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評論家13579
-
2 # 路虎6193
美學教育很重要,對中小學生的作文,進行“審美”要求也很有必要。作文中,應該體現新時代的人的人格美,德育美,還有我們漢語獨有的語言之美,文字之美。
不注重美育教育,就會出“許可馨”之流的孩子。不注重作文中的“審美”,漸漸地,漢語的語言之美就會泯滅。
-
3 # 常利君
華麗的辭藻是漂亮的外衣,
首先給人以儀式感,
但是真正的文章是真情實意的流露,
用細膩的情感打動人,
讓人覺得彷彿置身於其中,
與作者同呼吸共命運,
適當加幾件外衣豈不更美?
-
4 # Falconwing
語文的訓練是兩方面的,一個是文學意義上的美感訓練,這就是辭藻的練習,另一個是思想深度的表達,這個屬於立意。
好的文章當然是兩個都有是最佳,但其中一個做到極致也是可以名垂千古的。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可以共存。
語文老師訓練學生辭藻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了。
-
5 # 齊天大猴
中小學的作文教學正向著一個新的八股文似地方向發展。
從前幾天模仿教師的小孩被約談而下架所有視屏到小學生因為作文被批負能量而跳樓自殺。我們的教育在打著高尚的旗幟,做著禁錮思想,培養流水線學生的事情。
中小學生的作文,首先是要學會描寫眼中看到的事情,能把事件記敘明白,條理清晰,這就是成功的。沒有必要總要求最後要昇華到象徵的高度。
其次寫作是讓學生能夠學會記錄生活的美好,以及自己人生的種種獨特的想法。每個個體都有權利描寫自己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想法。為什麼非要所謂的正能量,孩子都被逼跳樓了,還要正能量有毛線的用處?
我們的寫作文,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在考試中得到高分。那麼帶著這樣的功利性去寫作,大家都是很反感,很無奈的。沒有人喜歡寫作,學會套路的,千篇一律,看一眼就知道是新八股文,但是沒有跑題,分數不會太差,於是作文就成了一個雞肋。寫的好上五十分,大家都不去想。寫差不多就行也能,只要學點套路。就不會跑題,作文就會的四十多分。
-
6 # 李老師講最真教育
我以前就在一篇文章中說過,目前的作文是沒有靈魂的。
第一:學生作文幾乎全靠編。看看小學生的作文,問問你身邊的小學生是怎麼寫作文的。
要麼挖空心思編造,要麼網上抄襲模仿。很少有孩子是發自內心的在創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真正創作出來的,老師未必喜歡。
第二:學生不敢也不會真實表達內心的想法。學生是有想法的,但不敢表單,也不習慣表達。
比如他會說他不想上課,老師作業太多,他很煩自己的媽媽等等,這樣的文章表達不好可能就是流水賬,讓老師以為沒有任何價值。
時間長了,學生也知道,很多內心話是不能講的。
第三:我們的作文太強調中心的突出。中國的文章太強調立意的突出,中心的突出。
一篇文章沒有突出的主題好像都是不合格的,這恰恰是很多文學最機會的。
為什麼一定要有主題,單單的表達一件事為什麼就不可以?
第四:主流觀念太強烈,一時難以改變。我們的作文教學太強調正能量了,包括中考高考也是如此。
看看每年網上爆出來的那些零分作文,實際都非常好,可能就是太負能量了,所以是零分。
作文教學現在基本快成八股文了。實際文章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思想,會思想的孩子最可貴。
但看看現在的作文,人們忽略的就是這個。社會需要不同的聲音,作文也不應該是一個模式。大家說呢?
-
7 # 電影院門口有你才熱鬧
現在的中小學生寫作深受市面上的作文書影響,各種《全國優秀作文》之類的,我不否認裡面的作文的水平,但是現在很多學生不會用這些書,他們不是去學習作文裡的寫作技巧和方法,而是大篇幅的去記憶某篇作文,甚至有些小學老師就直接告訴學生背下來某篇作文,考試直接背寫。所以在小學裡面很容易看到大家些某篇作文時出現同質化。
中學階段的學生理應多看書,書看得多了說話、寫字自然有內容,但是一方面一些學生根本不看書,只是老師佈置下寫讀後感了才讀一點點,再順便抄個讀後感,為了應付老師問書的內容。另一方面他們讀的書很不符合他們那個階段的價值觀,都是一些玄幻類、標榜為青春其實包含拜金等錯誤觀念的“青春”類、有明顯歷史錯誤卻為了迎合大眾而篡改歷史之類的小說、散文,他們看了以後就大肆引用這些書中一些他們看起來很有內涵的語句,像“佛說……”“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之類的話,不僅毫無營養而且會拉低文章的品味。
老師平時鼓勵大家讀書多積累一些好詞好句,寫文章用上這些能加分,於是學生就去網上搜一些美文,這些美文其實都是一些網路寫手寫的一些華麗的詞藻,他們標榜某位名人說的,大家不去考證,傳的人多了就都相信了。
其實寫作文核心就在一個真情實感,不管什麼事件能有自己的看法便達到了寫作的目的,華麗的詞藻偶爾出現那麼一行可以調節一下口味,但大篇幅的華麗詞藻在專業的老師看來“你是在湊字數”。
-
8 # 走進新天地
現在中小學作文哪裡有審美式教育啊?
