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魚媽

    首先,我先問下是什麼原因導致你覺得是婆婆來帶孩子導致的孩子感染住院?已經做過病情確診嗎?

    導致你有這些想法的,我覺得原因可能有幾種可能:

    1⃣️ 你們的婆媳關係本來不夠和諧,你對婆婆存在不滿,所以把孩子生病的原因歸結到婆婆的身上。

    2⃣️ 你婆婆帶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你覺得這些不良習慣與寶寶的生病有關。

    3⃣️ 你婆婆帶了孩子去了什麼地方,回來後寶寶剛好病了,你認為這是婆婆導致的生病。

    也可能不是我猜測的這些情形,但是不管是哪種情形,至少你們的關係不是那麼互相信任那是肯定的了。

    在這裡,我想給你的建議是:

    第一、多學習育兒、孩子教育的知識。

    一來婆媳兩輩人在育兒理念上很難免有分歧,你需要有足夠的知識來讓你始終掌握育兒的主動權。

    其次,多一些知識能讓你更客觀的看待事物,至少像這次你籠統的認為是你婆婆導致的寶寶住院,我認為是帶有感情色彩的判斷,不夠客觀。孩子的生病原因可能有很多,你真的確定是你婆婆導致的嗎?季節因素有影響嗎?寶寶本身的抵抗力會是其中的原因嗎?流行性疾病的因素呢?

    第二、從全域性的角度去經營你的家庭關係。

    我問幾個問題吧:

    1. 如果沒有婆婆幫你帶孩子,對你的家庭的利弊影響如何?

    2. 假設你們不需要婆婆幫你帶孩子,你的丈夫會想要跟父母一起生活嗎?與婆婆一起生活,對你們家庭關係的利弊影響如何?

    3. 假設你不和婆婆一起生活,你計劃如何安排老人家的養老問題,這個安排對你們家庭關係的影響如何?

    如果分析下來,你還是需要婆婆幫你帶孩子的,那你就需要換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如何能讓你婆婆幫你帶孩子這件事在你們家良好實施,為你們家帶來最大利益。

    老實說,老人家願意來幫你帶孩子,我覺得這是很難能可貴的事情,我們做兒媳的要抱感恩之心去看待這個事情,出發點站對了,那你對婆婆發自內心的善待也是很自然而已的事情。畢竟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更何況是一家人呢。

    退一萬步你真的無法對婆婆產生感情,那就從理性角度去想想你要如何經營婆媳關係,讓婆婆心甘情願幫你帶孩子。理性的角度出發那可能你為婆婆做的事情都帶有一定目的性,你為改變婆婆的習性或觀念需要用上很多技巧,但如果你婆婆感受到的都是善意,那即便給她的是謊言又如何呢?

    但如果你真的很看不上你婆婆、不想善待她又想讓她心甘情願幫你帶孩子,那我覺得這就屬於人性的貪婪了。如果是這種情況就需要題主從自身的角度去反省了。

  • 2 # 雙子說

    你這個問題問的非常有誤導性,與其琢磨是不是婆婆沒把孩子照顧好,不如琢磨一下自己是不是失職。

    婆婆從農村來的就會導致孩子感染嗎?不是!

    農村人和城市人的區別之一在於生活習慣不同,城市人有比較先進的衛生系統,很多方面都挺講究,農村的生活比較隨意,有些細節上可能不太講究。但是,不能因為衛生條件不同就說農村人身上都是細菌吧,要不然農村豈不就成了病窩窩?再說了,城市人再講究也免不了生個病。所以,對於感染生病這個事,不能帶有地域偏見地去看待。

    另外,我們不能拿有色眼鏡去看待農村來的人。現在推廣城鄉結合,不僅地理和經濟在結合,文化和生活也在結合。現在很多農村人過得也是很有品質,回農村養老也逐漸成為了一種趨勢。

    孩子生病了,去醫院治好就可以了,不必再去追究是誰的責任。

    照看孩子其實是一件非常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孩子沒事還好,只要一有磕碰或者生病,就容易遭到埋怨。說實話,沒有一個至親是故意想把孩子帶病了。與其追究責任,不如心平氣和地討論一下下次如何預防。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生個小病,再小心呵護都避免不了。就拿我自己來說,我現在也天天帶個寶寶,作為親媽我肯定是呵護備至,但即便如此,孩子還是免不了會磕到碰到,有時候不小心還會讓孩子感冒。你的家婆一定也不是故意把孩子弄病了的,孩子生病她一定也心疼,和你一樣著急,甚至還會擔心你會埋怨她。

