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七擒孟獲,並非為了炫耀自己,而就是為了收復南中的人心。
本篇咱們主要按歷史來說。
“七擒孟獲”發生在南中地區,也就是蜀漢益州的南部的幾個郡,包括牂柯郡、越巂郡、永昌郡、建寧郡等,大致在現在的雲南、貴州、川西南一帶。那裡自然環境複雜,天高皇帝遠,又有羌人、夷人等少數民族聚居,成都對這邊的控制力一直不強。吳蜀交惡後,孫權對南中各郡煽風點火,導致南中地區掀起大規模叛亂,連成都派去的太守都被殺的殺抓的抓,局面完全失控。
南中地區的叛亂頭子,主要有三個,一是當地豪強大戶雍闓,一是夷人的王高定,還有一個叛將朱褒。至於孟獲,並不是《演義》中說的“南蠻王”,而是南中一位德高望重的群眾領袖,他是被雍闓蠱惑出來當偶像的。
諸葛亮執政後,面對這種險惡的局勢,先對南中地區不採取強硬措施,只是守住邊境,同時派遣使者去安撫叛亂的郡縣。等到對內發展生產、積蓄糧食、訓練軍隊達到一定成效,對外與東吳恢復同盟關係之後,這才於225年親率大軍,平定南中。
參軍馬謖送諸葛亮出成都城時,給諸葛亮提了一個建議:“南中地區主要距離遠,地勢險要,所以一貫對朝廷不服從。就算今天去打敗了他們,明天又造反了。而且您的大戰略是要舉全國兵力北伐曹魏,那就必然造成國內空虛,一旦被南中的人知道,他們更要造反。那麼能不能把造反的人全部殺光以絕後患呢?也不行,一來這樣太殘忍了,不是仁義之人的作為;二來,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做到。”
接著,馬謖給出了他的結論:
“兵法上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希望您收復南中那些人的心。”
諸葛亮認可了馬謖的這個思路。
《三國演義》中,平定南中佔了整整4回篇幅,雙方各自出動了數十萬大軍。其中平定高定、雍闓、朱褒三個叛將只佔半回,七擒孟獲用了三回半。
真實的平定南中,從軍事規模來說要秀氣得多。蜀漢一方的兵力最多不超過三五萬的級別,叛亂方人數可能多一點,多數是軍民不分的烏合之眾,其戰鬥力無法與蜀漢精兵抗衡。南中平亂,對諸葛亮而言,主要難在地理位置複雜,水土不服,以及需要儘快收服人心。
從軍事角度,蜀漢的主要敵手不是孟獲,而是夷王高定、大戶雍闓、叛將朱褒。諸葛亮四路兵馬齊頭並進,很快把這幾路叛軍都打垮,南中諸郡都收復了。
不過,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雍闓、高定、朱褒雖然都死了,南方的群眾領袖孟獲糾合了雍闓的餘部,再加上高定、朱褒等的殘兵敗將,繼續和諸葛亮作戰,頗有點“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時候,叛軍的實力已經大大削弱,從軍事上對諸葛亮的蜀漢南征軍大基本構不成威脅了。但,諸葛亮追求的並不是把叛軍摁下去。他要的是南中長治久安。打敗孟獲很容易,甚至殺了他也不難,難的是利用孟獲,讓南中地區不再造反。
單純殺掉孟獲,對蜀漢後方穩定沒什麼好處。相反,在我方優勢下,應該對現有資源展開儘量多的利用。
於是諸葛亮實踐馬謖的“攻心為上”。七擒孟獲開始。
初戰,孟獲很快被諸葛亮打敗活捉了。他做好了血灑故土的準備。可是出乎意料,諸葛亮沒有殺他,反而擺出酒肉招待他,並且帶著他參觀自己的營寨和陣地。然後放了他,讓他重振兵馬來戰。
孟獲被釋放之後,再來交鋒,又一次兵敗被擒。而諸葛亮並未逼迫孟獲投降,反而再次放了他。
雙方就這樣上演類似的一幕幕活劇。孟獲越打越沒信心,越打輸得越乾脆,而諸葛亮每次都和顏悅色地優待俘虜,吃飽喝足,再釋放他。
人都是有臉皮的,有良心的,孟獲第七次被擒後,諸葛亮依然要釋放他,孟獲終於感動了。他流著淚對諸葛亮說:“丞相天威,我們南中人再也不造反了!”
