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unnylean
-
2 # 鶯花願大小碼女鞋直銷
我們在入住電商平臺,不管是哪一個,都要對它的規則先了解的。她的最基本的運營方式是什麼?我們肯定要會。
拼多多的理念是大家一起拼團,用更少的價格買到價效比更高的產品,所以他的利潤率是比較低的,但是他的量比較大。相對來說,整體收入還可以,但是這是保證在自己不違規的情況下。
淘寶的口號是萬能的淘寶,就是你可以在裡面買到任何東西,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他的利潤率相對於拼多多的話,相對要高很多。如果沒有運營過,很難達到很高的銷量,所以收入的話相對來說也不是那麼好。
拼多多在網上有一個詞,叫罰多多,他的規則裡面的處罰挺嚴的,有很多時候你自己被處罰了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的處罰最可恨的一處是凍結資金,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半年兩年不等,對於資金不雄厚的賣家來說的話,一凍結都沒有流動資金了,就意味著關門。我有一個朋友,做拼多多,一個季度之內銷售額150萬,利潤是20萬左右,不知什麼原因,違規了,有50萬的貨款,被凍結了,需要兩年後才能取出來。後面直接不做拼多多了。所以對做拼多多的人,一定要把他的規則讀懂。
淘寶對於大家來說,也很熟悉,消費人群也比較大眾,在網上淘寶賣假貨,好像大家都有點共識了,淘寶最近這種打擊挺嚴的。現在連擦邊球都不敢做了,以前還可以做點擦邊球,建議有自己的品牌跟營業執照最好。所有圖片堅持自己拍照。
拼多多的入住是需要先打電話,然後發郵件,交1萬塊錢的押金,就可以搞定。淘寶的入駐可以自己提交身份證實名認證繫結好銀行卡,就可以入住的,一般的類目是要交1000塊錢的押金.
我們現在再來談運營,拼多多的運營方式是分享,就是朋友圈之間的分享,然後帶來流量,這一種流量相對來說比較精準,因為分享的人本身都是要買的人,他分享出去的圈子,裡面也是有需要這個產品的人,一般在年輕人當中很少人玩,但是對於那些大爺大媽來說,這種玩法挺簡單的,不用那麼麻煩,直接微信付款,不會像支付寶那麼繁瑣,有很多年齡大的人會用微信,但不會用支付寶。所以這也決定了拼多多賣東西的價格,還有他消費人群所買的東西。看你準備賣的東西合不合符大爺大媽消費的。如果對口的話,可以開拼多多。淘寶的話,他會自己有流量視窗,這個視窗有付費的,有免費的。淘寶上億的產品,大家都在爭那點流量,所以競爭挺激烈的,建議自己去開發流量。
如果你只是一個人,建議玩一下淘寶就好,就算是在不懂規則的情況下出現違規,淘寶一般不會凍結你的錢。就算是凍結錢的話,一般也一個月,這是很嚴重的違規才可能的。
如果你是一個團隊,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以去玩一下拼多多,順便帶一下淘寶做也行,畢竟多一條路好走些。
-
3 # 海米俠
這樣來選擇,不打算做長久生意100元以下單品可以考慮做拼多多。準本認真做生意200元以下單品可以考慮做淘寶。選擇哪個平臺首先取決於你的經營的商品價格與品類商品單價在100元以上的就不要考慮做拼多多,拼多多的本質就是卷皮與折800這類搬到一個app而已,藉助所謂的拼團,其實就是低價模式來玩,基本上是假冒偽劣商品為主,且拼多多自身以虛假宣傳廣告來拉新,如果你走低價爆款,不考慮做自身的品牌信用,那麼可玩拼多多。同樣套路營銷。淘寶店鋪少玩單品200元以上的商品,要不就去玩天貓。現在淘寶最大的問題就是流量獲取成本問題,如果你只是個人賺小錢,那麼沒有太大問題,選好品就ok,用心做就好。無論哪一種,遊戲規則與套路你的去學習,研究透,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掌控自如。做生意就是做人,我不建議做欺騙式銷售,好產品是底線。人做好,功夫做到位,那麼你的生意一定會長久興旺。現在還可以做自媒體電商,也就是內容電商,是比較好的。
