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嘮叨足球

    我認為中國青少年足球第一個應該從對足球的認識開始,我們踢足球第一為了自身喜好,第二踢足球能有一天有幸披上國家戰袍,為國征戰,就不僅僅是代表自身喜好,而是代表國家榮譽,踢出自己的風格,發揚不到最後不放棄的品格。每一場比賽都帶著一股拼勁,頑強的鬥志。為了中國足球青少年足球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初步認識。第二個,就是對青少年足球青訓制度的改革,加強青少年足球的培養,有好的足球天賦的青少年著力打造,送去更好的足球基地進行規範化教育,讓其更早的能銜接中國足球的發展腳步,讓青少年足球的每一步都走的穩定,這樣中國足球青少年與成年隊伍更好的銜接,不會出現足球人才斷層,才能適應中國足球發展形勢。

  • 2 # 創哥學中國象棋

    “團隊精神”才是足球比賽取勝的終極秘籍!

    團隊意識對於足球運動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團隊意識也同樣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需要的一種思維,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甚至與朋友聚會時的遊戲中,與人協作的需要簡直無處不在。而在青少年的成長期,透過足球運動的方式向其灌輸團隊協作的概念,進而建立起與人協作的思維意識,也不失為青少年成長之路上寓教於樂。

    1.透過集體鼓勵的方式增強團隊凝聚力

    這也是足球比賽中頗具儀式感的一種團隊激勵方式,目的是統一思想,增強凝聚力。賽前把全體隊員(無論是首發還是替補隊員)召集到一起,圍成一圈,再強調一遍比賽注意事項,並在最後帶領全體隊員一齊大聲喊出給自己加油鼓勁的口號,這種積極昂揚的情緒會傳染給每一名隊員,讓大家明白,今天,所有人都將懷揣著同一個目標在球場上拼搏!

    2.鼓勵球員嘗試不同位置後再做出選擇

    少年兒童在接觸足球運動的初期,往往對於球場上各個位置所扮演的角色沒有具體的認知和概念,此時期,教練員可以鼓勵隊員們在訓練中嘗試不同的位置,再做出自己的選擇。這樣做的好處是讓球員們自己體驗並比較在不同位置踢球的感覺,可以讓每名球員更好地理解不同位置的踢球方式,並結合自己的個人情況,選擇符合自身技術特點的位置,從而最大限度地在團隊中發揮個人能力,實現自我價值。

    3.安排隊員輪流擔任隊長提升主人翁意識

    在日常訓練的對抗賽中,安排隊中球員輪流擔任本隊的隊長,在比賽中提升本隊士氣,為隊友加油鼓勁,從而讓每一名隊員都具有集體責任感,勇於擔當,久而久之,球隊的凝聚力必然會得到提升。

    4.組織球員自行完成物品歸位來鍛鍊隊員的自覺性

    教練員可以安排本隊小球員輪流擔任器材管理員,在每次訓練開始之前將當天所需器材從倉庫取出並帶領本隊球員按照教練要求擺放在球場上;訓練結束後,再由管理員指揮其餘小球員將訓練器材收集好後按照原物原位放置好。此舉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自覺性、責任心和協調管理能力。

    5.透過以賽代練的方式提升球員配合的默契度

    既然足球運動是一項靠團隊配合來取得比賽勝利的競技體育運動,那麼最直接的鍛鍊球員們團隊意識的方法自然是多踢比賽。作為教練員,請儘可能地多為你的隊員們創造比賽的機會(包括正式比賽、熱身賽以及隊內的教學比賽)。再多的理論學習、再語重心長的教導,都不及一場場真刀真槍的比賽來得直接。這就好比我們從小學習的數學公式,如果不透過大量的習題進行練習,根本無法活學活用。足球教學同樣如此,給球員灌輸再多的團隊理念和執行原則,如果缺乏實際比賽的體驗,也無法真正理解什麼是團隊配合!

    6.引導隊員互相鼓勵從而激發個人潛力

    喜歡被讚揚是青少年的一個普遍心理特徵,及時而適度的表揚可以對其起到積極的鼓勵作用,形成其行為被認可和肯定的正向心理暗示。因此,在日常的訓練中,尤其是在需要進行團隊配合的訓練單元中,當你的隊員透過團隊配合完成教練員所規定的訓練任務時,一定要鼓勵你的隊員們做出擊掌相慶、豎大拇指等肯定隊友的鼓勵性行為,或者直接向隊友喊一句“好球!”、“傳得漂亮!”之類的話語。得到隊友肯定的小球員覺得與隊友進行配合是一件特別愉快的事情,從而一定會越來越願意在訓練中尋求與隊友的配合。等到正式比賽來臨時,教練員只要囑咐隊員們像平日和隊友訓練時一樣表現就行,隊員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將這樣的習慣帶到比賽場上,從而激發出團隊的力量!

