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三把刀
-
2 # 納蘭說數碼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製造業公司想做電商,先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自身優勢是什麼?產品質量好?價格低?有品牌效應?
2.想做C端使用者還是B端使用者?主打國內市場?主打跨境電商?使用者畫像、使用者定位是什麼?產品是否適合做網路營銷?
3.發貨是否方便?快遞價格能談到什麼程度?貨運供應鏈庫存問題考慮好。
4.運營能投入多少成本?有沒有合適的電商運營人才?如果有人才的話,推廣方式是什麼?
5.是自己做平臺?還是藉助已有的第三方平臺去做?
6.如果效果不佳,是及時調整策略?還是及時止損?
考慮明白以上幾個問題,就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做電商了。
傳統企業猛的進入電商是會有一陣子的茫然和不適應的,建議先從知名的第三方平臺入手,以主要使用者為C端使用者舉例。
1.如果自己產品優勢是價格低,建議走淘寶、拼多多平臺。優點:入駐費用低,試錯成本低,吃透平臺玩法兒,引流,踏踏實實幹活兒就好!
2.如果產品走高階大氣上檔次的話,可以入駐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優點:平臺流量大,只要捨得花錢,懂平臺玩法兒,引流效果槓槓的,容易出業績。缺點:有入駐費用,門檻稍微有點高。
4.建立自媒體矩陣,為自家網店引流,促進成交,並形成品牌效應。
5.抖音快手用起來,兩個平臺都能帶貨,非常棒!
前期先用一兩個平臺來熟悉玩法兒,利用1~6個月摸索適合自身的玩法兒,如果人力允許的情況下,快速複製。只要前期有現金流,有流量,有人氣,利用活動和服務,讓使用者沉澱下來,並形成復購。
平臺多了之後,找到最佳流量平臺,測試是否有增長潛力,如果人力有限,就要考慮捨得取捨了。如果人力和財力足夠,努力發展吧。
資料分析和覆盤很重要,當然電商運營人才更重要!
擅長製造的企業去做電商,你需要回答幾個關鍵性的問題:
①企業是怎麼定位電商部門的?試探性的?補充性的?與現有銷售方式並駕齊驅的?主導性的?全面轉型為為電商而生的企業?不同的答案將帶來完全不同的做法。
②電商平臺有必要自建嗎?如果現階段電商在企業內不佔主導地位,或者企業沒有什麼影響力,那就沒有必要自建平臺。相反,如果電商要成為企業主流的銷售手段,而且企業在業界影響力較大,那自建平臺就成為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因為現存的平臺都是大眾平臺,無法滿足企業的特殊需求。
③誰來操刀?如果電商在企業內不太重要,則可以考慮引入代運營,然後在企業內安排專門的人員去對接就好了,企業的架構也可以基本保持不變。但如果電商是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那調整企業架構,讓企業圍繞電商高效運轉,招聘或選拔專門的人才去操作,等等,這些都變得非常必要。
④需要調整商業模式嗎?是像傳統做法那樣,先製造出一些產品,然後透過電商去賣?還是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先收集需求,進行預售,然後根據需求去設計、製造、銷售,然後再根據客戶反饋進行調整,也就是實現所謂的柔性製造?不同的選擇將帶來巨大的影響。
⑤打算投入多大資源?如何確保這些資源能夠及時到位?企業需要理順決策機制,並利用獎懲措施以推進電商建設。
⑥如何退出?沒有人願意電商專案失敗,但是事實是,從傳統的製造業轉型到電商企業,失敗幾乎是必然的,成功只是偶然的。作為企業,必須對失敗有所準備。所以要想清楚,一旦專案失敗,將如何收場。這樣一旦面臨困境,也不至於手足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