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人生53441283946

    2011年6月份我隔壁老孫遇到同你一樣的遭遇,拿二萬元去郵政儲蓄存錢,幾個月後她老婆想到存摺還在老伴手上,叫老伴拿存摺給她看看並保管起來,一看是五年期保險公司存單,當時他老婆氣得渾身發抖似的,叫你存錢為什麼要買保險,老夫妻倆在家大吵大鬧,當時老孫也是一頭霧水,說我是存錢沒有買保險啊。

    這時她和老伴氣喘喘地跑到郵政儲蓄所,哪知郵政儲蓄所櫃檯擠滿了人山人海,而且都是60歲以上的退休老人與老太太,當時保險公司客服代理人也在場,要求退錢並支付半年定期利息。

    可是工作人員視而不問,在廣大儲戶的眾怒之下,打電話給110,在110的協調之下,郵儲工作人員與代理保險人商量,同意退還存款,但是沒有利息,聽到不給利息,眾儲戶把玻璃全部砸壞,又一次請警察到場,並且郵政儲蓄工作人員請示上級領導中午供應了快餐,而且支付了半年定期利息。

    郵政儲蓄利用老人年不懂的情況之下,勾結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騙取老年人的存款,從那時起老年人對郵政儲蓄開始就不放心了。

  • 2 # C7-水邊

    其實好多人是自己貪圖小利造成的,事後一味責怪銀行也是不公正的。當然銀行有責任,誇大收益,不說或少說風險。但存款是存款,保險是保險,大多數人包括老人還都是能分的清的,與其說是受騙還不如說是受誘惑更準確!

  • 3 # 人魚小白領

    這種情況我遇到多次,短時間內沒事,利息不會很高。我的父親是個沒多少心眼的農村漢子,每次去都被騙,但是沒辦法大銀行不會駐在村鎮,我都不敢讓他去郵儲銀行,不管是農村還是市裡的郵儲銀行,特別猖獗,不過在別的銀行並不多見但不是沒有,具體對話如下

    我爸:同志,這錢存三年定期。

    郵局:這錢你還有別的用處嗎?不急用的話,存這個,(手指著理財產品)利率高。

    我爸:沒有別的用處。

    於是一份新的保單就誕生了。關鍵是我都看不明白保的是什麼,又許諾有分紅,(我爸還在家坐等分紅),可是其中的風險並沒有對我們說,五年內有急用的話不是損失一點利息就能取出來的,而且利率高的有限的一點點,關鍵是成天提心吊膽怕到時錢打水漂了,唯一受益的是郵儲銀行和它的業務員了。郵儲銀行的蠅頭小利對農民有吸引力,存款有積分,兌換醬油衛生紙之類的,保單到期還提醒你去辦理,方便辦下一期的保單。說實話就因為這,我對郵儲銀行相當不滿,但吵架又吵不贏,沒權沒文化,最後多是和著血往肚裡吞,吃下這啞巴虧,這種業務郵儲銀行至少已經辦了15年了,到現在倒有點欣欣向榮的趨勢,我真不知道有關方面怎麼想得,即使合法我想也是打擦邊球,總有東窗事發的一天,反正我是不去郵儲銀行了,一點信任力都沒有。

  • 4 # 郭一鳴

    你好,雖然本人不是銀行的,但這個事件還是瞭解的。

    既然能問這個問題,我覺著提問者可能不是被忽悠的,而是開始被忽悠,後來猶豫中同意的。但無論具體如何,我們來看看這個5年的代理保險。提問中也說到了是5年代理保險,說明提問者已經知曉這個是保險產品,期限是5年,而且也知道這是郵儲代理的。所以,提問者是知情的,可能不完全是郵政儲蓄的忽悠。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對於在郵政儲蓄買的保險產品,應該說如果是正常的購買行為,沒有太大的問題,而如果真的是被忽悠的,保險在寬限期內是可以退款的,如果不知情下超了寬限期,搞清楚後是可以投訴處理的。

    那麼,我們重點再說說買了以後靠不靠譜?

    首先,合法性來說是靠譜的。郵儲適合保險公司有合作的,代理的保險產品是保險公司合法額度產品,而郵儲也有代理的許可權,購買額度行為和產品是靠譜的。

    其次,這個保險產品在寬限期是可以退的。需要記住的是你買的是保險,寬限期一般是十天左右,在這期間是可以選擇全額退款的。

    第三,需要搞清楚的是這個產品跟銀行直接關係不大。郵儲只是代理機構,到產品是保險公司的,以後所有的直接關係是和保險公司打交道。而比較麻煩的是,以後有問題也可能需要去保險公司。

    總之,你購買的是一款保險產品,做為保險,理論上它是靠譜的,不必過於擔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熟識該產品保險條款。是要了解該產品的屬性,具體的承保內容,範圍等,做到知己知彼!

