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彤就是小花狸

    我認識一大家子,七個子女。老大管其他的弟妹。他們父親是做官的家庭,家裡條件好,子女工作都不錯。年輕時,老二丈夫出軌,被老大打跑了。說,怎麼能容忍出軌的男人。老二獨自帶大兒子,辛苦自不必說。

    老大去老弟弟家,發現門玻璃碎了。就問玻璃咋碎了,弟妹說問你弟,她就認為是弟妹為了婆婆的事兒和弟弟吵架了。她喊過弟弟來,說,給我打她,弟弟把一杯水潑在媳婦身上,媳婦氣得大哭回孃家。其實,門玻璃是風吹壞的。

    老六丈夫出軌了,離婚。男的回來扒窗戶看屋裡孩子,被老二看到了,一個杯子砸過去。妹夫再不敢回來了。

    其實,人到中年,哪有那麼多公平公正,稀裡糊塗過日子。有些事兒,外人插手,當事人騎虎難下。我的原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論親戚朋友。不明說求我的事兒,絕不幹。幹了沒人領情。甚至有壞心眼的人會想多了,犯不上。我寧可和陌生人交往,吃虧佔便宜都是簡單的一錘子關係。充滿警惕的外交讓人思維活躍,永遠年輕。人到中年,

    不給自己找麻煩,不給別人添麻煩。

  • 2 # 胖獅子333

    這話肯定是有道理的,人都到中年了,兄弟姐妹年紀也不會太小了,一般都各自有自己的家了,確實就不能再插手別人家裡的事了。

    咱華人,特別是年紀大一些的,很多都有大家庭情節,兄弟姐妹之間習慣互相關心生活情況,甚至還會插手出主意等。

    其實,在當今社會,家庭的小型化是絕對的潮流,個別家庭還會是AA型的。現在社會的複雜度,家庭矛盾的形式與內容都是以前無法比擬的,小家的獨立性更是史無前例的。有那功夫插手別人家裡的事,就遠不如你把精力用來把自己日子過好,你好了,世界就多一份美好!

  • 3 # 神秘風聲g9

    兄弟姐妹如果有困難,能幫就幫但不要參與家庭矛盾,有的矛盾自己人眀明可以解決的,旁人一參與起反作用的特別多,如果對方心情不好勸勸可以,千萬不可指責他人的不是。

  • 4 # 夢醒自由撰稿人

    有一本書叫做邊界感。人們很多時候的煩惱和矛盾都來自於“邊界感不清”或者“缺乏邊界”。兄弟姐妹也好,哪怕是父母,那都是他們的事情,不是你的人生。關係親密不代表可以互相插手彼此的人生和生活,恰恰相反,過度插手,反而是不健康的親密關係、親情關係,是畸形的,也是缺乏自我尊重和對他人尊重的。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其著作中寫道:“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有其特定的秩序,建立心理邊界並不是自私,而是讓你的事情歸你,我的事情歸我。”

    邊界感在某種程度上等於安全感,因此一旦你的邊界清晰,你會發現一切關係都會健康起來,幸福指數也會越來越高。

    關於邊界感,曾奇峰老師有一個特別妙的比喻:

    懸崖的邊界很清楚,所以我們不會靠的太近;

    但是水的邊界比較模糊,經常會淹死人。

    我理解的這個水的邊界就是親密關係裡的邊界,我們也許不會去幹涉老闆、同事、朋友家的事情,但是卻經常會插手兄弟姐妹、父母間的,甚至是七大姑八大姨家裡的種種事情,你可能會說,是他們糾纏了我,逼迫我參與其中,那不是他們的錯,只能說你從一開始沒有樹立起自己的“邊界”,導致自己的邊界不斷被突破,被破壞。

    俄羅斯作家邦達列夫曾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

    邊界感不清晰,自己的底線就會不斷下降。

    心理學家認為,造成邊界感不清晰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原生家庭在孩童時期,父母的過度滿足或者過多指責。

    國內父母包括‬親情裡‬最缺的,應該就是邊界感了。“有種冷叫做父母覺得你冷”,這句話乍一看很溫情,但深究背後是令人窒息的 “以愛為名” 的控制。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婭有一個觀點,讓我覺得耳目一新: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屬兔的人有什麼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