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的滄海一粟

    大概0幾年時,單位通知60年代下放工人(我們這裡這樣稱呼)帶身份證去登記,後來每人有120元的生活補貼,現在不知道

  • 2 # 一個退休的傻老頭

    六十年代,國家經濟遇到了很大困難,一些工業專案紛紛下馬。不但在建企業停工停產,一些已經生產的企業也因原材料供應和動力不足而限產停產。

    在此情況下,國家決定對企業職工進行精簡!

    當時國家規定的是對五八年以後招收的職工(包括臨時工、合同工、季節工等)進行精簡。五七年底以前參加工作的職工一般不在精簡之列。

    但是各地情況不同,在工作中可能有些偏差,不是那麼嚴格。

    比如我廠,五九年轉業了一大批軍人。按照國家規定,他們不屬於精簡物件。可是他們那些人老家大都是四川(包括重慶)、湖南、山東等偏遠山區農村的,兩地生活十分困難,因此很多人強烈要求精簡回鄉!這樣有不少人也辦理精簡手續走了。

    當時精簡是有經濟補償的,好像是按工齡給的精簡費、安家費等。具體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只是聽別人說的。

    八十年代,為了處理他們很多人的信訪訴求,中央曾有個四十七號檔案,各單位也都成立了專門辦公室,專門處理那些精簡職工的訴求。

  • 3 # 翰墨雲海

    在1958年至1960年,由於在全國開展鋼鐵生產大躍進運動,國營企業大量招收工人。

    從1961年起,對國民經濟採取“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對在1957年底以前參加工作的,在1961年1月至1965年6月期間,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精簡下發到農村安家落戶的老職工,於1981年落實政策,由原單位發放生活補助費。原單位撤銷、關閉、破產的,生活補助費由原單位所在地的民政部門發放。

  • 4 # 海納百川以後

    建國初期由於戰爭的毀壞,國家基本建設千瘡百孔需要大量人工建設,建設基本結束後城裡剩餘勞動力過剩,吃飯成了大問題,開始疏散到農村,農村最起碼有口飯吃……

  • 5 # 曹存寧

    六十年代天災人禍,國家實施調整鞏固充入提高八字方針,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精簡企業人員,有的回老家務農,減輕國家支出,度過難關。

  • 6 # 東北老樺樹

    我的老父親親歷了六十年代的精簡,從二十五列車電站化驗室精簡回家,據說老父親講,接替他工作的是清華大學(或清華大學畢業的某高校教師)的老師,父親回家待業近兩年,後來被勞動人事部門安排到某大軍區部隊後勤油料倉庫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年收入30萬元送子女出國留學能承受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