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球啟視錄
-
2 # 農學谷商學院
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氣溫是一天天下降。北方城市裡統一供暖,鄉下農戶過去有暖炕,如今已經用空調或電暖器禦寒。南方沒有統一供暖措施,家家戶戶也都使用上了空調、電暖氣,幾乎看不見傳統取暖器—火桶了。
火桶,這種的傳統取暖器,以前在鄉村幾乎家家都有幾個,並且是為數不多的取暖方式。能給製造出火桶的木匠必定是手藝精湛的人。家中大多數用的是柴火灶,做好飯菜之後,將多餘的炭火收集到火盆裡,放入火桶中,然後就可以安逸地享受溫暖。
老式火桶
這種樣式的火桶是最為普遍的,圓形中空,與凳子差不多高,四周被木板包著,保證熱氣不會散的太快,在加上一塊架板,方便坐下。大點的三個人都可以容得下,如果在上面再罩上一塊布料保暖效果會更好。只要在上面坐一會兒,就能感受到一股暖氣往上升騰。
定製火桶
火蘿撥是農村姑娘出嫁時必備的陪嫁品,一般辦喜事多選擇在臘月或正月,火桶正好派上用場。在嶄新的火桶裡放入雞蛋,放入紅紙包好的一截木炭,寓意新人的日子紅紅火火。有的地方在迎娶的路上還要向鄉鄰討火種,其中的寓意就更深刻了。
烘籠
又叫火籠、烘籃。中間放小火盆的竹籃,小而輕巧,方便攜帶,也是老鄉們冬季少不了的取暖寶貝。生長在農村的中年人,大多數對於這個禦寒神器都記憶深刻,到了冬天,學生會帶著烘籠到學校,惹得小夥伴們一臉羨慕。如果冬天哪家擺宴席,村裡家家戶戶都會去湊個熱鬧,就基本不用擺凳子了,因為大家都會習慣拎一個火桶來喝喜酒,三四個小時,熱量和熱情都絲毫不減。
火桶,一直是農村人在冬天裡對於故鄉最美好、最溫暖的回憶。
-
3 # 雨果同學
暖桶是將已做熟的菜餚放入燒熱食用的。因此,裝暖桶的物料要在春節前全部準備好。慶城居民在每年的臘月二十日以後特別忙碌,既要將正月裡吃的饃饃蒸夠,還要裝各種扣碗,準備暖桶的物料。內裝各種菜餚不下10多種;也以菜底子香味醇厚而見長,吃了會念念不忘;暖鍋因將做熟的菜餚放入燒熱食用,用時較短,是暖桶便捷之處。
裝入暖鍋底部的叫菜底子,以蘿蔔片和鹹白菜為主,內雜有豬腸、雞血片,最近又有人家放人香菇、木耳等。蘿蔔要選用白蘿蔔,綠蘿蔔和紅心蘿蔔不能用;白菜要用本地出產的白菜,葉大幫小。每年秋季,在菜市選購好這兩種菜後,將白蘿蔔窖藏,將白菜醃起來,待到臘月天用。用時,將蘿蔔切成2公分見方的薄片,先用開水氽過,去除蘿蔔味,再下到即將煮熟的豬腸子或其他豬內臟鍋裡煮熟。因豬內臟、尤其豬腸子上帶有豬油,加之鍋內的各種調味將蘿蔔浸蝕得非常香美,人們叫這種蘿蔔為豬髒蘿蔔。同樣,先將鹹白菜用開水氽一下,放人冷水中沖洗後,將其控幹切成小段,連同豬髒蘿蔔、豬腸子節節、雞血片片,用雞湯燴到一起,就做成了暖鍋的菜底子。雞血片片是用雞血合面做成。做法是:將雞血和白麵揉起來擀成雞血面張,然後用純白麵張隔層相疊摞,再捲成圓桶狀,從中間壓捏成葫蘆形,切片即成。做成的雞血片片,一層紅一層白,既好吃又美觀。一次將菜底子做好儲備在大盆內,食用時,舀一部分裝人暖鍋。
在裝入暖桶的菜底子上面,覆蓋一層豆腐方片。豆腐可以現買現切,也可以在春節前購回,用時切片放人。暖鍋裡的豆腐方片,調味人得透,很多人喜歡吃。在豆腐方片上面,可放一層粉條,但賈宗“不要放粉條,它會使湯汁變糊”。
最後裝入暖鍋子是一層肉類。在前塬,暖鍋子上面只放一層肥肉片,上撒少許辣椒麵,很單調,味道也不行;在慶城,暖鍋子上面要放5、6種菜餚,如丸子、酥肉、肘子肉、條子肉、豬排骨、雞肉塊、還有放魷魚片和海參段的。這些菜餚各成一堆,圍繞煙道筒擺放一圈,將下面的豆腐蓋得嚴嚴的。這就是慶城暖鍋菜餚豐富的所在,是其他地方暖鍋難以媲美的。各種物料裝好後,灌上雞湯,蓋上蓋子,加木炭燒開;端上餐桌,揭開蓋子,撒放少許蒜苗絲和香菜段,即可食用了。慶城的暖鍋子,不但內容豐富,而且各顯其味,讓不同口味的人各選其好。喜歡吃肥肉的,就吃條子肉、肘子肉;喜歡吃瘦肉的,就吃丸子、酥肉、排骨和雞塊;喜歡吃蔬菜的,就吃豆腐和菜底子。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農家暖桶,估計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是怎麼樣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都被遺忘了。但在我的腦海裡卻是清晰可見的。或許很多地方叫作木桶飯,記得小時候,爸媽都在田間裡幹活,留下我們兄弟妹3人,作為哥哥的我,就要擔起一時的頂樑柱。農村的生活很節儉,沒有過多的碗碟,於是長輩們,就製作出一個圓形的木桶,大小跟鍋差不多,裡面裝上米飯和一些豬肉,香菇,青菜一同蒸煮。很多人覺得疑惑,為什麼不把米飯直接煮了,非要放進木桶裡,因為在田間工作,不能避免遲迴家,木桶就可以持續保持溫暖,父母回來吃的時候,也是暖暖的。尤其在冬天的時候,這個暖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溫飽,而是充滿家庭溫暖的情景,一家人圍在暖桶旁,笑聲,關懷聲,早已把寒冷拒諸門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