    7.透過團隊合作的訓練方式來強化隊員的團隊意識

    俗話說臺下十年功,臺上十分鐘。一場有著時間限制的足球比賽的背後,是無數倍時間於此的經年累月的刻苦練習。訓練的重要性已無需贅述,而如果教練員們能夠在日常訓練中多加入一些需要團隊配合來完成的集體訓練單元(比如各種各樣的搶圈訓練、傳接球配合練習等),讓自己的隊員們在平日的訓練中就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團隊配合的意識和習慣,讓球員們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作為球隊的一員在球場上踢球,自己的任何行為都需要考慮到是否符合球隊的整體運轉規律,這樣才能保證你的球隊在比賽中踢出真正的團隊足球。

    8.強化規章制度以保證團隊執行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支球隊,無論是職業隊還是業餘隊,成年隊還是少年隊,都要有一套條理清晰,賞罰分明的球隊規章制度。青少年時期也是一個人的規則意識的養成期,如果在入隊之初,教練員就向每一名隊員明確了球隊的規章制度並據此嚴格要求執行,久而久之規則意識會在每名球員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並自覺遵守。一支作風散漫、各自為戰的球隊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缺乏規則意識培養的失敗產物;與之恰好相反,一支作風嚴謹、凝聚力強的球隊便是人人遵守規則的必然成果。

    9.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以促進互相信任

    優秀的團隊合作的首要前提是建立良好的資訊溝通渠道。教練員與隊員之間,隊員與隊員之間互相建立起信任進而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因此,作為教練員,平時在訓練之餘應該多與隊員進行溝通,瞭解其所思所想並給予積極的迴應。而在增進隊員之間的溝通交流方面,教練員可以在訓練中多安排富有趣味性的團隊訓練單元,讓孩子們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以遊戲的方式完成團隊配合目標,從而在這一過程中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和信任,進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全隊的價值觀逐漸趨於一致,團隊凝聚力自然也就形成了!

    10.一視同仁才能齊心協力

    我們鼓勵教練員不要吝惜自己對隊員們的誇獎,但同時也提醒教練員們注意,青少年足球中的表揚是為了帶動每一個小球員的參與熱情,所以切記要一視同仁。是的,每支球隊總有幾名腳法、意識、運動能力突出的球員,讓人們對他們充滿了溢美之詞。但歸根結底,足球比賽是場上的十一名球員和場下替補席上數名隊員共同參與的一項集體運動。所以,無論你的隊員能力高低,教練員一定要一視同仁,要淡化對主力球員的表彰和獎勵,避免刺激到沒有機會上場的替補隊員的積極性。對於每名隊員的表揚要適可而止,不要在全隊中過於強調某些隊員的重要性,從而避免導致其他隊員心理失衡。給予每個隊員合理的表揚和肯定,讓你的隊員們品嚐到實現自我價值的甜頭,這樣才能獲得持續參與的動力。

    一定要以集體利益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希望青少年足球能給中國足球帶來希望。加油加油加油!

  • 3 # 天涯繁華四海為家

    青少年足球應該動腳,而不是動手動嘴!

    經常看到一些足球特色課,用手拿著足球在做課間操,要不就是足球舞蹈。每每看到這些現象,特別尬。這是給誰看呢?還足球特色課?麻煩換種球,足球就是用腳踢得。現在校園足球遍地開花,但是去學校看看,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道道,足球教育人才匱乏,水平有限。其實中國足球並沒有像歐洲那樣深入學校深入家庭社群,在中國,學習永遠是第一位,亙古不變!

    青少年足球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相信國內一些組織也去考察過,去阿賈克斯看看去巴塞羅那看看,看完了,然後呢?沒有然後了。青少年足球是系統工程,要尊重文化、尊重科學、與時俱進。需要年復一年的堅持,不能拔苗助長。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打不牢,別的都白扯。完善校園足球聯賽是好想法,高中最是出成績的時候,有多少家庭會選擇足球而放棄高考呢?

