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春叭叭叭

    西服從晚清時期開始,光緒(1875——1908)中葉以後,出國留學者甚多,西服在這些人中盛行,1941年10月,明國政府規定以西式服裝為禮服到1919年後,西服作為新文化的象徵廣泛流行一直到今。

    中國留美幼童指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援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他們是最早將西方文化帶回中國的,西服也是他們學成歸來,帶回中國的。

  • 2 # 健傾心語

    長袍馬褂是古代中國很久以來的傳統穿衣方式。古代的中國在清朝時期由於閉關鎖國,更是少了與外界文化的觸碰與交流,甚至中斷。

    直到在清朝晚期,閉關的大門才被開啟。光緒之後,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多,所謂入鄉隨俗,就是這一班人把西服帶回了中國,所以西裝就是在這個時候傳入中國的!

    其中,相傳是西洋留學回來的清末大思想家嚴復的兒子第一個回國後穿上西服走到中國大街上的!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西洋文化的衝擊,現在的說法,就是標新立異,崇媚洋外。正是這些年輕的,又有點洋墨水的西洋學子漸漸的把西服帶進來年輕一代,成為了當時一種流行。

    到20世紀三十年代初,以天津,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為中心在很多涉及到西方的單位或者機關上的人員,還有一些上層社會子弟,一些前衛的知識分子都穿上了西服,掀起了一場西服熱。到後面的孫中山改裝的中山裝,出現了屬於我們華人獨特的中山服!更是讓西服走上了高階大氣的路線。

    所以西服成為了現在的一些正式場合或者一些銷售服務行業必備的衣服!

  • 3 # 峰峰說史

    19世紀40年代前後,西裝傳入中國,華人開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寧波人李來義於1879年在蘇州創辦的李順昌西服店,而非國內服裝界公認的1896年由奉化人江輔臣在上海開的“和昌號”,這將寧波“紅幫”史和中國西裝史整整向前推進了17年。 1911年,民國政府將西裝列為禮服之一。

  • 4 # 胖小喵日記

    中國近代,西裝的傳入和流行不僅沒有取代中國傳統服飾,反而促進了中國服飾的改良。西裝傳入中國,大約在清代晚期。當時的人,特別是有點身份的人士都穿認為是“國粹”的長袍馬褂。誰要是第一個穿上西裝,那當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據說第一個穿西裝的是清末大思想家嚴復的大公子嚴璩,此公子風流倜儻,狂傲不羈,當時人稱為嚴公子。他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曾做過一個法國外交官的翻譯。這位外交官見他常穿長袍短褂,就說:“你這身打扮不方便,還不如穿西裝哪!”嚴公子聽後,不畏人言,毅然剪掉了辮子,穿起西裝,打上領帶行走在北京街頭。周圍的長衫馬褂人群裡,頓起嘁嘁喳喳的議論。他是在神州大地穿西裝的第一個華人,其勇氣至今仍被人們所傳頌。

    光緒(1875~1908)中葉以後,出洋留學者日漸增多,西裝首先在這些人中間盛行,回到中國後繼續穿著。在一些通商口岸,年輕人竟皆穿西裝,以誇耀鄉里,頑固黨人見之大憤,惡見著服外國之裝,加以譏誚。著西裝者反唇相譏:“吾改西裝,固外國之服矣。公試臨鏡自照,亦古之深衣否?蓋亦滿州衣冠耳。滿州在明亦在外國。是公與吾固皆服外國之服也,又奚擇焉。”頑固黨人被譏得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以西裝為代表的西方服飾文化,是在辛亥革命推翻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後正式登上中國歷史舞臺的。1919年後,西裝作為新文化的象徵衝擊傳統的長袍馬褂,西裝漸漸得以流行。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上海、廣州十天津等沿海發達城市為中心,在上流社會和學校的青年學生、教師、公司洋行及各機關的人員中掀起穿西裝的熱潮。

    中國近代,西裝的傳入和流行不僅沒有取代中國傳統服飾,反而促進了中國服飾的改良。西裝傳入中國,大約在清代晚期。當時的人,特別是有點身份的人士都穿認為是“國粹”的長袍馬褂。誰要是第一個穿上西裝,那當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據說第一個穿西裝的是清末大思想家嚴復的大公子嚴璩,此公子風流倜儻,狂傲不羈,當時人稱為嚴公子。他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曾做過一個法國外交官的翻譯。這位外交官見他常穿長袍短褂,就說:“你這身打扮不方便,還不如穿西裝哪!”嚴公子聽後,不畏人言,毅然剪掉了辮子,穿起西裝,打上領帶行走在北京街頭。周圍的長衫馬褂人群裡,頓起嘁嘁喳喳的議論。他是在神州大地穿西裝的第一個華人,其勇氣至今仍被人們所傳頌。

