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歷史的小蝸牛
-
2 # 靜夜思160519196
崇禎最大的錯誤就是殺了魏忠賢,殺了魏忠賢以後又沒有替代者,搞到自己要走到前臺去和文官集團掰手腕,這不是一般的傻。
-
3 # 攀登的岩羊
當然是光緒元年拯救性高,崇禎的明朝在當時就像一座傾倒的大廈,根基以爛,內有李自成等農民軍破壞,外有滿清助力,就是想將它毀滅重建,都想替帶他。不給他留什麼餘地。光緒元年就像一艘航行在驚濤中的破船,四處漏水,內部腐朽,外部先進思想衝擊,他想努力修補,也挽救不了這船的沉沒,拯救性只有放棄它,上救生艇,得以保全延活,就是下放權力,實行變革,改變現制度,採用君主立憲制,像日本,英國,德國,比利時等保留天皇或國王,起個像徵意義,下面議會有決定權。他們保留個王室。
-
4 # 角夞蠡
謝邀,清朝在走到光緒時期已經不是歷史的朝代更替那麼簡單,世界上的封建王朝基本都退出了歷史舞臺,中國的大清王朝也不是嚴格意義的朝代那麼簡單,從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已經進入兩半社會,封建社會基本在工業革命勝利後就進入歷史,這是它的宿命,不是誰能拯救得了的。馬克思把人類社會發展分為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五個階段。封建社會生產關係是農業文明極大發展,工業文明需要資產階級的資本主義社會。而且,工業革命的成果不是農業文明所能企及的,戰爭也從冷兵器進入熱兵器。因此,資本主義對封建主義的碾壓是摧古拉朽試的。光緒時期,中國社會已經不是中國國內幾大地主階級所能決定,世界列強牢牢把控著它的實力範圍,其實,光緒、慈禧領導的清朝只是個幌子,是列強殖民中國的一塊遮羞布。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在那個時期搞革命是十分困難。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幾經挫折,最後全世界華人的幫助下才取得勝利。
明朝崇禎時期沒有那麼複雜,是一個地主階級推翻另一個地主階級的改朝換代的事情,也只是在中國國內的事情,也不涉及世界範圍的階級矛盾。
-
5 # 日月惟明
論可拯救性的話,當然是崇禎元年更勝一籌
1、崇禎元年的大明朝雖然是內憂外患,但是以全球觀之,其經濟、文化、科技均處於頂尖水平,只不過倒黴在於處於小冰河時期,天災不斷,內有農民起義、黨爭不斷,外有後金虎視眈眈,但是情況也不是絕望的。
首先,明朝還是正統,支援的民眾還是佔多數,這是群眾基礎。其次,當時朝內也是有不少能臣武將,如洪承疇、盧象升、袁崇煥等,這是人才基礎。最後,雖然國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但是士大夫階級是非常有錢的,這是經濟基礎。我們設想一下,引進當時經濟作物番薯、玉米等,先解決糧食危機,借用君主立憲體制的精髓,組成兩派相互制約,並把他們綁在明朝這條船上,適當放權給兩派,讓他們去解決稅收經濟問題。最重要一點,發展科技研究熱武器,這是對付後金的殺手鐧,以上並非難於登天,可操作性還是很強的。
2、光緒元年是個什麼情況呢,慈禧垂簾聽政,光緒是個傀儡。再從世界觀之,清朝在經濟、文化、科技方面已遠遠落後西方諸國,清朝雖然還是正統,但是西方民主思想已傳播過來,清朝將人民當奴隸,人民也不會拿他當祖國。要想拯救這隻破船,我們試著設想一下,首先光緒親政,慈禧放權,或者慈禧改革也行,這一點就做不到,好吧,就算光緒親政了,他繼續自己的戊戌變法,其實質還是君主立憲體制,清朝是否經得起保皇派和維新派的內鬥,英國適應這個體制花了一百多年,其中爆發過多次內戰。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隨著變法的深入,各種民主思想再也關不住,最後只會演變為內戰,這是一個死迴圈,完全無解。對外來講,西方世界對清朝摩拳擦掌,虎視眈眈,這外部環境可比明朝時期糟糕多了。
對比一下,還是崇禎元年更能拯救一下。
-
6 # 滄海拾遺錄
謝邀。首先先下結論:論可拯救性,自然是崇禎元年的明代比光緒元年的清代更具大一些。自古以來,封建王朝都有興衰榮辱的歷史規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歷朝歷代概莫能外。走到王朝的末年,即使在位的皇帝不是亡國之君的材料,攤上一副爛攤子,要想實現王朝中興,成為“中興之主”,其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筆者之所以認為明朝末年崇禎帝繼位之初朝廷大勢猶可挽回,而19世紀70年代光緒帝繼位時清帝國敗局已不可挽回,即使是後來的“戊戌變法”百日維新也不過是徒勞嘗試之舉,主要是從兩個時期面臨的不同時局和需要採取的措施來論證觀點。
