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咖網

    少年強則國強,國強則華人的底氣就強。借樓主的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小牢騷,希望中國的電影業能夠真正的拍出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作品來,而不是小鮮肉、小奶狗的前赴後繼,這樣只會慢慢腐化掉大眾心中的那點中國風形象。以上全屬個人偏見,不喜勿噴。

  • 2 # 大冶鐵匠

    對於這個問題,想說的有兩點。

    一,目前而言,我們需要拍出一些商業片,是可以跟好萊塢硬槓的那種型別。雖然看到了這樣的趨勢,但人家的市場更為成熟,想要跟好萊塢平起平坐,中中國產片還要加把勁,不夠就再加一把勁,這條路,漫漫,修遠。

    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形式就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說電影市場的話語權,或者電影市場將來發展的方向等,從這個意義上說,僅有一部《戰狼2》,不夠,還得出現更多相同影響力的影片,有十多二十部就差不多了。為什麼?接下來會談到。

    二,有了以上的基礎,中中國產風格的影片才會引起人家的重視。商業片只是票房層面的事情,看看好萊塢就知道,在大眾的商業片之外,他們也有獨立製片人,不跟風,只拍他們想拍的電影,不管拍攝時間多長,比如說《美國往事》,《末代皇帝》,《肖申克的救贖》等,值得一提的是,《肖申克的救贖》的導演可不是美華人,而是法華人弗蘭克·德拉邦特,導演兼編劇兼製片人,他拍攝了好幾部根據斯蒂芬·金的小說改編的電影。

    聰明的你,這下看出來我想說的話了吧!沒錯,在我看來,將來中中國產風格的影片要走的路子就是這個樣子,不同的是,我們有悠久而深厚的歷史,可供挖掘的寶藏數之不盡,國家的崛起,科技經濟政治這些只是外在的硬實力,通俗點說就是拳頭夠硬,文化、藝術、創作之類的軟實力才是能夠讓人在潛移默化中敬佩的內涵。

    想當年,貝聿銘先生參與重修盧浮宮時,法華人曾質疑,為什麼要讓外華人來做?貝氏答,因為我是華人啊!

  • 3 # 影視大老張

    我是說之前哈,連大蒜都不是,

    後來港片進入國際大門,像李小龍,張國榮,成龍,李連杰等老一輩的演員影響了中國影視業的發展,90年代時候,正是港片輝煌的時代,產出不少優質影片和優秀演員,勉強超過大蒜,隨著導演和演員進軍大陸,又是一落千丈,

    最近的吳京又踢響了國際大門,又讓人看到了中國影視業崛起的希望。

    總之我們還處於落後的階段,但是我們仍然在奔跑的路上,希望有一天,我們能趕上大軍的步伐。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 4 # 曲長風

    當這個我可能有點叉開題幹,但是思路差不多就這個概念。

    我覺得扮演的是蘸水,裡面魚龍混雜,有辣椒又有大蒜,你打著咖啡吃,好逆天的操作,你下菜,有的人覺得很辣不愛吃,有的人覺得味重。這盤蘸水現在如何需要得到好的發展,國際的認可,真的太需要一個營養師(廣電局)廚師(製片人),把好的作料挑出來,把蒜泥弄好,把咖啡分開,才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電影方向)。雖然地大物博,人才濟濟,火鍋底料很足,就是不知道先喝咖啡還是先刷羊肉(大蒜)啊!

    我們只知道以前港片的基礎讓這個廚具有了一個好鍋!而這口鍋,現在有的覺得壞了要扔掉。有的覺得要放在新的廚房裡(北漂),有的則是覺得洗洗還能用(古天樂類)。

    無論要做大蒜還是咖啡,都很好的,只是差的就是方向,人才濟濟,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商業和藝術是不太可能兼得的,而主要是。無論是做咖啡還是做大蒜火鍋,我們需要一個為全心全意,態度端正不敷衍,不急功近利,不做圈錢的製作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一線城市優質的教育和醫療條件,又喜歡四線城市安逸的慢節奏生活,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