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和袁世凱從本質上說,是兩個世界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張之洞是科舉翰林出身,由言官而至封疆大吏,是個典型的文人出身的儒臣。在參與洋務運動的那批大臣中,自李鴻章等老臣死後,張之洞成了資格最老的臣子。而袁世凱卻是在科舉屢試不中之後,最後只好投筆從戎。李鴻章對袁世凱的能力頗為看重。正如梁啟超所評價的:“世凱,鴻章所豢養之人也”、“今後承李鴻章之遺產者,厥惟袁世凱。”所以,這兩人是一文一武,品性差異極大。
張之洞自視甚高,對舉人都沒過的袁世凱這個武夫,自然瞧不起。而袁世凱則自詡是辦實事之人,對張之洞的書生氣十足,也看不上眼。所以他們互相就沒對上眼過。但他們卻是朝廷所倚重的文武大臣,不可避免,會有很多交集。
在《花隨人聖庵摭憶》中袁世凱的幕僚徐樹錚在寄給友人的信中提到的:
從中我們看到張之洞似乎不太把袁世凱當回事,竟然大大咧咧地在他面前睡覺打呼嚕。
張之洞習慣起居無常。他自圓其說,是少時養成的習慣無法改變。但這其實是個藉口。即使是有部分生理習慣的原因在內,更為關鍵的原因是張之洞倚老賣老,輕視袁世凱這個小年輕。也正因為此,讓袁世凱恨恨不已,張袁的合作也時有摩擦。
張之洞和袁世凱從本質上說,是兩個世界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張之洞是科舉翰林出身,由言官而至封疆大吏,是個典型的文人出身的儒臣。在參與洋務運動的那批大臣中,自李鴻章等老臣死後,張之洞成了資格最老的臣子。而袁世凱卻是在科舉屢試不中之後,最後只好投筆從戎。李鴻章對袁世凱的能力頗為看重。正如梁啟超所評價的:“世凱,鴻章所豢養之人也”、“今後承李鴻章之遺產者,厥惟袁世凱。”所以,這兩人是一文一武,品性差異極大。
張之洞自視甚高,對舉人都沒過的袁世凱這個武夫,自然瞧不起。而袁世凱則自詡是辦實事之人,對張之洞的書生氣十足,也看不上眼。所以他們互相就沒對上眼過。但他們卻是朝廷所倚重的文武大臣,不可避免,會有很多交集。
在《花隨人聖庵摭憶》中袁世凱的幕僚徐樹錚在寄給友人的信中提到的:
“壬寅之春,公過保定,項城時權直隸總督,請閱兵,既罷,張宴節府,樹錚躬侍陪席,親見項城率將吏以百數,飭儀肅對,萬態竦約,滿座屏息,無敢稍解。而公欹案垂首,若寐若寤,呼吸之際,似骴(cī)骴然隱齁動矣。”從中我們看到張之洞似乎不太把袁世凱當回事,竟然大大咧咧地在他面前睡覺打呼嚕。
張之洞習慣起居無常。他自圓其說,是少時養成的習慣無法改變。但這其實是個藉口。即使是有部分生理習慣的原因在內,更為關鍵的原因是張之洞倚老賣老,輕視袁世凱這個小年輕。也正因為此,讓袁世凱恨恨不已,張袁的合作也時有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