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吃熱狗早教育兒

    洗澡遊戲

    冷熱水刺激: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溫帶來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來感受,家長也可先做示範,並觀察孩子的表現。

    訓練目的:透過戲水對孩子進行觸覺刺激的訓練,是用水的刺激力和水溫來強化孩子的肌膚神經,可以促進其觸覺資訊的調適。戲水適用範圍廣,方式多,在感覺統合訓練中的效果最好。

    具體方法:可用蓮蓬頭噴射孩子身體的各個部位,也可以讓孩子浸泡在浴池中,或在池子裡學習游泳。可用冷、溫、熱三種不同的水溫,讓孩子分別去試,這也叫做“三溫暖遊戲”。

    非常提示:大人要陪同孩子一起訓練,水溫要合適。蓮蓬頭噴射的強度不要太大,要循序漸進。

    梳頭遊戲: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頭皮,並順其勢梳頭,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這對手指的精細動作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幫助。

    訓練目的:對孩子進行觸覺刺激的訓練。梳頭法適合於觸覺敏感的孩子,這種方法具有覺醒的調節功能,還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對人際關係的強化很有幫助。

    具體方法:用梳子刺激孩子的頭皮,並且進行順其自然的梳頭訓練,指導孩子順應身體的動作。首先用右手從右至左往後梳25下;再用左手從左至右往後梳25下;再用同樣的方法從前往後、從後向前各梳25下,一次總共梳100下。這對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也有好處。家長也可以示範一次後,讓孩子自己梳,這樣對孩子精細運動的發展很有幫助。

    非常提示:一是在梳頭遊戲中,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敏感部位,以便採取相應的方式對其敏感部位進行摩擦訓練;二是應選用木梳,這樣可以避免靜電反應對孩子的損害;三是用力不要過大,以免損傷孩子的頭皮。

    刷身遊戲:以中等力度用刷子(也可以用毛巾、海綿、軟刷子等替代)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後背、足部,可以邊講故事或唱歌,保持輕鬆氛圍,以免孩子緊張。

    訓練目的:用綢布擦孩子的背部、腕部、顏面部、手、腳等部位的面板,來進行觸覺的強化。

    具體方法:用乾毛巾或絲綢等柔軟的綢布擦孩子的手臂、足部、胸部和背部。對反應敏感的孩子不要太用力,以幫助其慢慢適應;對反應遲鈍的孩子用力可稍大些,以活化接收神經。為了讓孩子放鬆、不緊張,可以邊做邊講故事或唱歌,營造輕鬆快樂的氣氛。

    非常提示:為避免損傷孩子的面板,一是用的綢布要柔軟、清潔;二是手法要輕,用力要均勻;三是可以在孩子身上塗少量爽身粉。

    另外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啦,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或者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你可以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不說別的,就完全無Shou費這項就非常的良心。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 2 # 小林子啦啦啦

    我們都知道,思維稱為手的思維或者動作思維,小孩若能透過雙手或身體的感覺來了解探索世界,鍛鍊思維能力,那效果就更好了。城市生活環境,商鋪林立人潮擁擠,孩子都失去了探索的空間了。那麼在家裡面,我們能給孩子設立什麼樣的動手活動,去培養孩子的觸感呢?

    活動一捏麵糰:

    捏麵糰,在我們大人看來,這是個耳熟能詳的活動,曾經的我們看著父母在桌上忙碌著捏麵糰的時候,充滿好奇心的我們便拿起麵糰躍躍欲試。我在冬至的時候,就在家裡開展捏麵糰活動。雖然寶寶捏不出來很漂亮的麵糰,反倒是捏出一堆奇形怪狀的東西,但是隻要孩子認真做事,並願意嘗試,喜歡嘗試,家長就應給予表揚。家長的積極支援與恰當引導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活動二 抓泥鰍:

    泥鰍是一種身體特別靈活的動物,拿來給孩子們鍛鍊觸感,促進手部的靈活是最好不過了。在我們在家裡就經常進行抓泥鰍活動。方法很簡單,去集市上買好十幾條泥鰍,把它們倒進一個膠盆裡,這樣就省了拖地板的功夫了。

    剛開始接觸新事物,孩子難免會感到可怕,可一旦有大人告訴了他們沒有危險後,孩子們是會放下戒備去嘗試的。在生活中,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手部活動,因為孩子在用手把弄物體的過程中蘊含著對物體的分析與綜合性質的操作,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到大腦的支配,透過各種各樣的動作,既使感受到了觸控新東西的感覺,也使它們相應的大腦細胞得到了培養和鍛鍊。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3 # 久隱517

    今天的分享主要從三個方面講解:

    生活自理包括那些方面?