    對老人的付出要有感恩的心。

    老人歲數大了,放棄安逸的老年生活來給帶孩子,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付出。本來嘛,老人給帶孩子就是幫忙,是出於情分,小輩的應該感恩在心,不可把她的付出當成盡義務,別忘了,照看孩子是父母的義務,不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義務。

    遇到孩子生病了,也不要一味地指責老人沒帶好,做父母的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沒有盡好自己的責任:對孩子的飲食起居有沒有做到事無鉅細、對孩子的衣食住行有沒有全部安排妥當……

    總之,老人給帶孩子了小輩的應該常懷感恩之心,出了問題多想想自己的問題,和老人多做溝通,大家一起改正,最好不要帶有偏見、一味指責,對老人應該多一些尊重和體諒。

  • 3 # 呼嚕娃的哇

    首先,別責怪你婆婆,本身她們那個年代對衛生、生活的質量就沒現在那麼講究,而不是疏忽導致。

    生活在農村,基本上的產物都是純天然,也就是現在城裡人說的"土"!同時呢很多習慣都是根據她們老一輩的言傳身教一路學過來的,與現在有科學依據的生活大多不太一致。例如:1、洗碗:農村裡基本上都是清水洗淨,最多再用熱水消毒(洗潔精、消毒櫃等也在逐步普及,逐步!),但城裡人呢?清水第一道、熱水配洗潔精第二道,消毒櫃消毒第三道。同樣的洗碗,哪種洗法能更有效的預防細菌呢? 2、餵食:農村裡老人家大多數對於大塊的(跟寶寶嘴巴的尺寸明顯超標)食物,習慣性操作是直接用手,實在不行配合嘴,製造出合適的尺寸,來順利餵食,反之城裡人呢?在明顯食物不合適的情況下,會合理利用各種寶寶餐具進行操作,基本不會出現身體上於寶寶食物的任何接觸。同樣情況下的餵食,哪種做法能更好的杜絕細菌的‘潛入’呢? 3、衣物的加與減:村裡老人家潛意識裡,就是別冷著、別熱著,同時對明天的氣溫沒有明顯的預知,城裡人呢?會對當天的衣物進行合理的調整,同時也會查詢明天的氣溫,提前做好寶寶衣物的準備(尤其是經歷寶寶因不舒服打針時的哭鬧後會更加小心翼翼)。

  • 4 # 咪m

    雖然婆婆照顧孩子,但是孩子感染住院和婆婆也許沒有直接關係,或者有,就算是父母親自帶孩子也會生病呢。

    婆婆沒有年輕媽媽講究衛生

    作為婆婆那一輩人,也許在衛生方面沒有年輕人那麼講究的。讓婆婆帶孩子必須是粗養、放養式育兒,要想精養得自己親力親為了。

    有些婆婆比較細心,講衛生的,但是少數!我見部分的婆婆都不怎麼講衛生多,甚至有些陋習,如餵食,喜歡用嘴嘗一口再直接喂孩子,雖說一家人,但是口水裡的細菌有些是會傳染的。

    碰到這種情況,有些寶媽怕婆媳矛盾,會在心裡糾結到底要不要說,如果碰上問我的,我說:肯定說,必須說,畢竟涉及到孩子健康問題。

    思想不同,育兒觀念不同

    畢竟婆媳雙方,時代不同,兩代人的思想觀念不同,在生活上也會存在很多分歧,遇到問題時,好好溝通,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彼此不挑剔。

    由於帶孩子的方式不一樣,你可以和她交流嘛,讓她理解你,你也多理解她的方式,不要一味讓她接受你的方式或者你去接受她的方式。

    如果婆婆幫忙帶孩子利大於弊,你就不計較那麼多,如果弊大於利,那就考慮自己帶孩子。畢竟孩子自己帶最放心。

    在生活習慣、育兒理念等許多方面都會與婆婆有一些分歧,這些分歧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就會演變成較大的家庭矛盾。

    帶孩子會讓許多媽媽都會對婆婆有諸多抱怨,帶孩子也會成為婆媳矛盾爆發的集中期,自己權衡利弊,選擇取捨!