  • 4 # 金榜工作室

    青少年足球要搞好,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普及。我們以前說搞青訓,首先考慮的是以體校製為主的精英培養制,體校制衰落後,又過渡到了俱樂部梯隊+社會足校等模式,其本質都是在少數精英人才培養的圈圈裡打轉轉。將大多數熱愛足球的青少年排除在外,這也就是華人口世界第一,但實際參加足球訓練的青少年寥寥無幾的根本原因。

    大家都知道普及不夠是根本原因,但如何普及,並不是那麼簡單,又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來。其實有條現成的路可以走,城市青少年受困於升學壓力,很難在體育鍛煉上投入更多精力,我們可以另闢蹊徑,開發農村校園足球。

    農村中小學足球大有作為!

    中國的運動場地在哪?在中小學校。現在國家重視基礎教育,中小學都標配運動場地,新建中學標配400米跑道運動場,小學標配200米以上跑道運動場。如果我們把視線放向農村中小學,我們會發現有大量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尚待開發。農村中小學生由於教育資源不佳,練習體育反而是一條不錯的出路。只要學校能組織好,加上自有場地,自有後勤設施,完全可以以最低的成本進行有效的青訓,再透過校園足球聯賽和U系列聯賽顯現出來,前提是引進(與職業梯隊聯姻)高水平青訓教練。日本的校園足球聯賽開展得很好,新一屆中國足協提出青訓向日本學習,下一步應該會重點向校園足球傾斜。

    農村學生能吃苦,踢球可多一條出路!

    二,精英培養。本屆足協已意識到了精英培養不足的問題,其實解決問題很簡單,穩定地組織好青超聯賽即可。以前中國青訓最大的問題是高質量的主客場比賽少,小球員大半年光練不賽,然後集中半個多月在某一個地方去打全國性盃賽。一二天打一場,體力消耗大,技戰術根本來不及琢磨消化。這樣培養出來的球員,基本功得不到檢驗,閱讀比賽能力基本沒有,到了成年後還得重新從基本技術和心理素質抓起。事實證明,這種培訓體制是最落後的體制,而足協之所以前期在競賽體制上的不作為,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組織好青超聯賽是根本

    首先是外行領導內行,不理解足球運動及青少年球員培養的規律。

    其次是偷懶,根本沒把青訓放在心上,勞神費力的事避之則吉。

    再者賽制難安排,青少年比賽跟學校學習時間有些衝突,但只要安排科學合理,週末高鐵往返足矣,不影響學習。

    解決了普及和精英培養兩方面,也就解決了由量變到質變的問題。只是在中國的特定體制下,需要有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的有效銜接。只要兩者有心,打通了連線的渠道,則事可成。

    還有一點,實現目標需要有耐心,足協急功近利的老毛病要改改了!

  • 5 # 沈理然體育經濟武術史

    教練整體現代足球理念與技術學習意識和實踐能力極大提高。而不是憑自己的經驗。

    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最基礎的前提首先應該是“學院派”的現代足球科學技術應用教育,訓練發展體系的建設。必須由足球運動學院派形成社會化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核心要素。從根本上摒棄經驗訓練和世俗興趣的自說自話。

  • 6 # 青少足球圈

    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發展規律,拔苗助長是不可行的。中國足球的現狀就是太急於求成,體制改來改去,歸化外籍球員,但是效果反而越來越差。中國的青訓總是懷著急躁的心情著急的培養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往往會導致球員的表現很糟糕。看看國足的表現,沒有良好的基本功水平,在好的技戰術也無法執行,最基本的傳接球停球的做不好如何執行技戰術的安排?目前培訓青少年運動員幾乎沒什麼經濟收益,因此,最好的教練員都不會在基層工作,無法引入高水平的教練意味著學校和俱樂部中的青少年運動員將面對低水平且乏味的培訓過程。很多情況下會按照對待成年人的方式來培訓孩子,完全不考慮青少年運動員每天的成長需求,大多數教練員所採用的臨時或無計劃的教學方案並不能完成各種棘手任務,無法確保青少年運動員獲得高水平的培訓效果。目前中國足球青訓的培訓現狀就是基層高水平教練員的缺乏,對於青少年的培訓不科學不繫統,培訓方法低效,學校對於足球的忽略與不重視不支援。解決這些問題相信會對中國足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目前需要的不是成績,我們需要的是定下心來慢慢的去改變。十年或者二十年我們都可以去等,只要認真的慢慢的一點一滴的去做好最基礎的。

  • 7 # 郝峰濤

    《高考小改變,教育大發展》

    人的成長規律決定高考形式,而非高考決定人的成長。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明白人才的力量: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人是以“中心”發展為模式,以某一學科為核心發展,進而帶動相關或相近學科的學習,而強迫性均科發展實際是去“中心”化,大量而無用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趨勢,最後連同興趣、方向和高度一塊埋葬。

