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筱談天下

    對於這個,孔子早就有過回答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神主應該用什麼樹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樹,商朝用柏樹,周朝用栗子樹。用栗子樹的意思是說:使老百姓戰慄。”孔子聽到後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僅僅十二字,道盡了所有的含義

    雖然如此,然而孔子在臨終時,也未曾忘記自己是殷人身份

    明歲,子路死於衛。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閒,予始殷人也。」後七日卒。

    第二年,子路在衛國戰死。孔子聞訊病倒,子貢前往拜見。子貢看見孔子正拄杖在門前徘徊張望,孔子看見子貢說:“賜啊,你怎麼來的這麼晚啊?”孔子因悲嘆,歌頌道:“泰山崩壞了啊!樑柱折斷了啊!賢明智慧之人凋落了啊!”唱罷,孔子涕淚四下。孔子對子貢說:“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沒有誰能推行我們的主張的。夏人死時安放在東階,周人死時安放在西階,殷人則安放在兩柱之間。昨天傍晚我做夢,夢見自己被放在兩柱之間祭奠,我是殷人之後。”七天之後,孔子去世。

    對於孔子為什麼會維護周天子的統治,是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一生都處在戰亂時期,諸侯之間戰亂不休,百姓流離失所,而諸侯之間的戰亂,也導致了嚴重賦稅,壓榨百姓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孔子路過泰山的一側,有一個在墳墓前哭的婦人看上去十分憂傷。孔子立起身來靠在橫木上,派遣子路去問訊那個婦人。孔子說:“你哭得那麼傷心,好像有很傷心的事。”那個婦人說:“是,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現在我的孩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問:“那為什麼不離開這裡呢?”婦人回答說:“這裡沒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說:“小子們記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

    對於以上這些悲劇,孔子主張恢復周天子權威正統地位,希望“禮樂征伐從天子出”這樣諸侯之間就不會再因為私慾,肆無忌憚的互相征伐,導致百姓受難

    而在春秋末期時,又無諸侯能統一天下,結束這紛亂世界,所以孔子只能寄託周禮,和周天子這個正統再次的恢復和平,讓百姓能夠不再受戰爭的煎熬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胸懷天下的能人異士,總是想輔助一個明君統一天下,統一天下後,修生養息對於百姓來說,不再受戰爭的苦難,是極為可貴,沒有遭受戰爭的苦難,是不可能明白和平的可貴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子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慄,吾得而食諸?”

    齊景公問孔子怎樣治理國家,孔子答道:“國君的行為要符合國君的要求,臣子的行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親的行為要符合父親的要求,兒子的行為要符合兒子的要求。”齊景公說:“說得好啊!要是真的國君的行為不符合國君的要求,臣子的行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親的行為不符合父親的要求,兒子的行為不符合兒子的要求,即使有糧餉俸祿,我能來享用它嗎?

    孔子認為國君,臣子,父子,百姓都能各司其職,則天下太平,就好比現在,國家有國家的樣子,當官有當官的樣子,不再為一己之私牟利,則是真正的盛世

    所以孔子強調周天子的統治,和恢復周禮,一個朝政滅亡時,國君都是沒有多大權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給你100w閒錢讓你理財,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