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爺在此
-
2 # 不會麻牌趣國事
觀音菩薩是老“佛”(和文殊、普賢一起成佛早,比如來還要早。是如來掌權後佛系撥過來的掌門人。如來的原班人馬是十八羅漢)。孫悟空是受觀音點化皈依佛門的。一路取經 保護唐僧,併除妖降魔成功,這才根據功勞如來親自封佛號的。新佛(包括唐僧、孫悟空)怎麼能不尊敬老佛呢?就好比現在一個人上了大學當上研究生,難道他比他的小學和中學部老師地位高了,就不應該再尊敬那些老師了嗎?如果是真的麼,那才是真正的忘恩負義!所以孫悟空是絕不會忘恩負義的!
-
3 # 仰望星空119661691
這麼筒單的間題你也敢提出來,形似戲弄孩童,比如你升了大官,難到見了你的長輩就不尊敬了嗎,見了你父母親就高高在上了。
-
4 # 古琴清韻
很多人讀了大學成了博士專家學者大官富豪,回到家鄉,仍舊對自己小學的老師畢恭畢敬,為什麼?心中存忠孝仁義禮智信也。當然,也有不尿的。各人人品不同!
-
5 # 觀天居士
有德之人
敬有德之人
一個人的德行而已
觀音在取經中多次救師徒
豈可忘恩
觀音大慈大悲之名
舉世皆知
德名不顯
度人救人不夠
-
6 # 詩琪聞禪
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倒駕慈航,早已經成佛了, 號:正法明王如來。而且還在釋迦摩尼佛成佛之前就成佛了。西方三聖之一。不過是屈尊做為菩薩來度化娑婆世界的眾生罷了。因為佛的境界是究竟圓滿的智慧, 不用度化眾生,只有菩薩才返回娑婆世界度化眾生而達到佛的境界。至於孫悟空不是是一部文學的虛擬人物罷了。
-
7 # 吉月文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不過卻在不經意之間揭露了中國古代權力運作的一個特點。
無論在什麼時候,級別和實際權力都不是完全對等的。從一般角度上看,級別越高,權力越大。但實際上,有很多級別不高的官員實際權力非常大。西遊記的這種情節,倒不是作者刻意有所暗示,不過是對當時,乃至現在政治形態的一個客觀反映而已。很多高階領導的秘書,實際政治影響力往往比一些中中等級別的幹部更大。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中國古代社會,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加強皇權成為主基調,丞相的權力不斷被削弱。到了唐代的時候,正一品的官員,基本上都是虛職,沒有實權。三省的最高長官,能夠出入政事堂的,可以被稱為宰相。但他們的級別普遍不高,一般只有二品三品。宋代時候,很多官員以參知政事的身份掌握相權,品級也不高。明清時期情況更為明顯。明代的權力中樞內閣,一般只有六品。以大學士身份,才可以獲得高品級。清代的權力中心,軍機處的情況也是如此。
在大乘佛教當中,成佛者數量眾多,以萬記。觀音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在這個世界的地位僅次於阿彌陀佛。但是這是佛經中的說法。在小說當中,作者將他安排成了釋迦摩尼的第一助手。級別雖然不高,實際權力卻非常大。至於佛的稱號,只是代表一種地位,並不是權力。觀音在小說當中,不僅是西遊取經整個行動的組織者,也是代表西天世界和天庭進行交涉的中間人,其地位遠在一般的佛之前。或者進一步說,觀音本身已經具備了成佛的條件,但是為了方便和其他各界溝通,所以維持了菩薩身份。菩薩的原意是覺有情,在大乘佛教中指的是在人世間進行修煉,積攢功德,以便為將來成佛做準備的等級。而到了佛的階段就要跳出紅塵,不理世事,退出輪迴。所以可見,以菩薩身份處理俗務是符合佛教中的基本觀點的。有人說觀音已經成佛,這種說法不準確。在佛經當中,觀音有多個法相,其中一相為辟支佛,這是指在佛陀成佛以前自行開悟取得的成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
西遊記這部小說成書於明代中晚期,有些學者認為西遊記是一部政治諷喻小說。結合當時的政治形勢來看,就比較容易理解西天世界的權力架構。明代的時候,職權分離,很多掌握大權的人級別並不高。作者未必是有意影射,但是在寫作的時候,卻不自覺的反映了明代的政治現實。從孫悟空本身來看,這個細節的描寫倒也體現了作者的一個觀念,也就是說,西天取經這個過程,對於孫悟空來說是一種馴化。孫悟空在成佛之後,依然恭敬觀世音實際上體現了他認識到了西天世界的權力架構,並且認同這套體系。
-
8 # 八戒愛咧咧
西遊一日不息,便永存兩個終極問題:經從何方來;箍向何處去。
經從西方來,所以要矢志不渝,一路向西。
最後凡無懼風雨、誠心向西者,都成了佛。而八戒猥猥瑣瑣、猶豫不決,不光取經路上找不到北,更辨不得西!他凡事總是先想能有幾分收益,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去冒一次險,卻又片面苛求自己的後路要萬無一失,所以後來自然是誤人誤己,只落得個淨壇使者的虛職!