    論二:孩子們各有天賦,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專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論三:專才(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全才(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四:天才優於專才,專才優於全才,全才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本領,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專才,而非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所以,專才(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天才源於自覺,專才源於興趣,全才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教育要打破主副科、文理科、快慢班、填鴨式和應試觀,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給天才、專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高考的一小步,將是教育的一大步!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義務教育階段讓學生自選1-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學生優勢學科的不確定性、可改變性和學科組合的複雜性,有利於打破教育功利和學科固化,弱化家長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強化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教育不僅是競爭有限的職位,更是創造全新的事業,而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才是復興的希望。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優科專才的佐證:

    1,蘇霍姆林斯基:如果學生有了一門喜愛的學科,那麼你不必為他沒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倒是門門成績優秀卻沒有一門喜愛的學科的學生,多年的經驗使我確信,這種學生是不懂得腦力勞動的歡樂的平庸之輩。《給教師的建議》(第69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版)

    2,偏科的普遍性,不是壞事,是優科的普遍存在。所謂的天才,只是找到了為之努力的方向。

    3,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優勢為中心的存在:他們博覽群書,皆以優勢為中心,而非漫無邊際的學習知識。

    4,民國大師的特點:偏科偏文(胡適、錢鍾書、季羨林、吳晗等數學很不理想);學歷低(齊白石,啟功,巴金,華羅庚,沈從文,梁漱溟等),在那個教育貧乏的時代卻湧現了大量的人才,優科自學是一個重要特徵,現代教育應該從中汲取力量。

    5,愛因斯坦:所謂教育,是忘卻在學校所學的全部內容之後剩下的本領。

    6,許多偉大的人物,成績有時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齡發現方向後,才奮發有為:牛頓、托爾斯泰、馮特、丘吉爾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與其“拔苗組長”,不如靜待“雨後春筍”。

    7,2012諾獎莫言,小學五年級輟學: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8,2014諾獎中村修二,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有無限可能性的少年時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9,人才觀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轉變,教育模式的改革,縱然任重道遠,也當砥礪前行。

  • 8 # 秦偉良1

    各抒己見是足球發展的基礎,說明人們在關心足球的發展。但足球的發展不是錢能起到決定性作用。那麼什麼是足球發展的根本性作用?首先是家長對孩子參加足球運動的支援。為什麼要支援?就是孩子在足球運動中得到哪些益處?

    第一,足球可以提高身體素質;第二,足球需要團隊合作,培養孩子合作意識;第三,足球可以培養孩子在足球規則條件下的拼搏競爭意識;第四,足球在教練的指導下場上靈活機動的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四點是我目前對足球理解的意義。能不能撬動家長的支援,需要國家教育改革輔以對這四種培養孩子品行的衡量標準,作為導向引導家長的支援。

    這四點足球的意義,需要體育老師和教練要循序善誘的貫徹始終,不是僅僅教足球技藝。那麼對體育老師和教練的要求不能曾經踢過球,是專業足球運動員就可以為之,必須對足球潛移默化對孩子的影響有深刻的理解和踐行能力。

  • 9 # 紅袖添香夜讀書之星仔

    青訓,是好多懂球人的心中的痛。為什麼?眼看著國足的成績每況愈下,根源就是青訓水平越來越低,也難怪,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少。打個比方,以前市一級代表隊選材,可能要從一千個會踢球的孩子裡挑一個,現在?估計就成了十里挑一了,你還不能保證他會不會踢球!

    帶過小學生隊訓練,現在有空時,還到朋友的足球俱樂部裡教教孩子們踢球。也和很多送孩子踢球的家長們聊過,問他們想不想孩子走職業球員道路。家長們頭搖得撥浪鼓一樣,大多數家長送孩子來就是為鍛鍊身體,也有幾個是為了讓孩子減肥。呵呵,這就是最基層足球的現狀!

    其實,關於青少年足球應該怎麼搞的問題,從理論到實踐我都能講得頭頭是道。問題是,還是沒有什麼作用。歐洲這麼多俱樂部的青訓培養經驗,學習起來不難,甚至日本的青訓模式也可以參考。可是,如果保證不了基礎足球人口的數量,談什麼都是白搭。

    昨天,偶爾點開一箇中國足球小將狂勝南韓水源三星的影片,應該是10歲這個年齡段的比賽。看網友評論,就該讓南韓孩子從小培養出“恐中症”如何如何等。我發呆了半天,想起來很多往事。把時間拉回到十幾年以前,南韓少年階段的隊伍贏過我們同齡段嗎?可是,我們成年隊贏過他們幾次?記得有一年,南韓不出意料的贏了我們,當時的南韓球星李東國很奇怪地問記者,當年把他們踢的落花流水的那支少年隊的球員哪裡去了?當時比他們高一頭的空霸呢?

