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llIsWell
-
2 # 成長之端親子教育
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我首先要恭喜你,因為你的孩子長大啦!難道你不期望你的孩子長大麼?那就不要奢望他一直停留在嬰兒階段聽你的話吧!
我們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探尋我是誰,我有什麼能力?
當他發現自己能力並不強的時候,孩子們會選擇多看多聽多學習,於是他們會很“聽話”,家長們感受到的挑戰也相對不多,日子過得舒適愜意。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在像海綿一樣不斷的吸收著知識,自己也透過不斷的實踐積累了經驗和教訓,這些閱歷是他自己的寶藏。於是,孩子們開始衡量自己的能力,不斷的希望得到探索的機會。這個時候,可能家長說出的很多答案,在孩子看來有另外一種解答方式,而且他迫切的想要去試一試。而家長們因為自己的經驗積累,會覺得沒必要做這種嘗試,因為“明明”知道是錯的,難道還不提醒孩子麼?但是家長們真的忘記了一件事情,成人的經驗教訓並不等同於孩子自己的體驗。
所以,孩子們如果在小事情上不聽話,千萬不要緊張,這並不是孩子添了什麼壞毛病,恰恰是孩子探索成長的必經階段。
只要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之下,家長們一定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聽自己的話,難道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一個卑微怯懦,在社會上對人言聽計從,沒有自己的觀點和聲音,沒有存在感的人麼?
那麼,恰當區分孩子的“不聽話”吧!鼓勵孩子做一個“不聽話”但是有主見的小孩吧!
-
3 # 蜜桃姐姐
當孩子把大人的話當耳邊風,首先我們試著來判斷他是否有針對性。例如只聽老師的話,但是不聽爸媽的。或者是隻聽爸爸的,但是卻不聽媽媽的。這部分主要牽扯到孩子對於指令出現選擇性配合態度。
當然有些孩子會去衡量你講的話,我聽不聽,到底對我自己來講,有沒有一些威脅性、利害關係或者是傷害性。
如果經過他的評估,且事後發現並不具備以上的這些狀況?
1.這些事情是否是在孩子能力範圍內?如果,今天所要求的事情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這時,我們就要考量是否重新調整我們的要求,以避免孩子因為挫折而產生抗拒。
2.考量時間點在時間點上會不會都挑在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例如上網、看計算機、玩遊戲。
3.瞭解孩子為何不在乎對孩子來講,不去配合我們指令,他的行為後果其實也是無所謂。或許,你覺得孩子不聽,我會責罵他,我會不斷地數落他。但是很抱歉,縱使你的情緒因此激動。但是對孩子來說,仍然沒有什麼作用。他仍能可以無所謂、不在乎。
4.衡量親子關係是否存在太多的“談條件”當孩子把大人的話當耳邊風。我們需要回頭來看親子關係、師生關係會不會都是陷入在“大人對孩子不斷地要求,孩子不斷對我們索求。”我們必須衡量彼此之間是否存在著太多的談條件。
5.學齡前孩子,讓指令變遊戲面對學齡前的孩子,我們在下達指令時,最好一次一件事情,而且是看著孩子說。在孩子能力範圍內,或者不是他專心在玩的時候去下達這個指令。
回覆列表
不是不聽可能是不懂
不是不聽可能是溝通方式不對
不是不聽可能就是故意氣你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一切
用心教育
耐心溝通
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