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歲月如歌
-
2 # 微史春秋
以清朝為例,舉幾道科舉題目。
1904年恩科會試是中國最後一科科舉,此時的試題已經結合時代變化有所革新,不考八股試帖,改考史論五道、時務策五道、經義五道。最終劉春霖成為狀元。
第一場,史論五道1、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考藩鎮)
2、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 (考平戎)
3、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考變法)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 (考舉賢)
5、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金論 (考制夷)
第二場,時務策五道1、學堂之設,其旨有三,所以陶鑄國民、造就人才,振興實業。國民不能自立,必立學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愛之心,自養之技能,必需之知識,蓋東西各國所同,日本則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鑄國民之教育也。講求政治,法律,理財,外交諸專門,以備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設農,工,商,礦諸學,以期富國利民,此振興實業之教育也。三者孰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盍縷舉近百年來歷史以證明其事策。
3、日本變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埃及用外華人至千餘員,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禮》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近時各國研究農務,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資本,曰勞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實資智識。方今修明學制,列為專科,冀存要術之遺。試陳教農之策。
5、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
第三場,經義三道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
2、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
3、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最後殿試,策題4道1、世局日變,任事需才。學堂、警察、交涉、工藝諸政,皆非不學之人所能董理。將欲任以繁劇,必先擴其見聞,陶成之責,是在長官。顧各省設館課吏,多屬具文。上以誠求,下以偽應。宜籌良法,以振策之。
2、漢唐以來兵制,以今日情勢證之歟。
3、古之理財,與各國之預算決算有異同否。
4、士習之邪正,視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禮教,以選士、俊士、造士為任官之法。漢重明經,復設孝廉賢良諸科,其時賈董之徒最稱淵茂。東漢之士以節義相高,論者或病其清議標榜,果定評歟?唐初文學最盛。中葉以後,幹進者至有求知己與溫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試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內,邪慝不興,正學日著,其道何之從?
太平天國時期的科舉考試,也舉一例。
太平軍初佔武昌時,舉辦過一場科舉,由東王楊秀清出題。
題目為“太平天國天父天兄天王為真皇帝制策”。
-
3 # 傻瓜樂力1
"君夫人陽貨欲"------科舉的奇葩考題
科舉考試科目三場。先考“經義”(即“四書五經”),二考應用文,當官了你得會寫官場文書。第三場考“時務策論“,就是拿個事例讓你說事兒,比如蔡元培殿試時的考題《西藏的地理位置》。
民國教育總長蔡元培的科舉試卷
其中最重要的是經義,這是取士的關鍵。 考“經義”不像現在高考前要複習那麼多書,只要吃透”四書五經“就行--考題就在這裡出!範圍相當小,所以對有些人很容易,而且答題無需長篇大論,規定一般不超過五百字。 關鍵是得用那些八股死格式精彩解讀四書五經。
八股文分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出題、中股、後股、束股、收結,精華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四部分必須用排比對偶句。格式死板,多一個字也不行。
不得要領的都亂編湊字以對偶,表面整齊卻廢話連篇。這麼考不僅考生頭疼,出題的也發愁。”四書五經“就那麼幾本,各級考試都從那兒出題,出題的挖空心思 想難住考生, 開始是從”四書五經“單拿一句掐頭去尾巴,只用中間幾個字當考題,但年頭多場次也多了,往年出過的題也不好再用。於是就創新出“截搭”!就是把“四書五經”不同篇章的句子拼湊一起出題,沒有連貫邏輯,於是就產生了如下奇葩考題。
“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
(見 清《制藝叢話》)
這考題前半句出自《大學》“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意思是君子該知道進退行止,難道還不如鳥嗎?但後半句卻出自八竿子打不著的《詩經》“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 周文王和鳥有什麼關係?如此 斷章取句,混搭猜謎似的考題,連老師都不知何意,真能憋死考生。
咸豐年間還有更奇葩的截搭考題:
”君夫人陽貨欲“
年輕考生一看”夫人“ ”陽貨”如何不欲?你要順著這個路子答題,就掉溝裡啦!
這也是截搭題。“君夫人”出自《論語。季氏第十六》最後一句“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後半部分“陽貨欲”三個字出自另外一篇《論語。陽貨第十七》“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意思是有個叫陽貨的想拜見孔子,吃了閉門羹!
我---擦!這截兩篇文章各仨字兒混搭成六個字考題,設計這麼大個陷阱還“夫人--陽貨欲”,令舉子想入非非,不是存心害考生嗎?
----這道考題就是研究《紅樓夢》的著名學者,俞平伯先生的曾祖父俞樾老先生出的。 俞樾著作等身,可比俞平伯名氣大多了。章太炎、吳昌碩等眾多精英均出其門下,是近代最有影響的文化人之一。他道光三十年(1850)中進士時還不到30歲,少年得志,任過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深受咸豐皇帝賞識。可就因為在河南學政任上出的這奇葩考題,難為學生而丟了官。
咸豐七年(1857)七月,御史曹澤舉報前一年俞樾出的考題荒謬,河南巡撫英桂奉旨查辦屬實,令咸豐大為光火,下旨永不敘用。當年俞樾出了三道題:一是“君夫人陽貨欲”;第二題“王速出令反”;第三題“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哪題都夠考生喝一壺的啦。
回覆列表
主要是考儒家的經典著作《尚書》、《論語》、《中庸》等範圍內出題。
簡單介紹下出現過的題目吧:
詩賦,給韻或選韻,作詩
史論,對某段歷史或某段故事做出論述
默寫,默寫標準教材裡的內容
公文,模仿在任官員寫公文,可能包括各種格式的
還有就是不得不說的八股文,這是明朝才開始有的一種固定文種,是一種禁錮的思想教育文化,不利於文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