    為什麼要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什麼是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進食、睡眠、如廁、穿衣服、拖鞋、洗臉刷牙、整理衣服、做家務、學習自理、社交自理等。

    是指自我服務能力、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不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未來進入社會也會難以適應。

    比如當孩子在讀書階段父母提供過多的陪同,可能在未來,他的戀愛、結婚等方面也會需要父母陪同等。

    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

    缺乏自信心:進入集體中孩子會發現自己在生活基本能力和別人的差距,這會導致孩子探索慾望降低,從而影響學習興趣、生活態度等。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過程是培養孩子建立自信的過程,也是在激發孩子對事務探索的過程。

    排斥心理:本屬於自我探索的過程由父母代辦,比如吃飯,孩子有吃飯的本能和姐感。由於父母干預的太多,強迫孩子多吃或者把吃飯當作遊戲,會引起孩子會吃飯這種行為的厭煩,甚至排斥。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1)吃飯:

    在早期,母親要儘量用母乳撫養孩子。

    4個月以後,當孩子的抓握反射過渡到抓握能力,會漸漸學會用手抓東西並用嘴品嚐,這時家長可以扶著奶瓶幫助孩子喝奶。

    到7-8個月時,可以讓孩子拿著小勺吃輔食。如果孩子得到這種自主進食機會多,到了1歲時自主進食能力會非常好。

    2歲的時候,可以訓練孩子用筷子自己夾菜。此外,擺好飯菜、懂得餐桌禮儀等也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和練習。

    (2)睡眠:

    很多父母對於新生兒有愛不釋手的感覺,喜歡抱著孩子。但從抱睡到拍睡再到陪睡要有一個過程。家長不能總抱著孩子入睡,要鍛鍊孩子自主入睡。

    可行的方法是家長放下孩子後輕拍後背或屁股,當然最好是陪著孩子一起睡。家長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入睡,並創造一個安靜的入睡環境。孩子4歲左右會形成相對固定的睡眠習慣。

    (3)如廁:

    在早期,孩子不能控制其生理性器官何時排便,家長可以透過孩子喝水和排便時間,觀察孩子的如廁情況,慢慢發現如廁習慣。

    1歲大的孩子基本能控制小便,白天家長要把孩子的紙尿褲脫掉,鍛鍊他的自主排尿能力。

    3-4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完全控制大小便,晚上不尿床。當然,白天活動量的大小以及吃、喝等情況會影響孩子晚上是否會起夜。

    (4)玩具收納:玩具和孩子息息相關。

    孩子在4-5個月只是搖晃玩具,並沒有玩完歸還到某一地方的意識,家長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並對孩子做拿起、放下等手部訓練。

    1歲半左右的孩子喜歡動來動去,要在這個敏感期內培養好孩子從哪裡拿要放到哪裡去的習慣,這也對培養孩子整潔的意識更有好處。

    (5)家務:

    2-3歲可以讓孩子洗襪子,洗小毛巾、小玩具等。家長要多鼓勵、表揚孩子。

    到3-4歲時要鼓勵孩子擺碗筷,最好在做菜時也要孩子參與。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家務充滿了興趣。

    4-5歲時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進行做家務、學習和社交的行為。

    生活自理能力培養中的注意事項

    要循序漸漸,由簡單到複雜

    要遵循兒童心理發展規律:比如孩子在1歲半的時候就是喜歡走來走去,拿來拿去。可以藉此鍛鍊孩子。

    父母要幫助和支援孩子而不是溺愛和代辦:比如刷碗,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這麼小,沒必要做這些。其實,孩子可以透過勞動換來歡樂和家庭責任感。

    父母要鼓勵和表揚孩子而不是指責和比較:能夠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是很好的表現,這種能力會隨著孩子年齡的發展越來越強。如果孩子對家庭事務有主動性、有意願、有探討性、有興趣的話要鼓勵孩子去做。

    如果孩子對家庭事務沒興趣,可能是由於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的太多。培養孩子的興趣,對孩子以後上學能夠起到一定幫助,孩子會變得更有自信,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社交商的發展。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4 # 使用者2775419033915

    2018-11-15

    觸覺是人體分佈最廣和最複雜的感覺系統,包括熱覺、重量感覺等。對於新生兒來說,觸覺是他們認識外界的最主要的渠道。所以,針對觸覺的訓練非常有必要,因為經過訓練的觸覺系統敏感度和未經過訓練的觸覺系統敏感度完全不可比較。