  • 5 # 韋偉888

    靠不靠譜只能認了啊。

    我和你父母有相同經歷,不一樣的是我在建設銀行買的理財產品 。當時一直銀行理財有幾個月的 、也有一年的 ,有一次銀行職員推薦五年期的,每年交一萬,共交五年 ,說利息還要高一點,當時想短期的要一直到銀行做手續 就聽信忽悠買了個五年期的 。到第二年去銀行繳費才知道是泰康人壽保險,等交到五年也沒利息 ,還要等到第10年才有利息,利息也不高。

    我明白一會要求退回來保 ,銀行說不行 ,後來聯絡保險公司的人過來 ,還是個什麼保險經理 ,不管我說一千到一萬就是不能退保,說要想退保可以,上年所交保費不退。

    沒辦法啊被忽悠了。等十年 ,不知道到時候是什麼事。

  • 6 # 靜觀財經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另外一個問題:在郵政儲蓄銀行存款保險嗎?這個回答,順便聯絡一下那個問題。

    在銀行業務上,郵政屬於半路出家。2007年,PSBC掛牌成立,是中國第五大銀行,屬於國有商業銀行。這應該是“郵電分家”後,對郵政比較有利的一次改革。

    而因為郵政本身業務網點多的先天優勢,郵政儲蓄銀行基本上是有郵政便有郵政儲蓄。

    既然是國有商業銀行,中國第五大銀行,那麼存款是很保險的。

    但問題是,郵政儲蓄銀行經常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題主所說的辦理保險,也可以稱之為代理保險業務。

    而我們的保險業務,各家的大同小異,靠譜的話,都不靠譜,不靠譜的話,就都不靠譜了。如果你感覺不靠譜,可以退掉啊。

    因為,投保人有個“猶豫期。”

    2014年,“保監會銀監會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行為的通知”中,對代理保險業務有明確的規定。

    其中,有這樣的規定“商業銀行代理銷售的保險產品超過一年的,應在合同中約定15個自然日的猶豫期”。

    這樣,你如果感覺不靠譜,可以去退保。

  • 7 # 農村人的眼光

    先說一下我不是銀行的,下面是我的親身經歷,希望可以幫到你。

    08年,剛結婚的時候手裡剩了一萬元,讓媳婦去銀行存。媳婦當時就去了鎮裡的郵政儲蓄,回來時三輪車後面放了兩個大盆,一大袋洗衣服。我就問怎麼還買倆大盆?媳婦說是存錢送的,然後開始給我說錢定期存了五年,每年都有利息還有分紅,錢存進去直接分紅500。我一聽就知道肯定是被忽悠買了分紅型的保險了。我想買就買了吧,反正又沒什麼急用,五年後到期再說吧。就這樣過了三年,因為買房子需要用錢,就想起來了這一萬錢來。拿著手續身份證到了銀行,大廳裡的諮詢員問我辦什麼業務?我把情況一說,她說你這情況,錢是沒辦法取的,必須得等到期。我一聽來火了,我很大聲說當時存錢時,你們說的好聽,說隨時都可以取,現在不兌現了,把你們經理叫出來?當時大廳裡好多人都看著我,問我怎麼回事?這時那個諮詢員說,你不要這麼大聲,又不是吵架,什麼事都好商量。我說:我就是要取錢,在不然就是見你們經理。她說:我也是打工的,不要為難我好嗎。要不這樣,你把存單拿來,我查一下看有多少錢,我把錢給你,你把存單給我,這樣好吧?人家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我還能怎麼樣,就這樣算是把錢取出來了,三年連本帶利10850,真心的少啊……

    要是沒急用放進去就放進去了,這分紅型的保險有時利息還是會比定期高的。

  • 8 # 首席投資官

    其實最近幾年這種事情還是蠻多的,對於銀行來說真是一種悲哀,對於保險來說也是一種悲哀。其實在國外保險是一個很受人尊重的行業,在金融行業裡面也是很高大上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到了國內就變了味道。我有一個做保險的朋友說道,其實也不怪客戶對保險的整體印象不好,只是國內的保險產品實在是有點四不像,你說你是儲蓄吧又帶那麼一點點保險的功效,你說你是保險吧有事的時候賠的太少,總的來說就是保險沒有起到保險的作用,在國外保險就是對未來某些突發情況的保障,如果出現這種突發情況保險公司就要承擔起責任,但是國內的很多產品都起不到這種功能,正是由於這種情況造成了很多保險產品都賣不出去。