    後來,我們都知道了,年齡作假,以達大大小是中國足球圈公開的秘密。現在,隨著對骨齡檢查越來越嚴格,好像這種事情少了些。

    問題是架不住華人聰明啊,發明了另一種以達到打小的踢法。 就是忽略技術訓練,重視體能和力量訓練。這個道理很簡單,青少年時期,由於身體沒有長成,力量型打法比技術型打法更有優勢,而且,技術型打法出成績遠遠比力量型慢。所以,看影片的網友有的很疑惑,問是同一個年齡嗎?明顯中國小將比南韓孩子高一頭,還被人譴責為賣國賊。再看看比賽過程,我們的球員身體更壯,一對一爭球,幾乎木有南韓人的事。

    問題就出在這裡,也許你當時看上去解氣,可是這些孩子到了成年隊後,身體力量真能抗過南韓人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的體能訓練是按田徑路子訓練的,而不是足球的路子。足球和田徑本質上不同,肌肉發力方式也不同,對核心力量的要求也不同。這就是我們有時看球賽,明明我們隊員更高大,更強壯還撞不過比自己更瘦小的外國球員的道理。

    不知不覺,說的有點多了。回到題目,真正要將青訓做好,起碼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解決踢球孩子的後顧之憂,也就是打消家長的顧慮。別看,國足的高工資引發吃瓜群眾的集體吐槽。可是,你要是瞭解職業足球,就不奇怪了。窮文富武,自古如此。踢球投入遠比正常學習花費高的多,而且成才率低的多得多。清華北大再難考,一年還招一萬多人,職業足球呢?算上中甲,能真正靠足球吃飯的人估計不到一千人。你讓大批再各年齡段淘汰下來的孩子幹什麼?進入足球和俱樂部梯隊,學習文化課不過是做個樣子。起碼,你得讓孩子踢不上職業隊,也得有份工作吧!2002年,世界盃熱潮影響下,我們這兒有一批孩子去各個足球學習踢球,最後都回來了。家庭條件好的,透過各種活動,給孩子安排了工作。條件不好的,怎麼辦?當保安,做服務生。倒不是看不起這些工作,問題是家庭投入了那麼多錢,回來幹份沒有技術含量也木有前途的工作,家長樂意嗎?

    第二,相對公平的選撥環境。絕對公平那是不可能的,那是幻想。但是,起碼要保證真正有天賦,踢的努力的孩子有進一步上升的通道。現在,好像成為了富人的遊戲了。看世界各國,還沒有一個國家隊的球員是由富裕家庭的孩子組成。也就是說,讓窮人家的孩子也能正常踢上球,並透過努力成為職業隊員,保證他們能賺上錢。這點很重要,南美的孩子為什麼愛踢球,因為不僅僅是他們濃厚的足球文化,更是因為身邊一個個透過踢球,改變了窮苦命運的例子刺激著一代代孩子更加努力的踢球。

    第三,教練的問題。接觸過很多足球教練,尤其是校園足球教練,很多不會踢球,都是從田徑轉行過來的。也有的會踢點,但是水平差。因為,足球在起步階段,教練的示範作用很關鍵,如果練錯了,長大就成為了肌肉記憶,改變不了的。今年暑假時,接觸了一箇中學校隊的門將,他父親想讓上初一的孩子去恆大足球學校,找人託我幫忙訓練一下。孩子倒地撲球時總習慣用肘關節支撐,這個動作很危險。問他是怎麼練的,他說從小教練就這麼教的。我花了很長時間糾正他的動作,但是,很難!到了比賽上他還是本能用肘關節作為倒地支撐,肌肉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了。所以說,教練起碼要會踢球。

    第四,成績問題。這個是繞不過去的,沒有成績,家長不滿意,領導不滿意,沒有經費的支援,怎麼開展訓練。解決起真難。不知道哪位大神能指點一下?

    最後,想說一下。都說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可是,想過沒有,足球是個風險性很大的運動。在這個上體育課孩子摔倒都要訛學校一把的社會里,校園足球如何開展?

    2019年11月29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在單田芳一生中,他有哪些難忘的記憶、事情以及成長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