  • 5 # 有束心光

    孩子受感染住院,跟農村婆婆來照顧沒有直接的關係,孩子生病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孩子一生病,就想著是不是農村婆婆沒有帶好,對辛苦付出的婆婆來說,其實挺冤枉的。

    1、孩子生病可預防,但不可預料,就算是媽媽自己悉心照顧孩子,孩子也有可能受感染。

    我家大寶2歲半以後都是我自己帶的,雖然婆婆帶的時候有些不科學的養育問題,但是我自己帶他以後,一直用心照顧著,可中間也生過幾次病,得過兩次肺炎。

    很多時候,孩子生病感染,不一定是照顧人沒有照顧好,而是有許多外在的原因,比如遇到一些季節性的流行性疾病,孩子體質弱會比較容易受到感染,或者孩子平時體質很好,但是由於去到了人多的地方玩,也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孩子生病感染,不一定是婆婆的原因。

    2、孩子生病,婆婆也心疼,這個時候,去指責誰的問題都沒有什麼大的意義,最重要的是先好好照顧孩子。

    說說我自己的一個事情吧,我家二寶一直都是我自己帶的,那時候大寶雖然上幼兒園了,但經常生病,很讓人操心,大寶半歲的時候,我經常是一個人帶兩個孩子,那陣子吃不好也睡不好,精神狀態很差,結果有一次,抱著二寶牽著大寶,去醫院看病的時候,沒注意路上有個坑,一下子把腳崴了,自己摔了一跤,把二寶也給摔著了,大寶連帶著也摔了一下。

    二寶腦門摔破流血了,一邊臉也蹭破了,看著特別慘,哇哇直哭;大寶膝蓋也蹭破了一點皮,好在沒有流血,也沒有哭;我自己除了腳崴了,膝蓋也破了一點皮,二寶哭,我也跟著二寶哇哇哭。那時候的心情是很複雜的,一邊恨自己沒有看好路,一邊怪自己沒有護好孩子,一邊又擔心我老公心疼孩子,指責我。

    因為正好是在去醫院的路上,趕緊帶著孩子先去醫院處理傷口,然後給大寶看病,完了之後給我老公打電話,電話一接通,跟他說了把孩子摔了的事情,我老公一直在安慰我說,不但孩子摔了,你不是也摔了嘛,還好沒多大事,別責怪自己了,你心裡肯定也不好受,再說什麼都沒什麼意義,以後小心一些就是了。聽完他說的話,我當時心裡覺得很暖。

    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孩子生病了,磕著了受傷了,都是很心疼孩子的。尤其是照顧孩子的那個人,內心會特別難受,會責怪自己沒有把孩子照顧好。

    作為家人,如果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她,而不是一味地指責,這對於一家人的和諧相處是很有幫助的。一家人,在面對一些共同的事情時,如果能夠看得遠一點,一起共同面對,那麼這個家是很溫馨很有愛的。

    3、如果婆婆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者不好的養育方式,那父母完全可以委婉地跟婆婆提出來。

    如果婆婆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者不好的養育方式,那麼,作為孩子的父母,完全可以委婉地跟婆婆提出來。最好是由孩子爸爸去跟婆婆提出來,記得不要直接指責婆婆這樣做會怎麼怎麼樣,要學會溝通的技巧,運用愛的語言去跟婆婆溝通。

    比如,在飯桌上,像講故事一樣的跟婆婆聊起來,告訴她,有哪個朋友家的老人是什麼樣帶孩子的,結果孩子生病了,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們,這是由於什麼樣的不良養育習慣造成的,這樣做有什麼不好。就像講故事一樣的說出來,婆婆聽了以後可能就會反省自己了。如果說婆婆不聽我們的話,那就在孩子看病的時候,帶上婆婆,讓婆婆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我婆婆幫我們帶大寶的時候,因為那時候大寶過敏,不能吃雞蛋清,所以我們跟她說了不能給孩子吃雞蛋清,要等到1歲以後再試。但是婆婆停了幾天,覺得孩子身上沒有什麼過敏的跡象了,就瞞著我們給大寶吃雞蛋羹。後來,我們給孩子洗澡的時候,發現孩子的腿總長溼疹,反反覆覆,很是奇怪,畢竟我們在家的時候,沒有給孩子吃致敏的東西。

    我們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婆婆也去了。醫生檢查了以後說,這還是過敏性溼疹啊,雞蛋清之類的先不要吃了。我們說,沒有給孩子吃雞蛋清和海鮮之類的,怎麼還過敏呢?婆婆聽了很不好意思地說,她以為孩子沒事了,就給孩子吃雞蛋羹了。從那以後,婆婆再也不敢擅自做主張了,每次加什麼新的輔食,都會問我們,能不能給孩子吃。