-
4 # 子顏與拿破崙
淘寶
淘寶一直是電商行業的老大哥了,可以說一直是領先於行業其他電商平臺的,無論是京東還是網易等平臺,現在還是一個超前的地位,所以也是各大商家爭先入駐的平臺,直接導致平臺的競爭超級大,現在的淘寶基本上是紅海一片,平臺上大賣家小賣家打的火熱,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建議還是滲入比較好,你會問什麼實力,實力就是貨源,金錢
團隊 以前一個人就能幹一個店鋪的情況現在少有了。
拼多多
拼多多作為一個新的平臺崛起的速度還是令人非常的驚訝的,在極短的時間內成長几乎成為了國內電商平臺的第三名,當然拼多多主打的是團購,無非就是價格戰了,比較適合清倉 話說淘寶當年也是價格戰起家的,低價有好處也有壞處,商家總是要賺錢的呀 所以會發生你可能每天有很多訂單,都發不出去了,一段時間後算了下結果沒賺錢還虧了 。而且拼多多規則有點亂,動不動就要扣錢,所以做的時候還是要注意
總結
起步快不一定代表你能賺錢 選好平臺還是最重要的 淘寶跟拼多多比較的話,建議做淘寶,無論從流量上還是質量上,淘寶要更勝一籌,因為一般去拼多多平臺都是去找便宜的,流量質量上還是要差一些,反之淘寶上雖然也有很多非議,但是畢竟是行業老大,流量 規則什麼的都是比較完善的,但是首先自己要有競爭力,因為無論你選擇哪個平臺都是需要競爭力的 祝你創業成功
-
5 # stormzhang
2018 年對於拼多多來說,可以說是突飛猛進發展程序中的關鍵一年了,儘管各種問題不斷,但已經平穩發展多年的淘寶都開始關注並忌憚拼多多了。
最新資料顯示,拼多多活躍使用者超過 3 億,僅次於淘寶與京東,而且月 GMV(商品銷售額) 已突破 100 億,那麼如果今年準備做電商,拼多多和淘寶那個起步快呢?很多人可能毫不猶豫選擇淘寶,但我卻有不同的觀點。我們從以下 3 個方面簡單分析下究竟選誰起步更快:
1、從拼多多和淘寶的定位來看。拼多多吸引的是追求高性價比的人群,與淘寶是錯位競爭,爭奪的是同一批使用者的不同場景。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使用淘寶和拼多多的人群目前大量集中在三四線及以下的城市,而拼多多基於熟人拼單的快速裂變讓其在這樣的使用者群眾優勢更加明顯。儘管淘寶和拼多多的價格不相上下,但我們必須意識到,拼多多基於微信 10 億使用者種的熟人拼單關係鏈。
2、從使用者增速的角度看。淘寶的發展已經非常平穩,而拼多多高速發展階段,儘管拼多多成立於 2015 年 9 月,到現在成立時間還不到 3 年,但 2016 年 9 月,拼多多使用者數迅速破了 1 個億,月 GMV 輕鬆到達 10 億元,2017 年 1 月,拼多多的月 GMV 已經突破了 40 億元 。拼多多 CEO 黃崢曾說過:拼多多不是淘寶,是電商版的 Facebook。過了流量紅利時代的淘寶,使用者增長速度很慢了,但我們必須要知道拼多多背靠騰訊這座大山,而騰訊手中的流量國內無人匹敵,基於如今人手一個微信的熟人社交,拼多多的使用者增速仍然不可小覷。
3、從競爭的角度來看。馬雲曾霸氣的說過:淘寶有 800 萬的賣家。這個資料是個什麼概念,我想我不需要再多說什麼,而拼多多的賣家估計不到淘寶的一個零頭。因此,從賣家的的競爭激烈程度上看,毋庸置疑,拼多多上賣家的競爭是明顯沒有那麼激烈的,而且平臺的干預也會相對少很多。
綜上所述:從平臺的定位、使用者增速、賣家的競爭等方面簡單分析,我認為如果今年準備做電商,選拼多多起步會相對較快。
-
6 # 鉛筆道
要看經營的主要商品和目標使用者是誰了,如果目標使用者是年輕一部分人的群體,更關注產品講的故事和運營能力,建議選擇淘寶,因為淘寶上面關於運營的支援更多,也更便於在上面做出相應的專題進行運營,而拼多多對中老年的吸引力較大,如果是便宜利薄的商品,可以把運營的主要力量放到拼多多上面。
