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金大哥
    “桃李年華”在古代是指女子二十歲的年齡。桃李用來比喻女孩的青春年少。這個成語出自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那麼男子二十歲在古代被稱作什麼呢?

    “弱冠之年”在古代是指男子二十歲的年齡。

    這個時候的男子要行冠禮,即要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 在《說文》裡: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

    在古代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髮,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髮盤成髮髻,謂之“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

    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就是要依次戴上三頂帽子。

    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此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著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後,主人必須設酒宴招待賓贊等人(贊是賓的助手),叫“禮賓”。

    “禮賓”後,受冠者入內拜見母親,然後由賓取“字”,代表今後自己在社會上有其尊嚴。古人認為成年後,只有長輩才可稱其“名”,一般人或平輩只可稱其“字”,因此要取“字”便於別人稱呼。

    這種冠禮的儀式,從周朝開始持續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於西風東漸,冠禮也就逐漸消失了。

    既然咱們說到了男女二十歲不同的稱呼,索性我們就來個彙總,一起漲漲知識吧。

    女孩七歲:始齔(chen)、髫年; 女孩十二歲:金釵之年; 女孩十三四歲:豆蔻年華; 女孩十五歲:及笄(ji); 女孩十六歲:碧玉年華、破瓜之年; 女子二十歲:桃李年華; 女子二十四:花信年華、梅之年、摽梅之年;

    男孩八歲:始齔、齠年; 男孩十五歲:束髮、志學之年; 男孩13~15歲:舞勺之年 男孩15~20歲:舞象之年; 男子二十歲:弱冠; 男子三十歲:而立; 男子四十歲:不惑; 男子五十歲:知命; 男子六十歲:花甲; 男子七十歲:古稀; 男子八十歲:耄耋; 男子九十歲:鮐背; 男子一百歲:期頤、人瑞。

    有的需要單獨稱謂,有的應該也可以統稱,比如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幼年時期的泛指—— 總角;十歲以下兒童泛稱——黃口;還比如五十歲之後進入老年後面的花甲、古稀、耄耋等,男女都可以統稱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親是香港人,我是大陸出生,父親的兄弟姐妹去世瞭如何繼承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