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哎哎!!劉備難道是懦弱的人嗎?如果那麼說,那曹操還懦弱呢,火燒赤壁的時候,哭著喊著想活下來,被馬超追殺割須斷袍,難道說曹操就不是英雄了麼?諸葛亮選擇劉備,也只能選擇劉備,因為第一點劉備和劉表有關係,而劉表又和孔明的岳父有關係,所以從孔明這方看來,投奔劉備是很有好處的,畢竟自己也在荊州生活了很長時間,回到北方或去東吳無疑是一種不好的選擇;第二,劉備是一個很好的君主,在封建君主制度中,能夠放權,把大權稍稍放給手下丞相等人的君主才能算是好君主,如果到了曹操那裡,恐怕只是聽聽孔明的話,可以說很難能採取他的意見,那麼諸葛亮就沒有了自己的威望,那去那裡還有什麼用?第三,東吳那裡已經有了諸葛瑾,並且作為一個謀臣應該知道,既然為主公出謀劃策,就要了解這謀士裡的勾心鬥角,為了不與諸葛瑾鬧壞關係,諸葛亮也不會到東吳;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劉備是正統,曹操是漢賊,曹操周圍的叫做走狗爪牙,而劉備身旁的叫做賢臣良將,如果曹操贏了,那麼流傳下來的故事也是諸葛亮為國捐軀,如果是劉備贏了,那麼諸葛亮的名聲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還有一點,我要說一下,劉備可不是一無是處,哭也是一種計策,他一哭,就有人來同情他,那麼他得到利益的機會就越大,那荊州不就是哭來的麼?只要能得到利益,啥事幹不出來呀!還有你說的衝動,他那個時候是很衝動,那是因為周圍沒有人來勸阻他,當時他只帶馬良出來了,因為龐統死了,法正死了,馬謖不好用,也不能用,諸葛亮不適宜用來打仗,所以叫他守住西川,趙雲因為勸阻劉備,被劉備扔在家裡不管不顧,馬良的能力自然要差一些,尤其是沒有自主抉擇性,否則就堅定信念不讓劉備再往東吳打了。你說埋沒龐統,那是沒有的,龐統的名聲威振四海,曹操巴不得要他,但正因為龐統,曹操才有了赤壁之敗,而且曹操集團的弊端,上面我也說了,龐統到那裡沒有什麼好處,孫權就根本看不上他,長得又醜,還不禮貌。劉備其實也不太想要他,但是想到諸葛亮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還有魯肅的書信,所以想先試試他,就讓他先做了一個縣令。
哎哎哎!!劉備難道是懦弱的人嗎?如果那麼說,那曹操還懦弱呢,火燒赤壁的時候,哭著喊著想活下來,被馬超追殺割須斷袍,難道說曹操就不是英雄了麼?諸葛亮選擇劉備,也只能選擇劉備,因為第一點劉備和劉表有關係,而劉表又和孔明的岳父有關係,所以從孔明這方看來,投奔劉備是很有好處的,畢竟自己也在荊州生活了很長時間,回到北方或去東吳無疑是一種不好的選擇;第二,劉備是一個很好的君主,在封建君主制度中,能夠放權,把大權稍稍放給手下丞相等人的君主才能算是好君主,如果到了曹操那裡,恐怕只是聽聽孔明的話,可以說很難能採取他的意見,那麼諸葛亮就沒有了自己的威望,那去那裡還有什麼用?第三,東吳那裡已經有了諸葛瑾,並且作為一個謀臣應該知道,既然為主公出謀劃策,就要了解這謀士裡的勾心鬥角,為了不與諸葛瑾鬧壞關係,諸葛亮也不會到東吳;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劉備是正統,曹操是漢賊,曹操周圍的叫做走狗爪牙,而劉備身旁的叫做賢臣良將,如果曹操贏了,那麼流傳下來的故事也是諸葛亮為國捐軀,如果是劉備贏了,那麼諸葛亮的名聲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還有一點,我要說一下,劉備可不是一無是處,哭也是一種計策,他一哭,就有人來同情他,那麼他得到利益的機會就越大,那荊州不就是哭來的麼?只要能得到利益,啥事幹不出來呀!還有你說的衝動,他那個時候是很衝動,那是因為周圍沒有人來勸阻他,當時他只帶馬良出來了,因為龐統死了,法正死了,馬謖不好用,也不能用,諸葛亮不適宜用來打仗,所以叫他守住西川,趙雲因為勸阻劉備,被劉備扔在家裡不管不顧,馬良的能力自然要差一些,尤其是沒有自主抉擇性,否則就堅定信念不讓劉備再往東吳打了。你說埋沒龐統,那是沒有的,龐統的名聲威振四海,曹操巴不得要他,但正因為龐統,曹操才有了赤壁之敗,而且曹操集團的弊端,上面我也說了,龐統到那裡沒有什麼好處,孫權就根本看不上他,長得又醜,還不禮貌。劉備其實也不太想要他,但是想到諸葛亮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還有魯肅的書信,所以想先試試他,就讓他先做了一個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