    一般來說,老人都是心疼孩子的,她幫忙帶孩子也很辛苦,作為孩子父母的我們,要給老人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對於老人不好的養育方式,要委婉地說出來,而不要堵在心裡,有時候,有些話堵在心裡久了,就越積越深了。

  • 6 # 新農志

    如果沒有證據來證明是婆婆傳染的,建議題主下雨天不要出門,不然容易遭雷劈。凡事評價要客觀,要講究證據,有幾個狠心的奶奶會將病主動傳染給自己的孫子?現代人的思想都怎麼了?三觀嚴重不正。

    “農村家婆”來照顧孩子,是自願主動來的,還是非自願來的?

    如果是前者,作為兒媳婦就偷著樂吧,現在的社會,婆媳關係大多都很緊張,老人能主動去城裡幫忙照顧孩子,這本身就說明了老人的開明和大度,哪怕自己已經老邁了,也想為子女分憂,這樣的婆婆打燈籠都難找了;如果婆婆不是自願來的,那誰叫她老人家來的?人家在農村生活的好好的,來這幫忙照顧孩子,孩子得病了就落埋怨?這是什麼道理?

    導致孩子感染住院的原因是什麼?確定是婆婆搗的鬼?有什麼證據?

    現在的的孩子都是父輩、父母心中的寶貝,因為計劃生育,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獨苗單傳,幾代人都會寵著這個孩子,只要是稍微明事理的都不會去惡意的傷害自己的後代,哪怕是因為婆婆而感染的,也不一定就是婆婆願意看到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說話要講究證據,有什麼直接或間接地證據能證明,導致孩子感染的原因是婆婆造成的?如果沒有的話,輕易下這種結論是不是有欠妥當?如果是自己的親媽照顧孩子,孩子有病了, 難道也會懷疑自己的親生媽媽?婆婆雖然不是親媽,但也是媽,倫理綱常要記得,今天對婆婆這樣,那麼孩子的媳婦將來也就會對你這樣。

    百善孝為先,孩子感染疾病只要能治好就不是大事,但心態、思想讓我不敢恭維

    與其去糾結孩子患病的原因,不如去諮詢下大夫,畢竟咱們都不是專業的,只有大夫透過檢視孩子的狀況才能得到確診。

    但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作為兒媳婦,是不是應該糾正下自己的心態?如果婆婆不是特別的強勢,且真的用心在照顧孩子,那就應該反思下自己,這種胡亂扣帽子,胡亂猜測懷疑人的行為到底對不對。

    如果不思悔改,以後雨天就別出門,也別怪我說話狠,別總懷疑別人做了什麼,照照鏡子看看自己,都想了些什麼。

  • 7 # 鐵樹媽媽

    換人照顧孩子因為需要時間適應有可能會生病,一般就感冒發燒,如果孩子嚴重到住院,那可能是遇到進展比較快的感染。

    小孩子就算抵抗力好,遇到一些兇險的疾病也是容易快速進展需要住院的。所以孩子生病首先要去弄清楚病因。在更換照顧人的時候,有的孩子會比較難適應,一開始可能很沒安全感,不良的心理狀態也會使身體起反應的,情緒低落的人容易抵抗力差,遇到感染也可能很快進展成要住院的程度。越小的孩子這樣的可能性越高。

    不是誰照顧的問題,可能外婆來帶也會這樣

    孩子成長過程小病小痛總會有的,就算媽媽自己帶也是這樣,難道要被別人說是媽媽不會帶孩子?如果需要有老人來幫忙就要有寬容的心,對一些自己覺得老人可能會做得不足的地方要提前和老人溝通。就算真有老人的原因,也肯定不是故意的,孩子是自家的,沒有哪個老人會懷著壞心去照顧孩子,只是她形成的生活習慣可能在照顧孩子時是需要改進。比如一些老人對消毒孩子的餐具玩具沒有概念,還習慣用舊時的一些育兒方法照顧孩子等。這時需要與老人有一個坦誠的溝通,不能先入為主的定義評價對方,也不要一來就全盤否定對方。老人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也不一定全都不好,先稱讚好的,再提出哪些是現代育兒裡面認為不合適的,講點出問題的案例,用權威說話,不帶歧視的話老人還是可以接受的。

