本打敗或被打得不再構成政權存在威脅,俄羅斯在東歐地區已經站穩腳跟。

    在此情況下,俄羅斯逐漸介入歐洲核心地紛爭,與英法奧地利普魯士等國時敵時友。

    其後,在彼得大帝向西方學習的情況下,完成軍事升級,實力更加強大。除了奧斯曼帝國外,彼得大帝時期基本打敗了所有敵人。

    在葉卡捷琳娜大帝時期,基本把奧斯曼打殘,成為東歐地區的主宰,並基本奠定了俄羅斯的今日地域。

    與此同時的清朝也在亞洲東部地區輝煌著。但到了鴉片戰爭,隨著西方列強入侵,清朝統治下的中國開始向西方學習即洋務運動。

    (2)兩國都有洋務運動,都首先學習武器作為向西方學習開始。但因沙俄建國時間短暫,文化基因與西方有共源(程度雖然不太重),其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也算正常。清朝條件比較惡劣,最終轉型失敗

    我方轉型失敗主要在於中國的文化基因與西方不同,特別清朝屬於少數民族統一政權,因此,很難有大規模流民進入工廠,科技不被重視,清廷對漢人特別是有錢漢人比較嚴防死守造反可能,使得資本主義萌芽很難成長。

    同時,外敵入侵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防入侵,由此造成清廷不是主動而是被動促成資本主義發展。

    沙俄則是從上到下主動發展資本主義,且基本上沙俄是欺負別人而不是被人欺負。雖然,沙俄封建事很強大,其資本主義發展程度就比較落後,農奴制痕跡特別明顯。

  • 2 # 歷史縱橫帝

    導讀:沙俄的羅曼諾夫王朝和清朝如果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開始基本上是同時建立又同時消逝在歷史長河中。在這將近300年的王朝歷史上兩國都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超過千萬平方公里以上的版圖疆域。但是由於沙俄核心區域在東歐,所以更加敏銳的覺察到西歐列強堅船利炮的威脅才在建國初期就積極主動的學習並由彼得一世進行改革。這也開啟了沙俄和大清走上不同的兩條道路,並在王朝末期顯現出巨大的差異。對版圖的渴望和積極拓展

    清朝從努爾哈赤從東北崛起建立後金開始,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版圖從東北一隅擴張到覆蓋全國的龐大帝國。客觀的說清朝帝王即使到了中後期都沒有對領土失去進取精神,這和其他王朝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清朝對龐大的國土採取了一些列的政策基本上都可以做到直轄,這比之前王朝的羈縻政策又是一種進步。

    而沙俄從恩裡克王朝時期就向東越過烏拉爾山向西伯利亞擴張滅掉了西伯利亞汗國。到羅曼諾夫王朝建國不久的1632年,俄羅斯就已經到達了勒拿河流域。1647年,俄羅斯已經到達了鄂霍次克海。也就是說俄羅斯從越過歐亞大陸的分界線烏拉爾山到把版圖推進到太平洋沿岸僅僅用了五十年。

    其實在擴張過程中,大清康熙皇帝曾經在雅克薩擊敗過沙俄迫使沙俄締結盟約直到王朝的末期。

    兩大帝國的地理位置和最高統帥的危機意識決定了帝國中後期的命運

    沙俄:

    沙俄的恩裡克王朝因沙皇無嗣才過渡到羅曼諾夫王朝,這個時間段和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的時間基本一致。只不過羅曼諾夫王朝繼承了恩裡克王朝本就有的龐大國土和積極的擴張進取精神。

    沙俄在恩裡克時期雖然國土龐大,但是貧窮落後的內陸國家。到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一世的時候敏銳的感覺到了沙俄和西歐強國的巨大差距。別說西歐,就是眼前的瑞典等國都是強敵。就是在他的時代,沙俄進行了學習西歐的改革並實行了積極地對外擴張政策。把沙俄版圖從歐洲推到太平洋,基本奠定了後期沙俄的版圖基礎。

    彼得一世派遣使團前往西歐學習先進技術,本人則化名先後在荷蘭和英國學習造船和航海技術,並聘請大批科技人員到俄羅斯工作。回國後積極興辦工廠,發展貿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近代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一世時代。

    正是由於彼得一世的相比清朝提前將近兩百年的改革和向西方的學習才奠定了沙俄在近代史當中的巨大作用。同樣也是這樣的改革才使沙俄富國強兵成為橫跨歐亞的龐大帝國。才能在一百年後擊敗稱霸歐洲的法國皇帝拿破崙,成為整個歐洲的拯救者。

    清朝:

    在彼得一世進行大規模學習歐洲,進行改革的同時清朝在做什麼呢?對,就是大名鼎鼎的九龍奪嫡。康熙晚年,幾位阿哥為了那個皇位殊死搏鬥。即使雍正上位後,清朝國內也不太平:內有老八之流的扯腿和巨大的國庫虧空;外部有西北準噶爾汗國的急待平定。

    可以說清朝此時內憂外患,為了彌補國家財政的巨大虧空不得不實行新政-火耗歸公和官紳一體納糧。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國家富足;年羹堯也在充沛的兵馬錢糧下取得了平定西北的巨大勝利。

    但是這些只是在封建王朝制度上的修補,更提不到改革。其實小編認為此時是封建制度的餘暉階段,清朝以冷兵器為主的軍隊戰鬥力和西方列強的差距並沒有那麼巨大。清朝還是響噹噹的帝國,此時英國才剛剛開始經營印度。此時正是國家轉型變法的最好的時機,只要我們抓住這個機會進行變法圖強。憑藉龐大的國土和人口基數以及先進的經濟、軍事力量就不會有後來的鴉片戰爭。

    但是清朝統治者拒絕接受先進文化的學習,當英國派使臣覲見乾隆展示先進的火槍和工業產品時他居然無動於衷。滿足閉關鎖國,沉浸在大國的地位的後果就是百年後被歐洲列強用堅船利炮開啟國門。

    直到被歐洲列強打疼了,清朝統治者才被迫向西方學習開啟了近代史上的洋務運動。即使這樣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以後,歐洲列強發現清朝居然有如此強大的力量。由此清朝短時間曾經被列入列強行業,直到甲午戰爭戰敗被打出原型。

    小結:

    此時距離沙俄彼得一世的改革已經過去兩百年。所以說俄羅斯因為距離歐洲近,所以對自己和西歐的巨大差距感到刺痛進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沙俄送到了列強的行列。而清朝遠距離歐洲,主動閉關鎖國斬斷了主動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所以說兩大帝國的地理位置和最高統帥的危機意識決定了帝國中後期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薛蠻子收購高棉最大建材公司,為何眾多名人名企重金押高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