兩個朝代末期面臨的不同局勢先說說大明的情況,大明自1368年開國,走到崇禎皇帝即位之時,歷經250多年的滄桑,大明這艘巨輪已是千瘡百孔,正在逐漸下沉。總的來看,在崇禎繼位之初,大明可謂是內憂外患,既有天災又有人禍,先說說天災方面,從地理學的角度看,明朝末年正值地球小冰河時期,容易發生極端天氣情況,這在崇禎朝體現得特別明顯。從崇禎元年(1628年)至崇禎十三年(1640年)連年大旱,崇禎十四年(1640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大旱加瘟疫,大災使得貧苦百姓無法正常生存下去,朝廷的賑災也是杯水車薪,就像其他朝代出現天災一樣,陝西一帶的農民率先爆發起義,進而席捲整個北方,對帝國威脅極大。在東北邊疆方向,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後金政權正在不斷侵蝕帝國在北部邊疆的勢力,帝國利用九邊防禦體系一直處於守勢,隨著後金政權不斷整合東北和東部蒙古部落的遊牧民族,後金政權正日益壯大,與農民起義一道對帝國社稷南北夾擊。
在內部方面,由於明末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大地主們土地阡陌連片,貧苦農民無立錐之地,再加上大官僚大地主階層有意藏匿土地,朝廷賦稅嚴重困難,無力支付鉅額的鎮壓農民起義和抵禦後金入侵的軍費。另一方面,朝臣們在朝堂上勾心鬥角,拉幫結派,東林黨人清談論事,空談誤國,朝政一片混亂。在這種嚴峻複雜的時局之下,處在崇禎皇帝的位置,也覺得大廈將傾,但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其雖然不是庸才昏君,卻也不是強力明君,其性格剛愎自用,疑心過大,不能充分信任臣下,有意振興朝政,但手腕施政方針不明確,在任期間創下更換首輔的記錄。換成是朱元璋或是李世民這樣殺伐決斷的君主,用上十年以上時間,大明猶可挽回。
反觀光緒初年的清朝,面臨的局勢更加複雜,可謂是“三千年來未有之格局”。如果說明朝是死於農民起義和滿清入關的話,清朝的死因更復雜,不但有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還有內部實權已經旁落漢人官僚集團,更有外國列強瓜分中國使其成為殖民地的巨大風險。最後一點是清朝以前各個王朝沒有遇到的巨大挑戰。事實上,早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大清早就該亡了,曾國藩等漢人官僚集團興辦團練幫助朝廷鎮壓太平天國,以及洋務派興辦洋務運動,都是治標不治本,不過是讓大清多苟延殘喘幾十年,這一點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看的非常透徹,有興趣的可以百度或是參見筆者之前的文章。
應付之策:明朝猶可為,清朝不能為面對崇禎初年的局勢,崇禎帝如果能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大明局勢雖然危急,但仍有拯救的可能:
第一,拋棄天朝觀念,與北方女真政權和談。可以承認滿清政權的合法性,但要求其簽訂合約,在十年內不得騷擾邊境,要爭取十年的和平期。當時皇太極還沒有這麼大實力能夠入關,也沒有打算即可入關奪取大明天下,這一點比較容易實現。
第二,重視經營江南地帶,開放海禁,鼓勵海外貿易,進一步充實國庫積累,做好南京陪都的戰略預備計劃,為一旦有事南下做準備。
第三,全力鎮壓對長江以北的農民起義。可採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安撫征剿並舉的方針,必要時抽調部分北部邊境精銳部隊南下參與征伐。
第四,大刀闊斧整頓吏治。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亂世須用重典,罷黜不服從命令的大臣,將能夠充分體現皇帝旨意的人才提拔到重要崗位。
第五,堅持用人不疑人不用的方針,放權給大臣和將領,使他們可以心無旁騖完成任務,避免皇令一改再改,影響改革和鎮壓叛亂。
反觀光緒初年的清朝,實際掌握朝政的是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滿清皇室。要在外來民主思想侵襲,外國勢力強力干涉內政的情況下,要維繫統治就必須作出歷朝歷代都不曾經歷的決策,即放棄專制統治,全面學習西方政治體制,轉向君主立憲,唯有如此,滿清皇室在政治上尚有一線生機。但這需要掌控朝政的靈魂人物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斷臂求生大破大立的信念,長期浸泡在專制主義藥水裡的人沒有全面體驗認可西方君主立憲制,難以做到這一點。不出意料,慈禧太后也做不到。既然做不到,那就只能等著革命的來臨。
-
7 # 羽書遲
