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aaS起朱樓
-
2 # 南池子
探索過幾次,都不算成功。
我和你說說歷史吧。
起步2012年左右(具體可能會有1年左右誤差),當時有相關人員來北京,到中關村,找了幾個教育圈的人一起交流,希望找到能夠開始起步的切入點(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因為我也在場)。
然後,用淘寶同學模式啟動了線上教育(我感覺當時好像是白聊了,那找我們到底想了解什麼呢?)。
那麼做的更接近O2O模式。
而這幾年,百度在這裡的探索步子也不小。要知道,那幾年,幾家上市的教育公司的利潤總額不如百度在教育行業收來的錢。大家對百度真的事又愛又恨。
但是,百度依舊不滿足,開始走向中間頁……
(話題扯遠了,扯回來)
然後,你也知道,教育的核心不是簡單對接。因此,淘寶同學沒達到他們的預期。
阿里雲!這個我更多是聽說了,接觸少。BAT對教育依舊是依依不捨的,後來一次開始探索阿里雲和教育的探索。
當時有幾種想法,其實都是以前我們就知道不可能的。
所以,後來就變成了賣SAAS服務了。
當時想入局一些地方,想得比較簡單,就是用“網際網路思維去攪局”,但是說真的,教育行業的人真的沒他們想的那麼傻。很多行業發展那麼多年其實已經有自己的規律了。很多玩法不是大家沒想到,而是知道做不了。
反正,後來是比較“穩步發展”。
而這個階段,騰訊在智慧教育這個領域裡面已經踏出了很大一步了。
科大訊飛做得很踏實,但是科大訊飛更希望切入到教育服務裡面去。但是也碰到了和阿里類似的問題,就是基因問題。
百度,從作業幫切入,但是尋求了另外和阿里、騰訊、訊飛等都不同的方式。但是從我的角度看,作業幫雖有有絕對優勢,但是沒打中行業七寸。
釘釘這可能是一個希望,但是也難說。
釘釘有非常好的底層,這次疫情期間充分發揮了其優勢,讓很多中小學都使用上了釘釘。
其實背後和某個線上教育公司的合作有一定關係,不深說了,因為我不知道那是否是解密資料,期望能理解。
釘釘的優勢很明顯,就是底層穩定。這在相比很多其他直播平臺來說,是有優勢的。
但是場景化和使用者體驗方面,其實還是需要精心打磨的。畢竟教育是非常講究場景問題的。個人覺得,這也是限制了其發展的重要一點。
未來可能依舊會碰到以前的問題,教育行業有自己的規律,釘釘能否真正尊重行業規律,這些會影響未來行業的變化。
而此時,各大供應商也都開始加大力度了。估計這場仗,這兩年能見分曉。
教育行業,很大很大。江湖,很小很小。
以上是一家之言,供參考。
回覆列表
有,而且是戰略級的模式。
先說個段子,“馬雲退休之後說要去做老師”,你們以為真的是做普通的老師麼,其實是去為做“智慧校園”和“校園數字化”的戰略推廣去了。
阿里在數字化教育領域的規劃由來已久,而阿里的最大的武器是“釘釘”和“阿里巴巴良好的教育系統關係”。
釘釘在K12上的系統化模式不僅體現在“校園版釘釘”,將釘釘這樣一款辦公管理軟體打造了一個獨立的面對“學校、學生、家長”的專業系統,更是藉助智慧硬體(包括智慧校徽、門禁等)來幫助解決校園安全,再加上釘釘開放的第三方應用市場,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智慧校園優秀應用解決方案。學校可以直接在釘釘的應用市場中挑選所需的各種應用,免費試用30天,以此打造整個校園環境下的資訊化解決方案。
在2020年釘釘春夏釋出會上,釘釘響應阿里巴巴的“春雷計劃”,計劃在全國範圍內打造100個數字化區縣和10000個數字化標杆企業,幫政府實現智慧辦公和政企服務創新,幫企業實現全鏈路數字化;針對教育行業,幫助全國5000所學校實現未來校園、1000家教培機構和100家教育局實現數字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