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1愁
-
2 # 良人執戟2
趙姓和朱姓在中國100個人口最多的姓氏中,分列第七位和第十四位。而我的姓氏分列第二十七位,我感覺真的是“無所謂”!不知題主為什麼有一種“失落感”?這個統計資料是1987年5月3日《人民日報》公佈的資料,全國100個人口最多的姓氏排列順序。
而據1982年全華人口0.5%(57萬人)隨機抽樣資料,包括臺灣省的姓氏資料,經計算機處理結果,全國約有一半的人口使用了19個姓氏,趙姓排列第七位,朱姓第十四位,兩次不同的方式統計,其結果驚人的一致。
“上下兩皇帝 千古一聖人”一一朱姓兩皇帝當然是指朱溫和朱元璋,一聖人是指朱熹。
大唐盛世繁華落盡,迎來的是五代十國的亂世,始作俑者就是朱溫,這是一個董卓式的人物,他親自一掌把大唐拍在黃河岸邊的沙灘上,李柷禪讓帝位後,朱溫成為後梁的開國皇帝。不過地盤很小,而且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和西北秦王李茂貞始終奉大唐為正朔,與朱溫爭戰不已,而且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推翻了朱溫的後梁政權,建立了後唐。
朱元璋的大明王朝將近三百年,朱姓宗室子弟都分封各地為藩王,但是畢竟只有二十幾個藩王,不足以成為朱姓人口的絕大部份,由於明末清初的原因,朱姓宗親都隱身低調,而普通的朱姓百姓仍然是我行我素,沒有造成人口的急劇下降或者急速增長。不過有個例表明,在解放前,朱姓可能更少,解放後,朱姓有了明顯增加。舉例如下:
四川省隆昌縣1936年、1985年的姓氏一覽表中顯示,筆畫為二劃的1936年為“丁、刁”兩姓,1985年顯示是“丁、刁、力”三姓。三劃的,1936年顯示是“馬、萬”兩姓,而1985年顯示是“馬、萬、才、凡、弓、門、丸、也、於。”九姓。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隆昌縣1936年全縣沒有朱姓人氏,而1985年朱姓人氏出現了。所以我認為朱姓人口是呈上升趨勢。
姓氏與職位無關趙姓位列全國姓氏第七位,而且是兩次不同方式統計,其結果驚人的一致。
證明這個排列順序是精確計算的。中國的三大姓氏為李、王、張。”李姓的確是全國第一大姓,約佔全華人口的7.9%,王姓佔7.4%,張姓佔7.1%,漢族人口的22.4%使用這三個姓氏。
而王姓和張姓並沒有當過皇帝的記載(王莽的新朝暫不考慮)。所以說姓氏與職位沒有發現有什麼直接關係。
我的上司曾經於1982年起,接連三次擔任全華人口普查工作和指導工作,那時只能用數字作簡單程式碼,用老式計算機統計家庭人口的現狀,那時他們的工作效率和認真作風無可挑剔,資料結果誤差在規定的範圍之內。
結束語
-
3 # 事時短評快8854
姓氏隊伍規模的大小,不會是定數,而是變數。比如自然生育率下降或生閨女的比例較高,就會放緩了隊伍的擴容量,很有可能被其它姓氏追上了。
-
4 # 每天升起的太陽
由於全國地域分佈的不同,各個姓氏的分佈也是全國區域之內多少不一。
據第七次全華人口普查姓氏排名顯示,趙姓全國排名第七,朱姓全國排名十四。
趙姓佔全國漢族總人口的2.29%,朱姓佔全國漢族總人口的1.26%,全國超過百分之一的姓氏只有十九個,趙姓、朱姓都位列其中,可見趙姓朱姓在全國的總人口也不算少。由於姓氏分佈地域不同,你所在的地域或許這兩個姓氏分佈不多,但不代表趙姓朱姓真的不多。
回覆列表
趙姓和朱姓都是華人口大姓,其中趙姓人口2700多萬,排中國100大姓氏第8位;朱姓人口1600多萬,排中國100大姓氏第16位。
由於各姓氏人口地域分佈不均,有的姓氏主要分佈在北方,有的姓氏主要分佈在南方,各省內部也存在地域分佈不均的狀況;認為趙姓和朱姓人口少其實只是一種假象,只能說你所住的區域趙姓、朱姓人口少,如果你走出去,放眼全國,你會發現原來趙姓和朱姓都是全國排名靠前的人口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