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儒源洪磊
-
2 # 揚眉
我覺得以前年味濃,現在年味淡,區別來自:“勞動~收穫”這個過程。
以前窮,
準備過年需要全家出動,勞動量大不說,需要的時間也好幾天,比如,蒸糕、炸麻花、炒瓜子、蒸帶有紅點點的饅頭、蒸包子、包餃子、炸大豆、熬豬頭、衛生大掃除、買紅紙找人寫春聯、買布做衣服、村裡理髮要排隊、做燈籠……這個勞動的過程就是年味,有話說得好,收穫勞動的成果才是幸福的。
現在富,
過年的吃食也好,衛生大掃除也罷……都是一招~人民幣搞定,嚴重缺乏過程不說,也缺乏收穫的喜悅,年味自然不如以前。
這大概就是發展必然會遺失的東西吧。
-
3 # 苦衷的獨行者
在原來的農村有些公共活動,(經常在一起勞動,開會玩獅子,玩龍燈)這樣使人與人接觸頻繁有種親切感,而現在人們城裡人封閉式居住,鄉下的住房也不象原來連成一片,(都分開蓋房居住)
這樣使人與人接觸的頻次少之又少,文藝活動也少,長期少接觸產生陌生感,不熱鬧,等等。
-
4 # 老牛美食小廚
以前的的生活條件差,缺衣少食生活條件差,對過年是一種期盼,盼著過年能吃上一些好吃的,還能掙壓歲錢,現在生活條件都好了,平時吃的和過年沒啥區別,所以感覺 年味越來越淡。
-
5 # 髙師
沒年味的主要原因是這樣,自從改革開放幾十年來,老百姓生活有了翻天覆地變化,其本快達到小康水平,人們吃穿無憂,盼望過年心裡慾望越來越淡,以前的農村,人們很窮,滿年四季吃糠吃菜,現在呢,農民生活水平確實不錯,所以,我總結出來一句話,好東西富人吃了,香東西窮人吃了,就是說,人窮時吃啥都香,人富了,在好的美食也不香,所以,這就是農村越來越沒有年味的主要因素。
-
6 # 農人樹山
作為一個從農村生長四十多年的“正宗”農村人,我想應該可以回答回答這個問題。
套路還是沒有變,該有的流程還有。
從臘八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一直到臘月三十,以前是慢慢放下手頭的活,開始準備辦年貨,前前後後要準備半個多月的時間。
殺豬,殺魚,殺雞,各種蔬菜水果,置辦年貨等等。一系列的活動下來,要操勞好大一陣子,也要給小孩買新衣服,趕年集。
水果蔬菜要買全,以前不到正月十五不開業,沒有賣東西的。特別是主食,饅頭、煎餅等主食要買幾十斤存放著。
現在呢!
年貨也不用刻意準備了,隨便買點,走親戚就好了,而且過了年沒幾天就有開業賣東西的。
以前在小孩子放了假之後,每天都能聽到鞭炮的聲音,現在不到小年,不到上墳的時候,根本就聽不到鞭炮響。
現在的人都有手機了,各種訊息爆炸,看著別人那裡過年,不想出門了。以前過年的時候,村裡來出攤的,都圍著密密麻麻的人,或買東西,或聊天拉家常。
年還是有的,但是年味淡了。
我覺得還是子女的問題,獨生子女,回家就抱著手機玩,也不說話。以前家裡好幾口人,一家人熱熱鬧鬧的,隨隨便便就是一個活動,哪像現在,孩子也沒有個弟弟妹妹的,很難湊得這麼熱鬧。
我家孩子每年都要去爺爺家裡幫忙貼花紙,算上他大爺家的哥哥,他三叔家的弟弟,剛好三兄弟去幫忙。
其實年味不年味的,只要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就好了。
-
7 # 草捆蛋
感謝邀請,沒有年味,農村人口大量外流是主因,即使是過年也有很多已經在城市定居的農村人口不會回農村過年,還有一些在外務工的人回到農村過年,因工作壓力大,回到農村呆到初三也陸續返回城市,另外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過年的習俗被逐漸改變甚至淡忘,原因是現代工作壓力大,節奏快,很多習俗必須讓步與現代生活節奏,導致農村年味降低了
-
8 # 小李愛種菜
現過年為什麼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歸根結底就是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了,思想觀念也和過去不一樣,現在生活條件優越,不再為衣、食、住、行擔憂,平時想吃什麼買什麼,想去哪旅遊去哪旅遊。平時與春節沒什麼區別,自然就感覺年味淡了。
春節期間免不了走親訪友,但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方式、經濟收入都有了明顯的區別。
在外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一年到頭也是忙於工作,在異地過春節,自然也體會不到春節的氣氛。
-
9 # 西域星點視界
物質缺乏的年代,人們盼著過年,年味濃厚。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味融入了每一天,所以現在過年也沒有以前那麼的期盼,年味也就淡了。
-
10 # 農人張二哥
現在的生活條件提高了,家家戶戶也不缺吃少穿了,以前是家家戶戶都窮,尤其是小孩子更盼著過年,現在生活好了所以也不盼過年了,
回覆列表
全國各地估計都是一樣,估計都會感概說過年越來越沒有意思,越來越沒有年味了!不只是城市,一些農村也年味越來越淡,主要原因就是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可以選擇的東西越來越多!像以前盼望過年是因為過年可以吃好、喝好、穿好、玩好!很多東西需要過年的時候才捨得,現在根本不存在這個現象,生活條件提高了,很多原來過年才有的東西,現在基本經常不需要等到過年就可以去做!
沒有了期待就少了味道,一切也就顯得那麼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