另一方面,在獲客上,拼多多利用微信的關係網進行獲客裂變,那麼相應的,拼多多的獲客也就比較快,這是他們的優點,但是拼多多成立時間較短,對於商家的利益保護不夠多,時常與商家有糾紛也是實情,這一點商家也要考慮在內。當然,在淘寶上,差評黨下架黨退貨黨也形成了產業鏈,所以起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商家還是應該看自身的情況,有餘力的話可以兩個平臺同時經營,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著力多的一方。
-
7 # 創業行動家
電商紅利看流量
在我看來,決定在一家電商平臺,能否賺到錢的首要因素是流量紅利。
淘寶作為國內電商的開山鼻祖,的確成就了許多草根創業者,使其撈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得益於淘寶在網際網路時代,牢牢掐住了網購第一入口,華人口龐大的線上購物紅利期。
然而,如今的淘寶對於電商從業者而言,已經沒有多少流量紅利。
2017年,手機淘寶國內網購新增使用者為328萬,而淘寶平臺賣家數量超過1200萬,而具備一定規模的商家近300萬。按商家總數分攤,4個商家年新增一個潛在消費者。這是什麼概念呢?僧多粥少,大家可自行腦補。
運營能力看轉化
既然淘寶電商平臺,對於新進商家而言基本沒有紅利優勢,那麼靠運營上的優勢,是否還存在機會呢?
對於新人而言,運營能力基本無法與那些在淘寶上打拼多年的老人去過招。他們已經不僅僅是在拼運營,而是拼資金。透過刷單獲取的使用者成本,遠遠低於淘寶直通車獲取使用者的成本。
早期,淘寶獲取一個使用者的成本不足80元,如今獲取一個新使用者的成本在150元左右,如此高額的獲客成本,對商家而言無疑殺雞取卵。
況且,拼團模式下就給個體創業的機會並不大,即便一個普通團購小團,上萬件的備貨資金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這個背後的資金支援與壓貨風險,新手還真不敢嘗試,試錯代價太大,價格成本沒有競爭力也下不去。
電商平臺發展轉型中,還存在那些機會?
題主雖然問的是拼多多與淘寶,哪家電商更容易上手,但在我看來還有比這兩家更具優勢的電商平臺,目前還少為人知。
-
8 # 允漲
我是拼多多賣家,同時也是淘寶賣家。給你最忠實的建議,如果是剛開始做。不用考慮直接拼多多,現在還有流量紅利,等你後期有經驗了,對一整套運營有點頭緒的時候在殺入淘寶紅海。我是去年4月份開始做拼多多的。去年完美吃到了拼多多發展的紅利。這是我其中一個店的後臺截圖,如果要做的話,建議趕緊。因為流量紅利越來越少了。估計後面會很難做起來。
-
9 # 張楚雅
在選擇平臺的時候首先要看你的商品品類,和商品對應的人群,雖然都是電商平臺,但是包括淘寶、京東、網易嚴選、拼多多等平臺其所面對的使用者群體還是有細微的差距。
在選平臺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商品的定位,其實還要考慮你前期的投入資金,店鋪的裝修,運營人員的成本都要考慮在內。甚至店鋪的信譽度刷鑽,好評等都是前期需要做的,如果這些都準備好了那麼可以開始進入電商行業了。
電商的選擇和運營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今天就拼多多和淘寶兩個平臺對比情況來說。
阿里系的淘寶和天貓是使用者習慣使用的兩大平臺,其流量互通,站內導流系統較多,且打通了內容與產品之間的關係,直播影片圖文內容創作模式選擇較多,官方也有一些經典的案例,比如淘寶二樓,站內達人資源較為廣泛,這些都是可以幫助商家對自己的店鋪進行導流的方法。
淘系的促銷模式也很多,以今年雙十一的銷量不難看出,雖然雙十一成為了全民購物熱,但其實全網的營銷和資訊流的內容,除了王思聰的IG可以分散使用者注意力之外,基本都是淘系的霸屏,可以看出淘系平臺在活動期間對商家的支援,及流量的扶持。
但同樣正是因為淘系的內容過多,資訊流繁雜當使用者進入平臺後就吹被平臺上五花八門的內容分流,新店想要快速吸粉,在店鋪運營和淘內淘外的推廣,把控好資源位這就很重要了。當然這裡面涉及到神級操盤手,但這需要對平臺的熟悉程度較高,這裡不做詳細說明。
