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秀溪阿七

    1、靠當大老闆的父母,小老闆還不行

    2、學華為今年招的博士生那樣,自己成為牛X的博士生,然後進入大公司。其實也不用博士生,碩士也夠,只是努力做個一兩年,在大廠中年薪百萬也是很有可能的

  • 2 # HR圈兒那些事

    應屆畢業生中百萬年薪目前除了網際網路還沒聽到有這麼高的收入,還是亞馬遜等外企。地產行業,即使是博士生,企業培養的“未來領袖”,也沒這麼高薪。

  • 3 # 溫小妖666

    百萬年薪,好吸引人哦。

    剛剛畢業的小白,如果沒有背景這個百萬年薪超級難的,除非你長得美,運氣好,有好的機遇,還有伯樂相助,那就可以實現

  • 4 # 科技新發現

    日前,一封來自華為Quattroporte辦的郵件快速走紅,郵件表示,華為要用頂級的挑戰和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今年要從全世界招聘20~30名天才少年,未來會逐年增加。在媒體的層層追蹤下,8位天才畢業生已浮出水面,專業涉及人工智慧、物聯網和自動化等,他們大都拿到百萬級別的年薪,最高的兩個年薪分別是201萬和182萬。事實上,相比於華為本次招聘的戰略深意,大家更感興趣的是百萬年薪,要知道,普通的應屆畢業生第一志願只是先找到工作,他們不得不忍受漫長的成長期,忍受來自高層主管的情懷,顯然,平庸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我們不僅不清楚:一個人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才可以畢業即能拿到百萬年薪,而且也不太清楚,拿到百萬年薪之後,又該如何管理,如何正確地花出去?

    截止到目前,華為的高薪策略是有效的,任正非提倡員工艱苦奮鬥,也提倡同員工分享紅利,他堅定地認為:只要錢給到位,不是人才的員工,也會變成人才,於是,平均年薪78萬的華為正吸引著來自全國最頂尖的通訊人才,而他們的HR部門也是非常厲害的,僅僅2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從100人裡挑選出兩個合適的人選,碰巧,這兩個就是通訊專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顯然,精英策略、高薪策略適用於華為和一幫天才學霸,卻並非適用於所有的企業和個人,有時候,唐突的百萬年薪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並不好消化。

    高薪策略,什麼樣的貢獻值100萬?

    百萬年薪對於很多應屆畢業生來講,都是一個天文數字,真正的事實是,絕大多數人工作了十年、二十年、一輩子都拿不到百萬的年薪,所以,高薪酬背後一定是有著某種“極致”的東西,如華為招聘的少年天才,從事的領域都和人工智慧、機器人相關,而且都是對基礎性科學做Deep Dive的人才。要知道,這些學科正符合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符合華為的發展戰略,加之,在某種程度上,華為此前沒能保留下同等級別的人才,華為博士的離職率高達27%,對於一家極度重視人才、有長遠發展戰略的企業來說,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此外,受惠於掌舵者任正非的貧苦的童年經歷,華為一直採用“同合格員工分享利潤”的策略,超高的平均年薪,讓華為的offer成為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但誰都知道,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工人需要創造出企業的利潤和自己的工資,也就是說,那些年薪百萬者,勢必要給企業創造出同等的價值,所以,他們從事的工作一定是朝陽領域,研發的產品一定是有著廣闊的應用場景,如高精度機器人普及後,將會變得無處不在、無所不能,越來越多的企業正爭前恐後地湧入該領域,同時,年薪百萬者的技能一定具有顯著的“稀有性”,這個稀有性一定是凌駕於普羅大眾之上。舉個例子,愛因斯坦研究出來的相對論,法拉第弄出來的電磁感應定律,普通人根本無法完全理解,而現代社會中一些人工智慧演算法、光刻機制造、基礎能源開發也遠非普通人能夠消化的,所以,百萬年薪的應屆生,基本上是理科生,而且是那種具有天才氣質的理科生。

    相比之下,文科生大師如馬克思、孔子研究出來的東西,普羅大眾都可以理解,有些道理僅僅用初中的知識就能融會貫通,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物質決定意識之類的,沒有什麼邏輯深度,只要照著做就行了,而文科生要拿到百萬年薪,勢必要經歷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如賈平凹、二月河都是百年一遇的文學天才,尚且需要等到不惑之年,收入才快速成長,年度版稅也能達到百萬。當然,也有一些年輕的文科生,不甘寂寞,無法忍受漫長的創作路程,只能瞎編《小時代》或者去裝導演……

    總之,年薪百萬看似光鮮,但背後一定有著某種極致的東西,而且持有者還要連續不斷地努力,以維護之,這實在也是一個難度非常大的過程。

    成功偶像單一,年薪百萬值得追捧嗎?

    有人說,華人活得太乾癟了,非常地不立體,因為社會只提供了單一的價值標準和成功偶像,也即:誰有錢,誰就成功。這就是為什麼華為的Quattroporte信件一遭曝光,就快速引發關注,大家的焦點就是“百萬年薪”,而非企業經營和未來戰略。顯然,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唯有金錢,才能更容易撩撥起人們的興趣,但如前文所述,年薪百萬的畢業生一定是稀有的,一定是有著特殊天賦的一小撮人,未必適合大多數人。

    健康社會的財富分佈應該是橢圓形的,金字塔頂端和最基礎的底端都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大多數人都應該簇擁在中間的部分,過一種“吃喝不愁、有錢又有閒”的生活。筆者可以斷定,那些拿到年薪百萬的天才少年,大都需要付出遠超常人的努力,有錢是自然,但有閒散時間,有Quality Time就非常難說了,所以,高薪策略在特定的環境中,有其非常顯著的效果,但顯然不可能在全社會推廣,也不宜在社會中廣泛宣傳,這隻會加重年輕人的浮躁情緒,要知道,當被同齡人甩開時,絕大多數人是追不上的,而是快速地陷入焦慮,況且,高薪策略之於企業的整體經營只能算是奇招,而非常規手段。事實上,成功、健康的大企業都有著等級森嚴的晉升制度,這些制度看似僵化,卻對普通的畢業生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說,企業透過密密麻麻的臺階觀念,促使年輕人持續地奮鬥,動輒二十級的晉升臺階,足夠一個人奮鬥一輩子了。其實,聰明的企業只會給予員工“合適”的錢,一方面從自己經營的角度考慮,另一方面,他們必須儲存好“員工向上的空間”,況且,如何駕馭金錢,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和天才無關,和社會經驗之積累有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村蓋房子,屋面瓦是用琉璃瓦好還是樹脂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