    所以很多保險公司為了能賣出自己的保險產品就透過銀行櫃檯代銷的方法來銷售,如果說在代銷的過程中代銷人員能如實的介紹產品和好處,耐心的給顧客講解也不一定都賣不出去,但是利用一部分顧客不懂而帶有引導性的引導顧客去買讓顧客相信那是儲蓄是不對的。如果是這種情況誘導客戶簽訂的合同或者購買的保險客戶是有權利終止的。另外就是大家在去銀行存錢的時候一定注意我們籤的每張單子,一定不要看就稀裡糊塗的簽字,因為每張單子對大家都是有用的,如果是保單最後拿給我們的肯定是一份保險合同讓我們籤。如果真的不小心被忽悠進去買了,一般在15天之內是可以辦理退保的。總的來說就是我們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注意其中的陷阱。

  • 9 # 郭施亮

    打著銀行的背書,卻私自與客戶推介其餘產品,尤其是代理保險產品,這實際上是不合規的行為。作為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利用客戶信用透過推介代理保險產品獲取額外收入,這並非合規之事,而客戶自身,也需要看清楚具體的產品型別,具體的產品資訊以及本息還款期限等因素,而在客戶不知情,或存在隱瞞客戶的前提下,給客戶忽悠購買相應的5年代理保險,實際上客戶有權申訴,並要求退款道歉,因為前提是建立在客戶不知情,或工作人員隱瞞真實資訊的問題基礎之上。由此可見,對於這樣的行為,並不靠譜,投資者更需要保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

  • 10 # 深谷幽蘭16188

    曾經被郵政儲蓄坑過,在這裡說說我的經歷。十幾年前,去郵政儲蓄存錢。櫃檯的工作人員熱情的向我推銷了一款三萬元存期三年的高利率的產品,出於多年來對郵政儲蓄的信任,沒有防備的在一張所謂的合約上籤了字。 轉眼間三年到了,我帶著那份合同到郵政儲蓄取錢,卻被告知這是一份保險,當時存入的三萬元現在如果領取,只能取26000元。我不解的問工作人員,我當時並沒有要買保險,而且合同上寫的也不是保險。工作人員卻說,她們也不清楚之前的情況。於是,我讓她們幫忙聯絡當初那位工作人員,她們居然說沒有叫那個名字的人。當時,我那個氣啊,一直以來信任的郵政儲蓄,怎麼可以這樣欺騙客戶呢?錢損失事小,但這種欺騙怎能容忍? 我找到客戶經理理論,他推說三年前他不在這裡工作,不瞭解當時的情況。而且時間太久,無法查證。理論無果後,到了中午接孩子的時間,我帶著那份合同離開了那個沒有誠信的地方。 安頓好孩子後,越想越生氣,三年不但沒有利息,還白白搭進去400,不知道他們這樣騙了多少百姓,怎麼能就這樣便宜了他們?於是決定找他們繼續討要說法。剛出樓門,碰見了一朋友,他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決定陪我一起去。(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我那朋友,我們兩家一直很要好,他看上去有點像黑社會,其實不是) 到了郵政儲蓄,找到經理理論,周圍的人越來越多,我反覆提醒大家不要跟我一樣被騙。我那個朋友,話不多,就問經理給不給解決,還說如果不給解決就天天來。就這樣耗了一些時間,經理讓我們先回家,他們協商一下再回復我們。 轉天,接到他們電話,同意退我400元。事情到此,我不禁想問:第一 你們說那個不是你們的工作人員,為什麼穿著你們的工作服?第二 如果不是你們的工作人員 為什麼坐在你們的櫃檯裡辦公?第三 如果不屬於你們的業務,為什麼現在能在你們的櫃檯取錢?第四 如果不屬於你們的業務,為什麼你們願意把本金補齊?第五 你們是不是欺軟怕硬?如果沒有"黑社會"找上門 你們會做出妥協嗎? 事情到此也算了結了,損失的利息我並不在乎,就當做給自己買了個教訓。 其實這件事之後,我一直想把這件事公佈於眾,避免大家跟我一樣被騙,但那時候網路並不像現在這樣發達,時間久了,也就淡忘了。 多少年之後才知道,我家妯娌和閨蜜的爸爸都是這樣被騙的不知道被騙的人還有多少?今天看到這個話題,剛好借這個平臺,說出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經歷,藉此提醒大家,千萬別在走進他們的圈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共享單車忘記上鎖的話,會扣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