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彗星fm

    武帝時期太過遙遠,可信度本來就不高,相比其它史料來說,太史公算是做過一定的篩選考究的,可以做為一種象徵和標杆。

  • 2 # 過來人看漢水

    史記記載五帝超百歲沒有考證。之所以後人不質疑,是他們對我們無益。而太史公又是大名壓小,何心爭論?況且,《史記》中許多是假的,不真實的,一家獨大的。

  • 3 # 純鈞RHGL

    畢竟古人迷信,甚至還相信有神仙,並且相信可以透過吃丹藥成仙,相信上古君主長壽有什麼奇怪的?何況“天子”制度下,誰敢質疑上古賢君啊?封建社會,整個迷信風氣的存在,是人們寧願相信上古賢君們各個長壽的主要原因。

    不是有這麼句話嘛:夢想還是要有的,不然不就一無所有了嗎?

    古代封建社會之所以迷信,其實也是先民們的美好願望。大家相信一些神話化了的故事,生活起來才更有勁,雖然也是咬牙撐著,但好歹咬牙時不至於咬得太用力。

    如果較真,窮根究底,那就是打破了自己的美妙幻想。硬生生把自己從美夢中叫醒,這也太殘忍了。而“殘忍”這個詞,應該用在別人身上才對。

    這就像你買彩票。你要是不為中大獎,還買個毛的彩票啊?你不幻想著中大獎,哪裡還有買彩票的動力?

    自古及今,世事萬變,人心不變。保留一份美好的幻想,這是“希望”。有了希望,這日子才過得下去嘛。

    再者,那是公認的上古賢君,已經被神話化了。質疑他們,就等於質疑“天子”,等於質疑皇權的“天授”性和公信力。

    古代封建社會,需要靠迷信手段來鞏固統治者的地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天授”,以表示統治者擁有無上權力的合理性。

    三皇五帝那些位上古賢君,他們一方面代表了皇權天授,因為他們都已經成為神,他們傳承下來的統治者地位,那就是“神位”,“神位”不是每個人都能坐一坐的,必須得是上天選拔出來、有著上天血脈的“天子”才行。鼓吹這個理論,利於百姓相信統治者掌權的合理性,甘於受統治者管束。

    另一方面,這些人都是“賢君”,是“聖人”,而這些人又是統治階級,他們也代表了統治階級的形象——“賢”“聖”。這就像封建社會也時不時搞出個“感動我們村十大人物”、勞動模範、現金標兵什麼的,樹立典型給百姓看,利於百姓覺得統治者都是“賢”“聖”的,樹立皇帝的高大上形象,提升皇帝的公信力。

    上古賢君們是在封建統治者的需求下被神話化了的。既然是被神化,自然要有跟普通人不一樣的地方。年齡作為“不一樣”的因素之一被加了進去,有這麼重大的意義,誰敢質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既有萌娃,又是甜寵的小說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