    通常一些老人報怨或者不能聽從媳婦的方式育兒都是因為媳婦告知方法的時候是從嫌棄開始的。這是最不好的方式,當你需要別人的幫的時候,你就要誠心地感恩他給你帶來的便利,然後接納一些沒有什麼傷害性的習慣和方式,坦誠溝通需要改進的地方。

    理性看待問題

    題主上來就特別寫是“農村家婆”,問題給人的感覺就是你從來就瞧不上婆婆,內心早就預設了婆婆可能照顧不好孩子的構想。所以當孩子一出問題的時候先想到的是婆婆可能哪裡沒做好。記得有人說過的一個故事,在醫院兒科碰到婆媳帶著孩子去看病,媳婦抱著孩子,孩子哭個不停,婆婆想上來抱的時候,媳婦很兇地說:“就是你沒帶好才生病的,不要你抱。“後來孩子一直哭著,婆婆心疼搶過去抱了沒一會,孩子就不哭了。

    當婆媳碰在一起的時候,很容易開啟”你不好,我很好“的心智模式,所以容易產生矛盾。做為年輕人更應該學會包容,先要做好本分,不要讓自己用這樣的心智模式去看待婆婆。如果婆婆有這樣的心態,遇到需要溝通的問題就讓丈夫頂鍋或者讓丈夫直接拿權威去說服。

    如果是因為本來不想老人幫忙,你直接講你可以自己帶,孩子三歲前更需要媽媽,感謝老人的熱心。

    有的人可能本來就沒有想要老人來幫忙的,如果丈夫一個人上班足以支撐家庭,可以告訴老人孩子小的時候由媽媽陪伴對孩子更好,請老人回去就行了。這樣比出問題的時候埋怨老人更好。

    和老人一起生活是一件一定要做心理建設的事情,如果必須生活在一起很有必要提前瞭解對方的生活習慣,對你覺得需要改變的內容好好地和對方溝通。自己也必須做一些調整,去適應老人。可以說年輕一代需要比老人做更多調整,因為老人的習慣形成時間比我們要長久的多,如果你要求對方改變,你自己首先要有更大的努力和誠意。

    要能體諒老人

    有的時候老人的一些事情沒做好不是因為馬虎,是他們就算很用心可能也做不到年輕人要求的程度。小的時候聽到一些老人抱怨:”媳婦嫌我洗不乾淨碗,要求我把碗洗三遍。”其實人上了年紀即使很認真去做也可能做得不那麼完美。鐵媽剛坐完月子的時候就發現自己洗的碗拿來用的時候上面也是出現了沒洗徹底的情況,因為那時孩子分散精力,自己恢復比較慢些手的力量也不好了。所以遇到這些情況不但不能埋怨老人,還需要關注一下老人的健康狀況。

  • 8 # 家長網

    先消除一個想法,是奶奶讓孫子生病的。奶奶心裡可能比媽媽還要心疼,然後再來看一些客觀事實。

    1 奶奶是農村來的,到城市中帶孫子,很多做法她不明白,衛生習慣也可能跟不上。這個是客觀存在的,一時半會兒比較難改變。做兒媳的,可以溫柔地慢慢跟婆婆說,潛移默化地做一些改變。也有的婆婆真的挺固執,年紀大了,難改。兒媳還是要轉變心態,不要覺得婆婆為難自己。婆婆不變自己變,如果心裡過不去,跟寶寶有關的事情就自己多做一點。或者就是讓自己心大一點,線條粗一點,孩子摔摔打打長大也是有好處的。

    2 帶孩子是一個複雜工程,奶奶新接手,確實是會有很多適應,寶寶也不適應,但總歸會越來越好的。兒媳還是要放寬心。

    3 關於孩子生病,這是誰都不願意的。寶寶小的時候,有母體帶來的免疫力,不太會生病。寶寶長大一點,免疫力下降,開始透過生病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所以誰家孩子不會生病呢?長大了都會好。碰巧遇到奶奶剛剛來帶,心裡難免瞎想,也是可以理解。

    4 婆婆離開自己家鄉來帶孫子也是不容易的,她放棄鄉下的活,放棄鄉下的收入,也不能照顧公公的起居了,這個你要理解一下,心裡可能舒服一點。我總覺得,只要願意帶孫子,奶奶都要被感謝。

    總之,你還是放寬心啦,奶奶也疼孫子,相處都會越來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五千年來,沒有人說單身好。為什麼當今有人說單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