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家購物有電商,物流有速遞,吃飯有外賣,刷刷短影片,喝著快樂水,躺平後死宅快樂多!
而在古代雖然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典故,似乎那只是是貴妃娘娘的專屬享受,除此以外是否還記得那個丟掉驛站工作後,奮發圖強斷送了大明江山的男人。這些都是中國古代郵政業務的名場面。
實際上,中國郵政業的發展比你想想的要早。而且,不僅僅有制度,還有服裝、交通工具、專屬的通行令牌,是不是跟現代除了交通工具的速度不一樣,其他的都很接近。
中國古代實際上非常看重資訊的流動,誰讓咱們國家比較大,資訊傳遞就是個大問題。因此,在殷商時期就有快遞業務的出行,到周朝的時候就有了專屬的稱呼“行夫”,是不是有點像“跑男”。而口號則是“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頗有東風速遞的口氣。而到了魏晉時期,不僅僅有崗位了,還有了《郵驛令》這個郵政行業的法規。
隋唐時期,國家郵政業務異常活躍,妃子笑的故事也就發生在這個時期。當時全國有驛站1639座,從業人員2萬人。而在漢代的驛站設定為“五里一郵 十里一亭”,驛站備有馬匹和傳車,驛足可以換馬不換人,實現日行150-300裡的路程。安史之亂之時,只用了6天朝廷就獲得了3000裡外叛亂的資訊。而到了清朝,隨著驛站的增多,大西南的資訊傳遞到北京也僅僅只用9天時間。
秦時就開始給驛足配紅色的工作服,漢朝為黑色,到了宋朝更加人性化配春夏冬三季的衣服。並且官方配給了令牌,可以快速通關使用。
而在檔案保密方面,雖然沒有現在密封袋,早期採用繩捆封泥的方式,類似於西方的火漆+徽章的方式,後期則採用不同的封裝袋子+封泥的方式。
現在丟失了快遞,頂多是賠償問題。而在古代如果丟失了官方的快遞,輕則杖責,重則坐牢,甚至被流放。
以上的速遞方式大多用於官方的快遞,而普通人家同樣可以藉助官方的驛站傳遞資訊。也有藉助同鄉返鄉或者商人攜帶等方式送信。
最後贊一下“只要在中國,中國郵政都能送到”的段子,真心贊!
現在在家購物有電商,物流有速遞,吃飯有外賣,刷刷短影片,喝著快樂水,躺平後死宅快樂多!
而在古代雖然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典故,似乎那只是是貴妃娘娘的專屬享受,除此以外是否還記得那個丟掉驛站工作後,奮發圖強斷送了大明江山的男人。這些都是中國古代郵政業務的名場面。
實際上,中國郵政業的發展比你想想的要早。而且,不僅僅有制度,還有服裝、交通工具、專屬的通行令牌,是不是跟現代除了交通工具的速度不一樣,其他的都很接近。
中國古代實際上非常看重資訊的流動,誰讓咱們國家比較大,資訊傳遞就是個大問題。因此,在殷商時期就有快遞業務的出行,到周朝的時候就有了專屬的稱呼“行夫”,是不是有點像“跑男”。而口號則是“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頗有東風速遞的口氣。而到了魏晉時期,不僅僅有崗位了,還有了《郵驛令》這個郵政行業的法規。
隋唐時期,國家郵政業務異常活躍,妃子笑的故事也就發生在這個時期。當時全國有驛站1639座,從業人員2萬人。而在漢代的驛站設定為“五里一郵 十里一亭”,驛站備有馬匹和傳車,驛足可以換馬不換人,實現日行150-300裡的路程。安史之亂之時,只用了6天朝廷就獲得了3000裡外叛亂的資訊。而到了清朝,隨著驛站的增多,大西南的資訊傳遞到北京也僅僅只用9天時間。
秦時就開始給驛足配紅色的工作服,漢朝為黑色,到了宋朝更加人性化配春夏冬三季的衣服。並且官方配給了令牌,可以快速通關使用。
而在檔案保密方面,雖然沒有現在密封袋,早期採用繩捆封泥的方式,類似於西方的火漆+徽章的方式,後期則採用不同的封裝袋子+封泥的方式。
現在丟失了快遞,頂多是賠償問題。而在古代如果丟失了官方的快遞,輕則杖責,重則坐牢,甚至被流放。
以上的速遞方式大多用於官方的快遞,而普通人家同樣可以藉助官方的驛站傳遞資訊。也有藉助同鄉返鄉或者商人攜帶等方式送信。
最後贊一下“只要在中國,中國郵政都能送到”的段子,真心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