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哐嘰一口
-
2 # 導演沈慕白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分為兩部分來回答,第一,我要談談辣椒是什麼時候流傳進中國的?辣椒這種辛辣調味品的代表,其實以前種植在中部以及南美洲那一帶,最典型的種植國家有中美的墨西哥。最早的時候,連歐洲都沒有辣椒吃的,當然中國也沒有現代的辣椒,傳到歐洲跟亞洲都是因為哥倫布的發現。哥倫布發現美洲過後,就把辣椒作為一種調味品,帶到了新大陸,先帶到西班牙,在民間引起了比較打的反響,後來又陸續傳到其他的老牌歐洲國家,像法國菜、義大利菜中都加入了辛辣的元素,改良了歐式餐飲的部分風格。大概一百年後,就陸陸續續通過了絲綢之路,從歐洲經過中亞,隨後又從中國透過遣唐使,傳到了日本。
一開始吃辣椒的人都是長江流域的人,四川人根本不懂什麼叫辣椒,現代川菜的形成那是後來的事情。江蘇、浙江一帶比四川先有的辣椒,但是這兩個省份的人都有自成體系的飲食習慣,比如江蘇人習慣吃淮揚菜,根本無視辣椒的存在,後來透過南北方的貿易,辣椒在四川流行起來,因為四川菜比較有包容性。
第二,並不是說辣椒傳入中國之前,古代的川菜就沒有辣味,這是錯誤的,在中國戰國的時候,已經有辛、辣這兩個概念存在了,古代有一種樹叫辣子樹,也能出一些辛辣的果實,這並不是辣椒。之前說過,川菜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在古代就已經有把辛辣的果實作為一種重要的調味品,進入川菜的食譜。古代的川菜跟現代川菜就有這個差別,當然現代川菜有了辣椒的加入,更加辣得徹底。
辣椒原產於南美洲印第安人的調味品,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起初作為觀賞和用藥,古代人的欣賞水平也是重口味-_-#
古代中國餐桌上的辣主要靠五種食材來提供分別是川椒(花椒)、胡椒、黃姜、茱萸、芥末,其中胡椒最貴重
西漢時期,皇帝用花椒末摻白膏泥為愛妃塗抹牆壁,這就是傳說中“椒房”,具有防蛀蟲的效果 1.茱萸北宋蜀守宋祁《益部方物略記》:“蜀人每進羹臛(肉羹)以一二粒(茱萸)投之,少頃,香滿盂盞。”又曰:“綠實若萸,味辛香苾。投粒羹臛,椒桂之匹。”
茱萸可煎作辣油。《禮記》:“今蜀郡作之。九月九日,取茱萸折其枝,連其實,廣長四五寸。一升實可和十升膏,名為藙也。”藙就是茱萸做的“辣子油”。
茱萸佐酒可增香。北宋趙抃《成都古今記》載:“蜀人每進酒,輒以艾子一粒投之,少頃香滿盂盞。” 而茱萸本身也可以用作釀酒的調味材。
2.花椒陸磯《毛詩草木疏》:“椒聊之實……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葉以為香。今成皋諸山間有椒謂之竹葉椒,其狀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又用蒸雞腸最佳香。”《始豐稿。賈氏族譜》:“蜀多美椒,漢州解官歸,攜其種蒔之,其味辛烈不減蜀椒,至今人稱漢州椒雲。”
3.五辛調料這個是全國都有的。《正一法文修真旨要》:“五辛者,大蒜、小蒜、韭菜、蕓薹、胡荽是也。”當然,具體名目還是有爭議的,因為這個概念不僅僅是佛家在使用,民間也在使用,比如有人將胡椒也算入其中了。比較有爭議的是胡椒是否是普遍的調味料,一種說法是唐朝“胡食”較盛,故而胡椒理應也是常見的調味料。
據《酉陽雜俎》記載,唐人在製作胡盤肉食時也喜歡新增胡椒調味,“胡椒……形似漢椒,至辛辣。六月採,今人作胡盤肉食皆用之。由於唐時,成都已經是西南四通重鎮,益州諸地僅次於關中和中原,“胡食”風在重慶估計也是有的。
4.姜《呂氏春秋。本味篇》:“陽樸之姜,招搖之桂”,注:“陽樸, 地名,在蜀郡。”
5.葅《齊民要術。作葅藏生菜法第八十八》中有介紹蜀人醃製葅。就是泡菜。
6.醬這個也是全國都有的,在《齊民要術》中第六十八、第七十有介紹黃衣、黃蒸和制醬,這些調料是早期中餐廣泛採用的。蜀地比較著名的是枸醬。《蜀都賦》:“其圃則有蒟蒻、茱萸……”句下,劉逵注道:“蒟,蒟醬也。緣樹而生,其子如桑椹,熟時正青,長二、三寸,以蜜藏而食之,辛香,溫調五臟。蒻,草也。其根名蒟頭,大者如鬥,其肌正白,以灰汁煮則凝成,可以苦酒醃之,蜀人珍焉。”
7.豆豉沒有直接證據說蜀人在吃,只不過豆豉實在比較廣泛。豆豉也是從魏晉開始就非常流行的。比如西晉張華《博物志》說:“外國有豉法,以苦酒溲豆,暴令急燥,以油麻蒸迄復暴,三過乃止,然後細搗椒屑篩下,隨多少合投之。”
8.芥末華人吃芥末實在是太早了,周朝就有,故而,有可能蜀地也有。先秦時代記載的話。《禮記》又有:“膾,春用蔥,秋用芥”。而先秦飲食必須要調醬,芥末是作為醬主體而來。蜀地的菜品既然“好辛香”,是有可能會使用芥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