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見腫消世界
-
2 # 海海147035523
暫停、是示弱、待援、有利再戰,掛免戰牌、並不代表投降;
掛免戰牌、下戰書、擺列陣式,兵對兵、將對將、是古代戰爭的一種模式與陣法;
古代的投降儀式:
①:要遞交正式的投降書、是無條件的;
②:需戰勝國(軍方)同意後,才生效、聽候處罰:坑殺、收編、改換國籍;
暫停、是示弱、待援、有利再戰,掛免戰牌、並不代表投降;
掛免戰牌、下戰書、擺列陣式,兵對兵、將對將、是古代戰爭的一種模式與陣法;
古代的投降儀式:
①:要遞交正式的投降書、是無條件的;
②:需戰勝國(軍方)同意後,才生效、聽候處罰:坑殺、收編、改換國籍;
在冷兵器時代,也就是在古代,“免戰牌”是一種常態。
我們自小聽評書(茶館、廣播裡),或者是看書,比如隋唐演義、三國演義,薛仁貴徵西等等演繹故事,只要裡面有戰爭,大都有“掛免戰牌”的情節出現。
本人認為,交戰雙方,一方掛出“免戰牌”,不等於是“投降”,而是“緩兵之計”,作用大體是——1/.利用“免戰”之時,獲得喘息,可以調動人馬重新佈局,修復已經破壞的工事掩體。
2/.等待救援。一旦被對方圍困,只有派出傳令兵突圍,或者用雙方約定的訊號,要求後方或者側方友軍援助,但它需要時間。
3/.召集高人、軍事研究對方的“陣勢”,看看如何破解,比如一字長蛇陣,八卦陣等等。
假如打不過對手,要投降,那隻接站在城樓,喊話,再插上白旗即可。
從書中的講解可以瞭解,一般掛免戰牌的都是處於“守勢”,被對方圍困的可能性較高,但是,因為城池堅固,守城將士英勇,軍民一條心抗擊來犯之敵,敵人一時半會攻不下來,才會有“掛免戰牌”的情況出現,假設,圍城的軍隊能力超強,根本不理會“免戰牌”,三下五除二就攻破城池,“免戰牌”不是免死牌,照樣當俘虜。
本人記得最典型的戰例是——1/.當時劉邦把項羽圍困在(廣武城),項羽突圍無望,劉邦又把項羽的糧草來路斷了,於是,項羽把劉邦父親押上城樓,對劉邦說,你在不放手退走,我就把你老爹殺了煮成湯。劉邦說,我們是兄弟,我老爹就是你老爹,你想殺就殺,到時候別忘了也給我喝他一杯。(免戰牌根本不起作用了)。
還有一個故事是,諸葛亮北伐,對手是司馬懿。諸葛亮是勞師遠征,需要速戰速決,這樣軍隊銳氣正盛,後勤補給不會出問題,司馬懿恰恰看到了諸葛亮的“短處”,就讓軍隊駐紮在要道,堅拒不出戰(掛出免戰牌),諸葛亮無計可施,又不能無限期的拖下去,就派人給司馬懿送“女人衣服”,意在羞辱司馬懿,司馬懿手下將士認為是“奇恥大辱”,紛紛要求出戰,都被司馬懿擋住,最後,諸葛亮徒勞無功,命喪軍旅之中。
總之,掛“免戰牌”的戰力還有,而且一時半會不會垮掉,離投降還很遙遠。
2022年1年20日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