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芹醫生
-
2 # 不會也不行
我有個閨密是婦產科醫生,聽她說過一個孕婦,做產檢唐篩時,發現有問題,就讓她做個羊水穿刺確定。她不肯,還說醫生騙錢。我閨蜜多次打電話找她,找她老公,跟她們說明厲害,人家就是不聽,不但不聽後來還破口大罵,說我閨蜜掙虧心錢。後來連產檢也不來了。幾個月後忽然出現,要告我閨蜜,因為生了唐氏兒。好在當時的電話我閨蜜有錄音,他們自己不來產檢也有記錄,孩子也不是在我閨蜜工作的醫院生的。但是她生孩子那家醫院據說被賴上了。
醫生的話,請走心❤
作為一名生殖醫學的醫生,與患者的溝通中,碰到的這種油鹽不進,刀槍不入的患者真的不在少數,尤其是對於那種性別選擇的夫婦來說。大多數情況下,你口乾舌燥,吐沫星子亂飛,解釋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患者總是聽著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以自己的意志為意志,認為自己努力了,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這種不走心,不理性的態度,讓你十分的無奈。
記得有一對多年不孕的夫婦,年齡已接近45歲。因不孕來診。通過了解病史以及他的診治過程,以醫生的多年來的嗅覺告訴我,需要告知他不孕不育可以治療,性別選擇做不到。患者表示理解,說盡量吧。
由於患者已接近超高齡的界限,並且卵巢功能不好,即使做試管嬰兒,在這條路上也是荊棘滿布。陷阱多多,不一定掉到哪個坑裡就爬不上來。這些坑主要有:無卵泡生長,獲卵少,無優質胚胎移植,即使懷孕也會面臨著流產,以及整個妊娠過程的各種併發症。這對夫婦有強烈的再生育的願望,並且能對這些風險知情理解,給自己一個儘量努力的底線,我認為是很好的一個態度。
但接下來的事情就有點悲催了。當我與患者共同努力完成了一個試管嬰兒的療程並獲得妊娠時,我真的為這對夫婦高興,他們如願了,最起碼第一步邁出去了。但是幾個月以後得到的資訊是她對懷的是女孩的不解,並且再三追問:為什麼是個女孩?為什麼是個女孩?為什麼是個女孩?我十分不解,回憶著和他交往的每一個瞬間和每一次談話。最後,我把問題所在鎖定在儘量這個詞上。患者說的儘量,我認為是儘量努力爭取成功,而他們儘量是儘量努力爭取男孩;醫生沒有提出反對,表示認可這個態度,他可能理解為醫生總是有辦法的。所以產生了最後的這些為什麼?最終這位患者以引產來結束這場妊娠。
最後,我瞭解的資訊是他們不是不懷孕,而是因為選擇性別來做試管嬰兒。由此說來,關於前面的試管嬰兒能與不能的知情告知等於白說,他們都當了耳旁風。
由於這次事件,我對儘量這個詞避之唯恐不及。
我及其不理解的是,為什麼反覆告知,而患者寧信傳聞而不信醫生?
其實性別選擇在目前的輔助生殖技術中並不是一個太難的問題。但是,第一,有國家的政策法規;第二,常規的試管嬰兒做不到指點江山生男生女;第三,對於高齡再生育的女性,生育本身就已經是個難題了,再為自己附加上一些類似於生男生女的思想壓力無非是逼自己又走進一個死衚衕。
不少夫婦有的自己能懷孕,有的透過輔助生殖技術懷了孕,因為性別選擇而選擇了放棄,最終導致不孕不育,或再無懷孕的可能,心身疲憊,後悔莫及。
也有的女性在不停的懷孕、流產、引產的過程中使身心受到巨大的創傷。包括身體方面的,如:引發各種的疾患,如盆腔炎症、輸卵管梗阻、子宮內膜的黏連等不可逆的損傷;還有心理方面的不良影響。這種身心的損害可能影響到後半輩子的幸福。
也有夫婦在糾結男女的過程當中。強調這是父母的希望,父母一生就這點願望,我一定要幫父母實現。對於這樣的話。我一般不屑,我有時反問,在你一生活到40多歲的年齡當中,你有幾次以父母的話唯命是從,你有幾次為了讓父母高興,依從父母的意願。往往這時夫妻兩個都會啞然。拿父母說事兒是我最不願聽到的。父母想當然的願望可以有,你理性面對的態度不可無。
奇怪的是,在如此眾多的原因理由和故事當中,唯獨沒有一件事件,沒有一個故事是以兒女的願望為主。沒有一個人說,我的女兒願意要個弟弟,我是為我的女兒來生這個弟弟。沒有,一次也沒有。
其實人生的一輩子。可以有願望,但不可以強求。可以執著,但不能沒有理性。可以勇往直前,但必須時時面對。能在可以努力的範圍之內把想做的事情做好就已經不易了。當然,如果你有時間又能力,可以走南闖北,可以上天入地。古人不是說嗎?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