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患家

    (特邀回答:協和阿偉)

    調節神經遞質改善性格,目前雖然還無法有效實施,但這個想法理論上是可行的,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未來也許會變成現實。中國有句古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意喻要想改變一個人的本性比改變江山還難,這個本性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性格。實際上,人的性格是由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共同決定的,遺傳因素即先天因素並不是絕對因素,最重要的是後天因素,包括環境社會因素,在人的性格形成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科學家在人的性格研究中,非常關注和神經遞質相關的基因研究,這也就是說神經遞質在人的性格形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如果人腦內‘5-羥色胺’這種神經遞質較少,人就容易抑鬱。多巴胺被稱為愛情遞質、成癮遞質,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從理論上來看,增加這種物質,就能讓人興奮,但是它會令人上癮。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癮行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乙醯膽鹼是腦內重要的神經遞質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在運動、維持意識的清醒,學習記憶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由於神經遞質具體作用機制還不是非常清楚,如何控制有效地劑量,和給藥的方式都是需要長期探索的。

  • 2 # 耶魯腦科學博士琳子

    大腦中的神經遞質以及不同神經遞質之間的平衡,和我們大腦的活動,和我們的情緒性格都有著莫大的關係。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的多巴胺在我們大腦的獎賞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多巴胺獎賞系統負責指導我們的行為,讓我們對一些事物有慾望,讓我們想要去做一些事,並且幫助我們給不同的事物排定不同的優先順序。如果多巴胺獎賞系統失衡,一個人就可能變得什麼也不想做,或者相反變得特別渴望做一些事情,成為一個上癮患者。一個例子就是吸毒,當毒品作用於我們的多巴胺獎賞系統,這個人就會變得對於毒品有特別強烈的渴求,因為毒品強烈的刺激到了獎賞系統,使得多巴胺大量分泌,生活中其他的本來可以引起多巴胺分泌的食物在毒品的作用下就變得微不足道,無法在引起獎賞系統同樣的啟用,這個時候一個人就會只想要吸毒,而不想要幹任何其他的事情。

    我們的情緒也和大腦的神經遞質有著莫大的關係。比如說抑鬱症就是大腦中血清素失衡。我們大腦中的各種神經遞質並不是越多越好,或者越少越好,彼此之間維持著微妙的平衡非常重要。我們大腦中有一種蛋白——TG2蛋白負責將血清素轉化成RAC1蛋白,進而促進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促進大腦神經發育,調節神經元可塑性)的合成。如果說一個人長期面對著壓力,比如說工作壓力大,事業或者感情出現了問題,那麼他的大腦中分泌出來的TG2蛋白就會增多,這就會會降低這個人調節情緒的能力。這一系列的神經遞質變化還會導致大腦海馬體神經元的萎縮,影響神經元之間的連結,進而會影響一個人正常的情緒和認知,這個人的性格也就隨之改變了。

  • 3 # 使用者6503856202

    神經遞質

    說到神經遞質,很多人不清楚,但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基本知道,因為有病了,就去醫院就診,醫院通常會檢測神經遞質的變化(主要包括五羥色胺和多巴胺,是讓人愉悅的激素),發現減少了,醫生會說,神經遞質少了,所以得病了,需要吃藥補充,可以發現吃完藥並沒有什麼改變。神經遞質的變化是焦慮導致的內分泌失調,女人一般都有感覺,就是焦慮高了往往月經不調,但是男人沒有生理週期,到醫院檢測才知道。解決神經遞質減少的關鍵不是吃藥,而是調整降低焦慮,不焦慮了,內分泌會慢慢正常,神經遞質也就正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你身邊的那些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