有史學家認為“七擒孟獲”是虛構的,理由是諸葛亮在南中打仗一共只有幾個月,如此短時間內應該來不及七擒七縱;尤其諸葛亮深入南中,應該速戰速決,哪有功夫慢慢玩這種把戲?不過如前面所說,歷史上的七擒孟獲並非《演義》中那樣百萬大軍跨越萬水千山的征戰殺伐,很可能就是在雲南省幾個縣範圍內進行的“追剿殘匪”行動。諸葛亮已經擊潰了叛軍主力,這種擒縱只是費點事,不會有太大的傷亡代價,時間也有限。
諸葛亮的兩個戰略目的,第一個是直接消滅眼前的叛亂,這個已經達到了;第二個是儘可能安撫南中人心,而七擒孟獲正是達成這個目的的重要手段。以現在雲南地區各部族依然廣泛流傳的諸葛亮崇拜而言,漢丞相一千八百年前在此地留下的威名絕非虛言。
消滅三個匪首,是從軍事上摧毀叛軍。七擒七縱孟獲,是從人心上安定南中。此外,諸葛亮還在政治上進行改革,有效把南中從蜀漢政權的“盲腸炎”,打造成為一臺造血機,為諸葛亮的宏大戰略提供著有力的支援。
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說“七擒孟獲”之後,直到諸葛亮去世,南中的夷人都沒有造反,這並不確切的。實際上諸葛亮班師之後不久,南中就又發生了夷人叛亂,殺害當地守將,被李恢迅速剿滅。公元233年,南中夷人首領劉胄又起兵造反,後來被馬忠帶領張嶷、張翼等將領平定。
然而這些並不說明諸葛亮失敗。畢竟南中形勢太複雜,指望靠孟獲個人的效忠,就一勞永逸根絕叛亂,這是不可能的。但諸葛亮的雷霆一擊加上釜底抽薪的政治手段,確實讓南中地區相對安定。這以後發生的叛亂都是小打小鬧,像之前那種數郡一起叛亂動搖國家根基的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
諸葛亮七擒孟獲,並非為了炫耀自己,而就是為了收復南中的人心。
本篇咱們主要按歷史來說。
“七擒孟獲”發生在南中地區,也就是蜀漢益州的南部的幾個郡,包括牂柯郡、越巂郡、永昌郡、建寧郡等,大致在現在的雲南、貴州、川西南一帶。那裡自然環境複雜,天高皇帝遠,又有羌人、夷人等少數民族聚居,成都對這邊的控制力一直不強。吳蜀交惡後,孫權對南中各郡煽風點火,導致南中地區掀起大規模叛亂,連成都派去的太守都被殺的殺抓的抓,局面完全失控。
南中地區的叛亂頭子,主要有三個,一是當地豪強大戶雍闓,一是夷人的王高定,還有一個叛將朱褒。至於孟獲,並不是《演義》中說的“南蠻王”,而是南中一位德高望重的群眾領袖,他是被雍闓蠱惑出來當偶像的。
諸葛亮執政後,面對這種險惡的局勢,先對南中地區不採取強硬措施,只是守住邊境,同時派遣使者去安撫叛亂的郡縣。等到對內發展生產、積蓄糧食、訓練軍隊達到一定成效,對外與東吳恢復同盟關係之後,這才於225年親率大軍,平定南中。
參軍馬謖送諸葛亮出成都城時,給諸葛亮提了一個建議:“南中地區主要距離遠,地勢險要,所以一貫對朝廷不服從。就算今天去打敗了他們,明天又造反了。而且您的大戰略是要舉全國兵力北伐曹魏,那就必然造成國內空虛,一旦被南中的人知道,他們更要造反。那麼能不能把造反的人全部殺光以絕後患呢?也不行,一來這樣太殘忍了,不是仁義之人的作為;二來,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做到。”
接著,馬謖給出了他的結論:
“兵法上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希望您收復南中那些人的心。”
諸葛亮認可了馬謖的這個思路。
《三國演義》中,平定南中佔了整整4回篇幅,雙方各自出動了數十萬大軍。其中平定高定、雍闓、朱褒三個叛將只佔半回,七擒孟獲用了三回半。
