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志安519

    我的童年是牧場,和農田都很清晰,就是有排水溝和河流有不多的荒地。不過現在的國家發展已經跟上節奏了,撂荒的地"要是國家有排查和規劃很快就會利用起來。所以這樣的事根本就不用普通老百姓操心!如果這點事還辦不好還談什麼發展建設創新啊?

  • 2 # 生活日記2678

    田地荒蕪與老人多少沒關係,單靠老人也種不了多田地,主要還是年輕人都外出到城裡去發展了,而且就是在家種到自家這幾畝地也賺了個錢,記得小時候大家都在農村,沒有工打時,農村的繁忙走到那裡都是人在幹農活,想想以前雖然經濟條件沒現好,但是生活簡單壓力少,小孩子玩的時間比現在的孩子玩的時間也多,小的時候讀書放學回家吃完飯就去河裡游泳,一遊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放放牛,在山上還可以摘野果吃,看到現在的小孩一到上學年齡就沒有什麼時間去玩了,真是歲月催人老

  • 3 # Fase666

    土地必須規模經營機械作業。以前小農耕作省吃儉用,誰知盤中餐粒粒即辛苦,家家戶戶為吃飯發愁,累死累活總過不上好日子,即便三十畝地一頭牛也只是溫飽而已,看不到永久的幸福。可見要想永遠過日子,必須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合理管理大生產保證永久安康!

  • 4 # 海客仙人

    。五三年生,六八年插隊盱眙,算童年嗎?若算,記錄如下:

    才做新農民,上面號召紮根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六九年春節,不回城,知青戶在生產隊公房裡過紮根年!吃憶苦飯,聽老貧農講舊社會悲慘故事。

    憶苦飯是曬乾畏豬的胡蘿蔔纓,煮了一鍋,隊長,貧協組長陪著吃,無油無鹽又苦又粗,只吃兩口,呆坐在煤油燈下。那兩位眉頭皺了下,我知肯定不好吃,亦不能說,只吃一半,放下了,開始給我們說那時聽慣的故事。煩!好笑,都有點,重點是好奇。

    一會兒,我們吵著要洗腳睡覺,隊長讓貧協組長燒水,水燒熱後舀到大木盆裡,我們知青五人圍著洗腳,外面正下大雪,隊長和貧協組長似有凍腳疼的動作,跺幾下腳,我們喊他們跟我們一道洗洗,也好暖和點。

    誰料隊長卻說,我上個月在縣裡開三級幹部會,洗過澡了,腳乾淨呢!隊長不洗,貧協組長自然不好意思洗,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仍冒著熱氣的二湯倒掉。

    六九年春節前蘇北的一場雪,留在地上月餘,我們懶得到山上牛圈裡背柴,看門前有個草堆,拽了就燒,見村裡沒人作聲,一連數日如是,草堆上頭拽了一大片。

    一天,大概是燒完飯後,跟我們相鄰的大隊書記到我們家,他說,那草你們儘管燒,但要從下面拽,上面的草是苫上的,不透水,你們把頂拽了,雨雪漏進去草就爛了。我們問是誰家的。書記說,俺家的。

    慚愧。

    剛開始知青生活,在糧站買米,大雪天,我們挑著水桶去買米,大約五里路吧,又有很深的雪,挑回來大約一半路,腳下一滑,米撒了,就著雪,我們抓了一些,回來後,隊長知道這事,拿著掃帚,簸箕到我們滑倒的地方,連雪一道掃回來,說,沒有泥,淘洗一下一樣吃。

    當知青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用具也不全,生產隊分的全是原糧,山芋好辦,煮熟就吃,小麥,玉米,高梁,頭都大了,要借驢,借磨,借大匾,借籮篩。抓鬮決定誰去磨,那磨房最討厭的是跳蚤,每次都有幾個順褲管爬到大腿,咬得你奇癢無比,每次都有。

    以上是一小部分。不知算不算幼時事?若算,有續喲。

  • 5 # 16老頭子

    童年記憶就是,金黃稻穀喜洋洋,夏秋兩季收割忙,大人日夜忙不停,小孩拾穗樂柔柔。棉花稻穀爆滿倉,可憐家無米下鍋,冬來身上衣單薄,捱餓抵寒盼來年,年年難過年年過,終到今日不愁穿和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速路上服務區,發現一條輪胎老化變形,怎麼辦?還繼續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