現在中小學作文的模式是公文化、格式化,怎麼去審美?
堆砌詞藻並不是審美式作文,那是空洞無物的表現,是思想被束縛的無奈。
文為心聲,我筆寫我心。
什麼時候能讓學生不做作、不虛假,不加任何思想限制地寫作,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在說“人話”。
-
9 # 教育啟明星
現在中小學“”作文”的“審美式教育”既“美育”是教育的更高層次!作文既做人,審美教育,就是讓人:靈魂有香,人體有光,胸懷天下!美育,古今中外,一直都是教育的更高追求!
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觀點,強調美育教育對人格培養的作用。同樣,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把修身做人為文,擺在人生第一位。
再如“太上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也把做人立言看成是人生根本大事。作為中華民族社會良心、智慧化身的知識分子,歷來就有憂國憂民、剛健自強、不屈不撓、驚世治國的優良品質。孔子譽之為“士之道”。歷史上從曾參的“士不可以不弘毅”;到李膺的“欲以天下致是非為己任”;從陳藩的“欲澄清天下之志”,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可以看到那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風骨精神和人格力量,其對國家民族和對自己人生負責的精神之審美價值,千年萬年代代相傳!
蔡元培先生也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喬布斯也曾直言,蘋果與其他計算機公司最大的區別,在於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藝術和美的追求。由此可見:美育是一種軟實力,是飛速發展的文化經濟潮流中人才之剛需!
“審美鑑賞與創造”也是《語文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四大學科素養之一。2019年江蘇卷“物各有性,共存相生”,2019年上海卷“中國味”,2019年北京卷“文明的韌性”,2018年新課標全國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8年江蘇卷“語言”,2017年北京卷“說紐帶”,這些試卷無不在考查考生的審美情趣,無不在培養考生的審美情趣。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健康的審美情趣,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使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珍愛生命,胸懷寬廣,勇於承擔家國責任,為人為文真誠坦率!
“作文”的審美教育,讓我們為“自然”立言,大自然是我們最偉大的母親,敬畏自然、欣賞自然、融入自然,感悟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的豪情”,行文的同時,使自己的審美情趣得到昇華!同樣,為“正義”立言,為“民生”立言,為“創新”立言,為“奉獻”立言,為“家國”立言……跳出“小我”,放眼世界,弘揚大志!
“作文”的審美教育,在文章擁有了豐富的靈魂之美的前提下,也要結合結構之美,語言之美,情景之美,事物之美,人性之美,經典之美,哲理之美,思辨之美………總之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在我們的筆下無不呈現審美價值!
-
10 # 有心的中
中小學生作文追求辭藻的華麗,缺乏文意,應該是由來已久了。這與教育者的文體喜好,以及教育的方向和意義是相吻合的,是教育這根藤上的一個瓜。
學校裡對於學生的作文要求還是很高的,寫什麼樣的文體就必須與之相配套的規則,不能跑題,要有正能量,這對於學生來說是有些難度的,所以很多學生害怕作文。
其實熟悉學校作文的人都知道,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老師們早已總結出寫作的公式和套路,學生們只要按照公式往裡面填字就可以了,這樣就能保證能得到及格分。但如果想得到高分,就需要在添字時加以各種修飾的詞語和名言警句,這就造成學生們去買好詞好句子的書,買些獲獎的作文選,背詞背句生搬硬套,看似華麗實則空洞無意義。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切為了考試。電視上曾有高考改卷老師現身說法,高考作文閱卷,一篇作文的閱卷時間一般不超過3分鐘,所以這就要求學生不能跑題,符合題意即可。這就限制了學生對文字的自由發揮,唯一能做的就是修飾作文的字詞句。
所以想改變中小學生的作文格調,就不能有太多的框框條條,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觀察力,讓學生對待作文由被動變為主動,這才是積極的方面。
現如今看來,仍然任重而道遠。
回覆列表
謝邀!寫文章不是寫家書.作報告,寫申請,該用的詞彙及成語,俗語,名句還是要用的。例"十年寒窗","莘莘學子","破斧沉舟","三尺講臺","孜孜不倦","誨人不倦","生於斯,長於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等等,以上列舉這些語言精華是其他國家語言望塵莫及,無法比擬的。中國語言的美妙之處,文章寫起來簡單扼要,讀起來朗朗爽口,看起來滿篇錦鏽,字字珠璣,聽起來心情愉悅,閱讀後回味無窮,發人深省,我等又何樂而不為?當然,詞不達意,文不對題,徒有其表那可另當別論。其實二者是可以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