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雲社初心

    監督的方式有很多,

    坐旁邊看、事後檢查、網路反饋、還可以“皮帶蘸涼水”……

    只要有時間,什麼方式都可以。

    問題是,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寫作業,而是讓孩子透過寫作業掌握知識。

    沒人喜歡“出力不出工”的形式主義。總監督他們,會把我們搞的很累,他們搞的很煩。

    孩子就像“車”,學習就象“路”,我們家長老師是“司機”,“車”是用來開的,不是用來推的。

    想讓孩子出力又出工,僅靠監督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另外一套方法。變“推車”為“開車”。

    我正在實驗一套新方法,目前看比較有效,長期還需要觀察。等我整理成熟後再告訴粉絲們。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

  • 2 # 小六六的爸爸

    前段時間,一篇關於家長陪寫作業氣到住院的文章備受關注,有人認為:作業是孩子自己的,家長不應在旁邊陪讀或監視孩子,要培養孩子自主完成作業的習慣;也有人認為,家長可以在一旁安靜地看書、工作,家長應陪伴而不是陪讀,所謂陪,陪的是孩子的學習情緒和狀態,陪的是孩子的學習氛圍。其實,家長應不應該陪孩子寫作業不是重點,根據孩子寫作業暴露出的問題,洞察背後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策略,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

    孩子寫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無非幾個:依賴症、拖延症、分心症、沒興趣、作業質量低(錯、空、亂)。而這些問題對應的,是下面幾點原因:自主性差、缺乏目標感和計劃性、專注力差、作業吸引力弱、個人能力所限(理解力弱、粗心大意、書寫馬虎)。

    1、 自主性差→依賴症

    自主性差的孩子一遇到難題不會思考如何解決,而是求家長給答案,甚至是抄同學的答案。家長遇到孩子的請求、哭鬧時不能因為心軟就把答案全盤托出。

    家長可以假裝自己也不懂,讓孩子自己透過翻閱課本或查詢筆記獲取靈感。等到孩子實在做不出了,家長再一點點地給予提示,引導孩子主動思考和解題,或是根據類比的方法講述一道相似的題,讓孩子明白解題思路後自己再做題。

    2、 缺乏目標感和計劃性→拖延症

    孩子寫作業磨蹭拖拉,可能原因如下:一是面對繁多複雜的作業不知從何下手,產生逃避和拖延心理;二是過於樂觀地判斷作業不難也不急,後面發現難度超過預期,導致手忙腳亂地完成。

    這些孩子普遍缺乏長時間觀念,對作業的內容及難易程度沒有整體把握和預估,做事缺乏目標感、計劃性、條理性、主次性。計劃是執行的基礎,缺乏計劃性的孩子做作業的過程充滿了隨意性,遇到困難也不會利用拆解思維分解問題以逐個突破。

    你還記得高中老師和高考狀元是怎麼教你答題的嗎?在髮捲後的非答題時間內,檢查卷子是否缺失,瀏覽試卷結構及試題分佈,判斷試題難易程度,初步制定答題計劃和答題順序,合理分配時間。答題時先易後難,先熟後生,抓大放小,不會的先放一放,後面再做,不慌不亂地答題。高考比拼的不只有知識,還有智慧。你以為他們的高分是偶然,而他們的高分實際是知識實力、未雨綢繆、計劃佈局、心理素質等因素構成的必然。

    借鑑上述經驗, 家長可以這樣幫孩子樹立做作業的計劃意識,養成按時做作業的習慣:

    1) 每次老師佈置作業後,孩子應建立一張作業表記下來,起到類似to-do list的作用。

    2) 固定一段時間,告訴孩子這段時間是用於完成作業的,完成後剩餘的時間由孩子自己安排。長此以往,孩子每天到了固定時間,就像條件反射一樣,知道這個點該寫作業了。就像有些人認為早起很難,而當它變成一個習慣,本來需要消耗意志力、糾結、矯情、不爽等負面情緒才能克服的決定,就只是一個動作而已。

    3) 每天做作業前,讓孩子先瀏覽作業表,看下作業總量,把握難易程度,預估需要時間,可以按先易後難、先熟後生、先喜歡的科目後其他科目的順序寫作業。

    4) 讓孩子每次完成一項作業就在作業表上打鉤或者一筆劃掉,增加完成作業的成就感。

    5) 讓孩子遇到難題先放一邊,最後再攻克,不要因為難題而出現負面情緒或丟失大量時間。

    6) 讓孩子預估並統計完成作業所需時間,如果計劃時間預估合理,在計劃時間內完成作業且完成質量好,家長可給予適當獎勵。

    3、 專注力差→分心症

    培養孩子的目標感和計劃能力有助於提高孩子做作業的動機水平,讓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行為。其實,孩子比誰都明白,作業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孩子分心的原因有部分也是家庭環境造成的,歷史文章《家庭教育:孩子專注力差不是他一人的錯,和家長也有關!》已經詳細講述了,在此不多講。

    4、 作業吸引力弱→沒興趣

    作業吸引力弱與作業本身的難易程度及合理性有關:太容易的讓人沒成就感,做多了覺得煩;太複雜的讓人沒成就感,做多了覺得喪。

    記得小學時,有位老師經常用“罰抄n遍”來懲罰那些寫錯別字的學生。這種方法招致部分學生的不滿,有些學生用僱人代抄、用複寫紙影印等方式“抵抗”這種作業。除了不招孩子待見,這種抄寫作業是否真的起到糾錯作用也很難說。“語義飽和”(Semantic satiation,也稱完形崩潰)現象告訴我們:語言認知加工過程中,短時間內口頭重複、持續注視或重複書寫某一詞語,將導致該詞語義的暫時性缺失或衰減。通俗而言,長時間注視或重複書寫某個漢字時,原本熟悉的漢字會突然變得很陌生,而不僅是漢字,英語等其它語言,就連一張熟人的照片、一個熟悉的地點,看久了之後都可能突然覺得陌生起來。

    當孩子對作業不感興趣時,在作業佈置合理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把作業按難易程度分級,先易後難地完成作業,把作業當做遊戲闖關一樣,循序漸進地“升級”,提高孩子滿足感和成就感。家長也可以設定獎勵機制,比如對孩子說,下次少錯一題、在計劃時間內完成作業並出錯率低於90%就可以帶你去玩。

    5、 個人能力所限→作業質量低

    即使是一張相同的試卷,很多人都不能在第二次達到滿分。對於作業,我們要求孩子盡力而為,追求完美但不苛求完美。

    如果孩子因為不理解而出錯,家長耐心解釋仍沒有效果,就讓孩子去請教老師和同學吧。如果孩子因為粗心而出錯,就讓孩子當“評卷員”挑錯,培養起自我負責、自主檢查的習慣吧,有些錯誤需要時間和記憶來糾正。如果孩子書寫馬虎、字跡潦草,那就培養孩子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多多練習字帖慢慢改良吧。

    作業是一種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和反饋老師教學成果的手段,不應成為家長和老師的負擔,也不應是孩子眼中的惡魔。針對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學習習慣,才能成為一個能自主學習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6月16號上線的600金幣棕情峽谷頭像寬框禮包,值不值得我們購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