要知道,利益的位置被多少人惦記,你不去證明你是最好的,又怎麼能指望別人為你無條件的背書呢?!
而箍向善處去,講的是苦難中的自我救贖。西遊五人組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唐僧有決斷力,卻容易言過其實、自負賭氣、聞過則慍、聞功則喜,缺乏專業的判斷力與執行力。
作為師父,唐僧身處順境時習慣於漠視別人的價值,危急時卻只會本能的喊救命而已,喜歡從道德至高點上綁架自己的徒,要他們無條件的犧牲“小我”的利益,用於成全他作為師父的崇高無上的“大我”的利益。
這種強權思維與沁在骨子裡的優越感,便是唐僧需要勇敢面對、實力克服的:箍!心魔之箍!
所以唐僧的成長難度是最大的,而日後所創出的業績也是最優異的,所以論檀功德佛,可謂實至名歸。
若是依了孫悟空取經之初那片面求快、超級變態的急性子,他是真心恨不得把唐僧夾在胳肢窩裡瞬間閃移到大雷音寺,火速裝上經書再瞬間閃移回來,開啟隨身攜帶的木頭箱子,搭出唐僧半死不活的身子,倒出西天取來的佛家典籍,哇啦哇啦的講一番一二三四、天下至理,隨後宣佈取經勝利,皆大歡喜!
可坦率的講,這不叫西天取經,這叫弼馬溫趕屍!致命的馬瘟是避過去了,但可憐的馬兒卻活活累死了,這不是眼睜睜的看著該死的缺了大德的形式主義活生生的把師父給逼死嗎?!既然誠心度人的師父都已經橫死了,那所謂的真經,取不取的,還有什麼意義呢?!
孫悟空的箍頂在腦門上,可箍的根兒卻深紮在自己心裡,他慢慢開始體恤到師父的不容易,慢慢領悟到精誠合作的重要意義,慢慢品味到真情真心的溫暖與甜蜜,慢慢的由起初一棵光溜溜、硬梆梆、冷冰冰、乖戾戾的金箍棒子,變成了善解人意、心懷感激、雅潔可喜的菩提童子。再下意識的摸一摸頭上的金箍,早就不見了舊日蹤跡!
-
9 # 我就是竹韻
一、猴哥成為鬥戰勝佛後,地位並不比觀音菩薩高
觀音菩薩早已經成佛了,他是正法明如來佛,根據佛教的規矩,度化眾生的示現,只能示現一尊佛,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時,正法明如來佛就示菩薩相輔助釋迦牟尼佛。
二、猴哥成了佛,素質提高,改變猴性,彬彬有禮是自然的既然成了佛,猴哥的猴急暴躁性格就有所改變,再也不能像以前那般一言不合就開殺。成了佛,就得有個佛樣,慈悲、大度、寬容,有禮貌等等優秀綜合素質還是要有的。
三、觀音菩薩是猴哥的救命恩人,嚴謹來說,是救命恩“佛”猴哥因護送唐僧取經有功才成的佛,這八十一劫難中,觀音菩薩幫助很多,剷除不少後臺很強硬的“路匪”“路霸”,哪怕“保護傘”很強大的不法分子,都能一一干掉。所以猴哥非常尊敬觀音菩薩。
-
10 # 赤子丹心16
孫悟空大鬧天空,其實是被天庭的排擠和打壓逼出來的。在孫悟空的思路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他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他的處事底線。遇到那些高高在上的各路神仙,難免要觸碰到他的底線。打壓和排擠這種行為,孫悟空是不能接受的。在他的邏輯思維裡,只能用實力論高低。
然而在孫悟空心裡有一杆秤,他認為觀音菩薩與那些高高在上的各路神仙不同,他們相處的氛圍就像長輩和小朋友的對話,雖然觀音菩薩給他設計了緊箍咒。但是他認為觀音菩薩沒有害他之心。只是想用緊箍咒來約束他的狂妄。同時他也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的確還是太過分了。至於,安排唐僧度他西天取經這件事,孫悟空根本不當回事。因為他認為大鬧天宮雖然沒有好下場。但是至少玉皇大帝都被他搞得灰頭土臉的。自己根本不在呼成佛成仙。孫悟空雖然脾氣暴躁,但是他是正義的捍衛者。對於觀音菩薩這位正義的大神,孫悟空肯定是畢恭畢敬。
-
11 # 緣盡一道
大聖成佛後地位並不能與觀世音菩薩相比較。甚至可以說沒有可比性。就和白龍馬的所謂八部天龍廣利菩薩一樣,雖有菩薩封號,但是地位根本不能與如來坐下的四大菩薩相提並論。
回覆列表
打個比方吧,你成為了公司的高層一員,但是是比較邊緣化的一個,你遇見老闆的秘書會不會很尊重呢?觀音菩薩是阿尼陀佛的脅侍菩薩,就在佛祖邊上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