    孩子的觸覺敏感期主要在1-3歲。在此之前家長要為孩子觸覺發育做好基礎準備。在此之後要進行鞏固練習。但最主要的訓練還是要集中在1-3歲這個階段。

    觸覺失調的表現

    1、對溫度(如氣溫、洗澡水溫度或食物溫度)的變化極為敏感

    2、不喜歡赤著腳在草地或沙灘上行走

    3、洗臉、洗頭或理髮時非常不合作

    4、不喜歡穿毛料或是質料較粗的衣服

    5、相當怕癢

    6、不喜歡被父母以外的人碰觸、撫摸或擁抱

    7、被別人觸控後習慣去抓或輕揉該處

    8、被別人突然碰到時極易發怒

    9、碰撞淤血或流血時自己常未察覺

    10、一點都不怕痛,不怕打針或看牙醫

    11、天氣變冷或變熱時不能敏感地察覺

    12、拿東西時常掉落在地上

    13、過分依賴奶嘴或吸吮手指

    14、過分依賴自己專用的小棉被或手帕

    15、過分喜歡摸別人或某些物品

    16、需要父母特別多的撫摸

    觸覺失調分為防禦型、遲鈍型、過分依賴型,家長們可以依法對照孩子的表現,採取措施。

    觸覺防禦型

    這類孩子被碰觸後,用手猛揉或猛抓該處,企圖抹去不舒服的感覺,或用痛來取代癢的感覺。為了逃避那些曾令他不舒服的觸覺刺激,經常陷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般的戒備狀態。所以,父母不要斥責他們,可以在他們洗頭、洗臉、洗澡或睡覺前,用手或柔軟的毛巾柔和地觸壓或按摩孩子的頭、手、腳或背部、這些刺激具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可以減輕孩子緊張痛苦的感覺,進而比較容易與父母合作,也比較容易放鬆而入睡。

    觸覺遲鈍型

    這類兒童對於觸覺反應較為遲鈍,有的被割傷了,要等數分鐘才覺得疼痛;有的對懲罰不覺得痛,反倒覺得舒服而討打。

    所以,父母一方面可用軟牙刷來刷孩子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喚醒其觸覺;另一方面,可以給孩子一些觸控玩具、如沙子、毛茸茸的玩偶,讓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增進觸覺識別能力。

    特別要注意的是,嬰兒學爬的階段對孩子觸覺識別能力的發展極為重要。所以,父母千萬別老是把嬰兒放在嬰兒車或學步車內,使孩子喪失了爬行及用手觸控環境的機會。

    觸覺過分依賴型

    這種孩子通常有長期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習慣,父母要改掉他們這些習慣時,不要採取高壓或恐嚇的手段,應該先適度地滿足孩子對觸覺的需要,同時也要加強親子間的關係,讓寶寶覺得媽媽可以信賴,很親近,同時提供適合他年齡、能力的玩具,這時候適時將口腔的觸覺需求提升到手掌心的觸覺需求,進而推動孩子手部精細動作協調地發展。

    解決觸敏的方法:1、按摩。2、擁抱孩子,至少10秒鐘。3、蠕爬,全身接觸地面爬行。4、毛刷刷身體的各個部位。5、利用玩沙,玩泥土的活動,加強腦幹前庭網膜的過濾及選擇能力,能抑制不重要訊息的影響,對觸覺過於敏感或遲鈍的孩子能有情緒安定的作用。6、身體平躺在草地上,讓孩子朝某一方向翻滾,這過程中儘量讓孩子將身體平放,使身體直接與草坪接觸,加強肌膚與外界的刺激。這些遊戲最好每天能進行,實在不行一週也要3次,每次至少20-30分鐘的訓練。如果有機會能去專業的機構進行專業訓練,那可能效果會來得更快更好。

    等寶寶大了教他學習時,推薦你使用遊戲+教學這樣的方法。比如陪著寶寶做遊戲互動,在生活的過程中教學,還有閱讀繪圖,不過這東西寶寶容易拿來吃。

    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勒,基本上都是軟體裡面學來的,裡面動畫故事超多,寶寶特喜歡看,還有遊戲可以玩(遊戲是鞏固識字的喲),開始我還擔心玩太長時間對寶寶眼睛不太好,然後發現裡面竟然有個設定功能,可以設定學習時間,和使用時間自動關閉,超讚。用的久了還鍛鍊了寶寶的用眼習慣。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現在學的字多了,故事聽多了,我下班回來還會跑過來給我講故事,超暖心的(雖然講的斷斷續續的,但是超可愛的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人很無趣,特別是現在疫情整天一個人在家,怎麼感覺那麼迷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