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甶

    個人觀點:當然是挖出來的、古代帝王讓大臣寫的《史記》半真半假,往往野史是真的,這和大家看小說差不多、自己給自己寫的自傳都有所保留不全面、所以古墓裡挖出來的書都是寫的真事。

  • 2 # 考古軍中馬前卒

    終於看到一個有深度的考古學專業問題了哈哈,終於不用總是去回答“考古跟盜墓有什麼區別”之類的問題了。

    考古學文化是什麼?我們先來看看《中國考古學大辭典》裡的解釋:

    根據這裡的解釋,考古學文化,是指存在於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的一組具有特徵的實物遺存,用以表示考古遺存中(主要是史前時期)屬於同一時期、有地方特徵的文化共同體。

    可能聽上去有點暈,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某一個城市,一群年輕人愛穿風格差不多的衣服、用樣式差不多的手機、常喝可口可樂、常吃KFC,假如突然火山爆發,這個城市如同龐貝古城一樣被火山灰掩埋了。很多年後,考古學家重新挖開城市遺址,找到了這些衣服、手機、可樂瓶、甚至是KFC的醬包,他們會發現這些東西總是成群出現,就會把衣服+手機+可樂瓶+KFC醬包定義為一種“考古學文化”

    不過,我們看到在定義中特別強調(主要是史前時期),這是為何呢?

    要理解這個問題,還得追溯一下考古學文化這個概念的起源。

    在考古學剛誕生的時候,考古學理論還很不發達。考古學家的發掘物件有很多都是史前遺址、墓葬,或者雖然是歷史時期,但沒有文字資料可循的。在工作中,他們經常可以看到不同風格的遺物,由於沒有可靠的年代證據,便會想當然地把這種區別解釋為時代差異。

    後來,大家逐漸發現,這種區別跟地域因素有關,很可能並不是時代的差異。英國考古學家柴爾德率先提出了“考古學文化”的概念,他發現類似的遺蹟遺物(比方說陶器、工具、裝飾品、埋葬禮儀、房屋樣式)經常共存,於是他把這樣的現象稱之為考古學文化。

    (柴爾德)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考古學文化這個概念的誕生,本身與史前考古的研究密切相關。史前時代沒有留下史書,我們只能從這些不會說話的罐子、石斧、墓葬、房屋去歸納特徵。而歷史時期的遺址、墓葬重往往有墓誌、碑刻等紀年材料,同時還有海量的歷史文獻參考,考古學文化的概念也就相對淡薄了。

    小結一下,考古學文化的兩大要素:1.一定的地域性。2.相同的特徵。

    下來回到問題本身:考古學文化一定是地底下挖出來的嗎?地面上遺留的古建築群算考古學文化嗎?

    史前的遺物、墓葬、房屋,大多都是從地下發掘出來的。

    如今地上還遺留的古建築,比如說大雁塔、佛光寺、應縣木塔等等,大多數是歷史時期的,而且往往相互之間比較孤立,難以組成建築群。那麼也就失去了地域性,自然不好算作考古學文化。

    那麼古建築群算不算?可以算。

    比如說福建地區的土樓。這些土樓主要是客家人所建,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首先在分佈上具有明確的地域性,同時土樓的建築外形、結構也具有獨一無二的特徵,所以可以視為一種考古學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租賃工商證怎樣辦理、需要什麼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