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認樸明心
-
2 # 裘承信微讀道德經
《道德經》五千字,是一部完整的哲學經典,沒有哪一句是特別核心的話。就好像數學九九口訣表,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是不完全的,但是,又象是九宮格填數字遊戲,是可以推理的,空一格是可以計算的,因為《道德經》就是一部用哲學思維寫出來的科學鉅著。
今天,剛好寫到《道德經》第三十六章,我就用其中的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國之利器不可示人”。
國,這裡是指道。真理是道的利器。真理為什麼會被稱之為利器?又為什麼不可以示人?
真理的屬性是公平,公平的體現是公義,公義的屬性是權柄。公義的權柄是審判,因為真理的公平隱藏在萬事萬物的最本質的地方,萬物看不見真理,那麼,公義的彰顯是美,是愛,是包容,是忍耐,是不計較。如果,真理絕對的標準拿來衡量萬物,那麼,萬物沒有一樣是符合真理的標準,真理體現就意味著萬物的毀滅。
真理象是一把利劍是很可怕的,所以,真理要隱藏。以哲學的思維解讀,真理是絕對,萬物是相對,絕對與相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是不能互相交融的,絕對體現就意味著相對的消失。
所以,國之利器不可示人。萬物看見真理的時候,就是自己滅亡的時候,就好像花看見根的時候,就是花枯萎的時候。
-
3 # 遠返
濁以靜之餘清,安以動之餘生。
葆此道不欲盈,是以能弊而不成。
前三十年一世,可為靜為安。
後三十年二世,可為濁為動。
濁而互動互爭互害互分互生。
靜而互安互助互茲互和互復。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濁而為有為利,
靜而為無為用。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人不知止道動,
動以安之餘清。
清靚可以為天下正。
-
4 # 真牛4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今中外一切有真知灼見的哲學家的學說都沒逃出這12個字所表達的含義。
所以,""老子天下第一"",名不虛傳。
-
5 # 伯成
讀懂《道德經》的人,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沒有讀懂《道德經》的人告訴他也沒用,頂多就是一個吹牛的資本而已,反而容易禍害他。
-
6 # 無名草2020
最核心的還是“道可道,非
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
兩句!
與《金剛經》所說的“所謂
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
佛法”的義理極為相似!
-
7 # 馬振廷1
無,無限大,無限遠,無限反,無限小,無不在,無不有,無為無不為。無什麼為什麼。
五千言就解釋這一個無字。無中生有,有後化無。
-
8 # 柘溪散人
實際上,有靈性之人到處都會受到啟發。如老子“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想象一下一個真純無邪、元氣充足的孩童,對你有什麼啟發?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你開悟了嗎?復還於嬰兒,你得道了。
-
9 # 黑山愚農
老農覺得古聖先賢老子寫的千古名著《道德經》中,最核心的應該是“大道至簡”這四個字,因為弄明白了這四個字幾乎也就讀懂了《道德經》。
-
10 # 蘭州易道王
尊道貴德,這四個字是《道德經》的核心。萬物皆尊道貴德,況人乎!大道無形,宇宙本原。生天生地生萬物者,道也。道雖生之,而大德能蓄之。有大德,便可得大道用大道以馭萬物者,則為宇宙四大之王也!
-
11 # 有德司契
本人認為老子《道德經》中最核心的一句話應是“孔德之容,唯道是從。”即人世間最大的德行,就是依照大道行事。
而“道”治理萬物的模式,就是“無為法治”的模式(即道依靠的就是其“道法自然”地設定好了的“天規道紀”)。這才有了其“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即“天道有常,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哲理。
正因此老子認為,人類社會只要“唯道是從”地以“道”無為法治的模式與民立契治天下,而不主觀有為的亂干預亂主宰,就能夠“道者同於道”地促使社會自正自化得向前發展與進步了。
如其“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與“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及“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以及“愛民治國,能無為乎?”與“為無為,則無不治”等哲理就是明證。
總之,老子《道德經》就是一本治國的寶典。
-
12 # 老開77
夏蟲不可語冰,老子啥都不想說,被人扣留才極勉強說,說了也是白說假說!
道德經一字不著,全在真人自去體入!
-
13 # ched123
老聃要過函谷關,可惜沒有護照,守關將領想收點賄賂放行,老聃又沒錢,守關將領就向老聃要一篇文章,老聃作《道德經》作為賄賂送給守關將領。由此可見,《道德經》並不是老聃表達自己重要思想的文獻,那《道德經》是什麼?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無,下一句的第一個字;
由於古時沒有標點符號,可見怎麼斷句都可通。更有意思的是每段倒讀亦通。不信你可試試。幾千年來解讀《道德經》者不計其數,至今無定論。
那麼《道德經》到底講了啥?啥也沒講,這就是個文字遊戲!是騙函谷關將領的遊戲,老聃不會相到這個遊戲一玩玩了兩千多年,騙人騙了兩千多年,老聃要活著一定會說,鄉親們別玩了,幹正事去吧!
回覆列表
♻️♻️♻️最核心的話有平列兩句:“無為而無不為”,“常無慾以觀其妙”。前者是對人的自體或國家的管理方式。因此對掌權的人很重要。後者適應於所有人,因此對普通人而言,後者很重要。
此兩句常被翻譯《道德經》的人,所忽視,或譯錯。
意譯“常無慾以觀真妙”:只有經常的有無慾心,並以其心觀察宇宙,才能直覺到道及其奧妙。
想觀察到道,關鍵在無慾。無慾指內心淳樸單純,無私無我,無自體基本需求以外的私心雜念。此心即“嬰心”。嬰心是無為的,也是基本無慾的。老子說,道是“嬰心”。以無慾嬰心觀道,即以人體中的道,觀天體中的道。人體中的道與天道的道都是相通的,也是一體的。這種境界是道家所說的“我在道中,道在我中。”
既如此,已入其境,焉能不知其妙?
唯心有道性才能通道。展開講:唯以公允心才能通公允道;唯以無形無執的心才能通無形無執的道;唯有無極無為之靜心才能通無極無為恆定之道;唯有高於人道之德才能通 有高於人道之德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