崇禎元年是公元1628年,這一年離明朝滅亡僅16年,光緒元年是公司1875年,離清朝滅亡36年。粗看起來似乎清朝在光緒元年比明朝在祟禎更有挽救的機會,其實不然。
首先,明朝雖然有些積重難返,但崇禎帝透過扳倒大太監魏忠賢積聚了空前的聲望,他有機會處理後續的危機,彌補明末的問題的。清朝當時雖然開展了洋務運動,與自己縱比實力是強大的多,但與列強的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與東方新興起的日本,清朝內部積累的矛盾遠比明朝複雜嚴重。
其次,明朝面臨的後金、農民起義軍、東林黨人等情況,當時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清朝則面臨五千年未遇之變局,既有內部的危機,更重要的是封建制度與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之間的碰撞引發的對清朝制度的否定。
還有就是清朝統治階級是滿族,是少數民族,它為保持其統治地位,在很多核心問題不願改變,其所謂改革只是治標不治本,反過來又倒逼人們反對清朝統治。
-
8 # 冰凍小胖子丶
對於這個問題當然是崇禎可拯救性高一點了。
崇禎1627年——1644年在位。其繼位時明朝充滿著內憂外患。在內,朝廷中黨派鬥爭十分嚴重,尤其自天啟朝魏忠賢開始登上明朝的歷史舞臺,掌權後。以他為首的閹黨與東林黨之間的黨派鬥爭十分嚴峻。同事官員貪汙現象十分普遍。當東林黨覆滅後明朝進入了由魏忠賢掌權的恐怖時代,直到崇禎繼位恐怖統治才結束。同時17世紀20年代初期,明朝民間也有很多農民起義和民間騷亂。由於新大陸的白銀出口水平急劇下降,這個事差不多同時影響到世界上其他許多地方,加上國內如杭州、北京等主要城市經歷的幾次重大災難。都使崇禎繼位前,天啟時期的明朝經濟停滯不前基本上沒有發展。對外,在明朝北邊有滿族的侵擾。雖然明朝軍隊成功的地方住了幾次滿族的進攻,但是西南地區的長期叛亂個東南地區的海盜入侵,以及荷蘭的入侵都對大明產生了不小的威脅。
雖然崇禎繼位之初明朝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明朝的經濟在前朝幾乎停滯不前,軍隊也沒有得到發展。但由於其開國後的幾位皇帝的勵精圖治經濟基礎和軍事實力十分強大,因此崇禎繼位時明朝的經濟和軍事仍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整個外部世界對明朝的威脅還是很有限的。國內雖有叛亂,確都是少數民族的叛亂,中原地區經濟發達的南部地區還是支援明朝的。崇禎繼位後雖然也是一個勤奮的皇帝,但其太過急於求成很多政策和對外軍事行動都有待商榷。最終沒能挽救大明於危難之際。
反觀光緒繼位之初的清朝。
光緒繼位,但其只是慈禧太后的傀儡。晚清時的內部問題主要是由於人口經歷了19世紀初的幾十年的平穩而又快速的增長引起的。人口較1770年人口增長了56%,人口達到了四億三千萬左右。這個時期的政治生活的特點是,各級官員激烈地進行競爭,以謀求升遷和保全官職。朝政腐敗透頂,賄賂成風,用人唯親、唯錢、唯幫派、唯女色,加上朝廷公開賣官,既賣實職,又賣虛銜,買官賣官現象特別嚴重,而各級官員為了升官發財又不擇手段,屠毒民眾,盤剝百姓,製造冤案,斂財造功。而民間由於人口的增長,而生產力並沒有達到人民需要的水平,使土地的壓力越來越大。糧食的產量遠遠打不到人民的需求,致使民間起義頻頻爆發。在外,清朝錯過了使西方飛速發展的工業革命。在經濟和軍事上已經遠遠的落後於世界。海上航路的飛速發展使清朝不僅要面對北方沙俄的虎視眈眈、東方日本的侵擾,還同時需要面對英國、法國從海上對清朝南方的侵略。在經歷了兩次失敗的鴉片戰爭,簽約了不平等條約後,清政府以無力挽回失敗的局面無論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雖然有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但都以失敗告終。標誌著清政府從骨子裡是不想改變的。走向滅亡也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我們可以看出,崇禎時期與光緒時期雖然都是王朝的末期,但是經濟,軍事力量是大不同的,明朝元大於清朝。國內對王朝的支援程度也是明朝較大。外部形勢明朝在軍事上有一戰之力,而清朝面對的敵人則過於強大。
回覆列表
我覺得是崇禎元年的明朝還能救救,至於光緒的清朝很難。
因為當時的大環境所致,中國煥發的思想革命,這是最可怕的,思想革命一旦出現那就是勢不可逆了。
而崇禎元年當時只是外患而已,而崇禎能力太差還喜歡瞎指揮,在位時間不長,可是首輔確實換了幾十個,邊關大將也是說殺就殺。廢除錦衣衛,導致東林黨一黨獨大,沒法了自己自殺了。
只要崇禎能懂一點也政治,民生那就不會亡國。而當時整個明朝的南方都是好的,只有北方亂了一點,可硬是被他越弄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