    光緒(1875~1908)中葉以後,出洋留學者日漸增多,西裝首先在這些人中間盛行,回到中國後繼續穿著。在一些通商口岸,年輕人竟皆穿西裝,以誇耀鄉里,頑固黨人見之大憤,惡見著服外國之裝,加以譏誚。著西裝者反唇相譏:“吾改西裝,固外國之服矣。公試臨鏡自照,亦古之深衣否?蓋亦滿州衣冠耳。滿州在明亦在外國。是公與吾固皆服外國之服也,又奚擇焉。”頑固黨人被譏得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以西裝為代表的西方服飾文化,是在辛亥革命推翻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後正式登上中國歷史舞臺的。1919年後,西裝作為新文化的象徵衝擊傳統的長袍馬褂,西裝漸漸得以流行。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上海、廣州十天津等沿海發達城市為中心,在上流社會和學校的青年學生、教師、公司洋行及各機關的人員中掀起穿西裝的熱潮。

    中共建政後,佔服飾主導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裝。改革開放後,隨著思想的解放,經濟的騰飛,以西裝為代表的西方服飾以不可阻擋的國際化趨勢又一次擁進中國,人們不再討論它是否曾被什麼階級穿用過,不再理會它那說不清的象徵和含義,欲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華人似乎以一種挑戰的心理來主動接受這種並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鮮的服飾文化:

    外華人可以穿的,我們華人為什麼就不能穿?於是,一股“西裝熱”席捲中華大地,華人對西裝表現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熱情,穿西裝打領帶成為一種時尚。

  • 5 # EssenRezepte

    19世紀40年代前後,西裝傳入中國。留學的華人多穿西裝。寧波市服裝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經過半年的研究,發現華人開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寧波人李來義於1879年在蘇州創辦的李順昌西服店,而非國內服裝界公認的1896年由奉化人江輔臣在上海開的“和昌號”,這將寧波“紅幫”史和中國西裝史整整向前推進了17年。 1911年,民國政府將西裝列為禮服之一。1919年後,西裝作為新文化的象徵衝擊傳統的長袍馬褂,中國西裝業得以發展,逐漸形成一大批以浙江奉化人為主體的“奉幫”裁縫專門製作西裝。

    20世紀30年代後,中國西裝加工工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上海、哈爾濱等城市出現一些專做高階西裝和禮服的西服店,如上海的培羅蒙、亨生等西服店,以其精湛工藝聞名國內外。此外,中國西裝製作形成各種流派,較為流行的有羅(俄國)派和海派。羅派以哈爾濱為代表,製作的西裝隆胸收腰,具有俄國特色;海派以上海為代表,製作的西裝柔軟、合體,具有歐美特色。1936年,留學日本歸來的顧天雲,首次出版了《西裝裁剪入門》一書,並創辦西裝裁剪培訓班,培育了一批製作西裝的專業人才,為傳播西裝製作技術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後,佔服飾主導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裝。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思想的解放,經濟的騰飛,以西裝為代表的西方服飾以不可阻擋的國際化趨勢又一次湧進中國,人們不再討論它是否曾被什麼階級穿用過,不再理會它那說不清的象徵和含義,欲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華人似乎以一種挑戰的心理來主動接受這種並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鮮的服飾文化。於是,一股“西裝熱”席捲中華大地,華人對西裝表現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熱情,穿西裝打領帶漸漸成為一種時尚。

  • 6 # 帥得亂7八糟

    是在19世紀40年代前後,西裝傳入中國,當時的留學生多數著西裝為主,後來由寧波人李來義在蘇州創辦了第一家西服店。後來被民國政府將西裝列為禮服之一。

    20世紀30年代後,中國西裝加工工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上海、哈爾濱等城市出現一些專做高階西裝和禮服的西服店,如上海的培羅蒙、亨生等西服店,以其精湛工藝聞名國內外。此外,中國西裝製作形成各種流派。

  • 7 # 宇寧歷史解讀

    從晚清時期開始,光緒(1875——1908)中葉以後,出國留學者甚多,西服在這些人中盛行,1941年10月,明國政府規定以西式服裝為禮服到1919年後,西服作為新文化的象徵廣泛流行一直到今。

  • 8 # 歷史的煙雲

    中國第一套西裝誕生於清末,是“紅幫裁縫”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錫麟製作的,徐錫麟於1903年在日本大坂與在日本學習西裝工藝的寧波裁縫王睿謨相識。次年,徐錫麟回國,在上海王睿謨開設的王榮泰西服店定製西服,王睿謨花了三天三夜時間,全部用手工一針一線縫製出中國第一套中中國產西服。在當時的情況下,其工藝未必超的過西方國家的製作水平,但已充分顯示出紅幫裁縫”的高超工藝,成為中國西裝躋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到目前為止,私企為什麼幹不過世界其它國傢俬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