對比淘系平臺,拼多多從社交電商出發,其低價購物和拼團的模式快速獲客,拼多多教育的使用者以三四線城市,中老年人為主,購物模式有點像組團去菜市場,當然這只是個比喻。
當拼多多快速成長之後面臨的問題就是產品品質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主要原因來自於參與拼多多活動的商家多數是要大降價做促銷,其實參與一次活動雖然獲客會有但成本較高,所以導致後期出現了真假商品參差不齊的的情況。如果產品的單價比較低,使用者人群也符合拼多多的平臺, 可以選擇拼多多。
拼多多教育了使用者拼團購物的模式,也教育了使用者使用社交媒體來促單成交,現在京東和天貓都開始陸續展開拼團購物的模式,如果不能解決假貨多的問題,就不免有一種為他人做嫁衣的感覺了。
其實在淘寶最初也出現了假貨問題,這類情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天貓的出現就是在這方面做出差異化,不過我覺得怎麼樣選擇還是要回歸到你們的產品和資金上,想做多大的盤子。如果想把品牌也打出去淘系還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只是想低價走量拼多多可以,如果你們資金和運營團隊足夠,其實多平臺運營是最好的,這會擴充套件你們的潛在使用者群體。
如果比較急的話,可以看一下這兩個平臺哪個申請店鋪,裝修等前期準備較快,這些都是要考慮進去的。但回到你最關心的哪個起步比較快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不止在於平臺,要在於你們怎麼做運營。就像我說神級車手可以控制直通車的成本一樣,你的商品找準了客戶群體營銷售賣才是最重要的。
-
10 # vww1023
拼多多還是算了。首先,5分鐘回覆率,從早上8:30-23:00吃飯上廁所時間都要帶著手機;提現必須滿100起,動態評分低於平均就降權,發貨24小時內無物流資訊就算你虛假髮貨,這個是要罰款的,根據客單價來,單價越高罰款越貴。刷單這樣的是不管,但是後面抓住,秋後算賬你就慘了。按全部訂單處罰罰款。再就是導流處罰,不能說拼多多意外的字,比如qq,微信,支付寶,最可笑的是說個加字,也提示你導流。導流被抓要提高保證金到10萬否則退店。群裡有個人上活動賣了2000單,那店家說大概有三四十單沒有24小時出物流資訊,結果2000單全部罰款,每單10元,這就虧了2萬。拼多多直通車錢也是花的不明不白,花到什麼地方都不知道。做了一個月果斷退店了。
-
11 # 一點必紅
2:我剛開始做拼多多,前面還能買點,後面就開車,把賺的小錢都投入直通車,但是燒起來一單都不賣(我是做高單價)
3:現在不開車,基本上都沒有自然流量,這讓我很頭疼。
4:但是我想做淘寶,但是這個投資成本太大,心裡沒有底,產品的話也是轉賣,但是淘寶同類產品銷售高的也很多,自己又擔心拼不夠。
5:現在總是在這之間思維徘徊。
回覆列表
我自己經歷過淘寶和拼多多,先說說淘寶吧。淘寶現在大部分流量都往天貓傾斜,如果你不是差不多實力的人去玩天貓玩不動,像別人都是有成熟流程的,從測款、測圖到炒連結,期間不管是人力還是物力,都是以日耗萬元為起點,除非你主要靠的是精刷,那就另當別論。
拼多多真正火起來的是去年,太多的神話,讓越來越多的人入駐拼多多,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那麼多人罵拼多多,我覺得都是正常的,一個新平臺,你沒辦法以要求淘寶的標準來要求它,畢竟淘寶成立了多久,拼多多才成立了多久!能在成立兩三年做到現在這個營業額,已經很厲害了。再說說有人說的貨源問題,拼多多後期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工廠直銷,但是其實你們不知道的是,阿里巴巴的很多賣家也是和我們一樣,檔口拿貨,人家照樣做的風生水起,問題在於哪裡?在於產品豐富度,畢竟單個工廠的產品有限,沒法迎合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