真實的平定南中,從軍事規模來說要秀氣得多。蜀漢一方的兵力最多不超過三五萬的級別,叛亂方人數可能多一點,多數是軍民不分的烏合之眾,其戰鬥力無法與蜀漢精兵抗衡。南中平亂,對諸葛亮而言,主要難在地理位置複雜,水土不服,以及需要儘快收服人心。
從軍事角度,蜀漢的主要敵手不是孟獲,而是夷王高定、大戶雍闓、叛將朱褒。諸葛亮四路兵馬齊頭並進,很快把這幾路叛軍都打垮,南中諸郡都收復了。
不過,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雍闓、高定、朱褒雖然都死了,南方的群眾領袖孟獲糾合了雍闓的餘部,再加上高定、朱褒等的殘兵敗將,繼續和諸葛亮作戰,頗有點“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時候,叛軍的實力已經大大削弱,從軍事上對諸葛亮的蜀漢南征軍大基本構不成威脅了。但,諸葛亮追求的並不是把叛軍摁下去。他要的是南中長治久安。打敗孟獲很容易,甚至殺了他也不難,難的是利用孟獲,讓南中地區不再造反。
單純殺掉孟獲,對蜀漢後方穩定沒什麼好處。相反,在我方優勢下,應該對現有資源展開儘量多的利用。
於是諸葛亮實踐馬謖的“攻心為上”。七擒孟獲開始。
初戰,孟獲很快被諸葛亮打敗活捉了。他做好了血灑故土的準備。可是出乎意料,諸葛亮沒有殺他,反而擺出酒肉招待他,並且帶著他參觀自己的營寨和陣地。然後放了他,讓他重振兵馬來戰。
孟獲被釋放之後,再來交鋒,又一次兵敗被擒。而諸葛亮並未逼迫孟獲投降,反而再次放了他。
雙方就這樣上演類似的一幕幕活劇。孟獲越打越沒信心,越打輸得越乾脆,而諸葛亮每次都和顏悅色地優待俘虜,吃飽喝足,再釋放他。
人都是有臉皮的,有良心的,孟獲第七次被擒後,諸葛亮依然要釋放他,孟獲終於感動了。他流著淚對諸葛亮說:“丞相天威,我們南中人再也不造反了!”
有史學家認為“七擒孟獲”是虛構的,理由是諸葛亮在南中打仗一共只有幾個月,如此短時間內應該來不及七擒七縱;尤其諸葛亮深入南中,應該速戰速決,哪有功夫慢慢玩這種把戲?不過如前面所說,歷史上的七擒孟獲並非《演義》中那樣百萬大軍跨越萬水千山的征戰殺伐,很可能就是在雲南省幾個縣範圍內進行的“追剿殘匪”行動。諸葛亮已經擊潰了叛軍主力,這種擒縱只是費點事,不會有太大的傷亡代價,時間也有限。
諸葛亮的兩個戰略目的,第一個是直接消滅眼前的叛亂,這個已經達到了;第二個是儘可能安撫南中人心,而七擒孟獲正是達成這個目的的重要手段。以現在雲南地區各部族依然廣泛流傳的諸葛亮崇拜而言,漢丞相一千八百年前在此地留下的威名絕非虛言。
消滅三個匪首,是從軍事上摧毀叛軍。七擒七縱孟獲,是從人心上安定南中。此外,諸葛亮還在政治上進行改革,有效把南中從蜀漢政權的“盲腸炎”,打造成為一臺造血機,為諸葛亮的宏大戰略提供著有力的支援。
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說“七擒孟獲”之後,直到諸葛亮去世,南中的夷人都沒有造反,這並不確切的。實際上諸葛亮班師之後不久,南中就又發生了夷人叛亂,殺害當地守將,被李恢迅速剿滅。公元233年,南中夷人首領劉胄又起兵造反,後來被馬忠帶領張嶷、張翼等將領平定。
然而這些並不說明諸葛亮失敗。畢竟南中形勢太複雜,指望靠孟獲個人的效忠,就一勞永逸根絕叛亂,這是不可能的。但諸葛亮的雷霆一擊加上釜底抽薪的政治手段,確實讓南中地區相對安定。這以後發生的叛亂都是小打小鬧,像之前那種數郡一起叛亂動搖國家根基的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