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人說皖南

    首先道德問題,文明與野蠻之間的差距就是一個禮儀與道德問題。鄉村,說白了就是群族與宗族,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個基層,如果這個基層出現問題,那麼一個民族就出現問題。《破冰行動》就最能解釋這種情況。宗族化裡面毅什麼來維繫,就是禮儀與道德束縛,讓你明白什麼叫忠孝仁義,如果一個宗族或者鄉村都以金錢為目標,那麼這個村落將會走入歧途,就像廣東博社村,毒村,妓女村,詐騙村,和尚村……等等。長此以往,中華民族的根就會被腐蝕,墮落。所以,為什麼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沒有出現這樣情況,因為有道德和禮儀的束縛,恰恰在這經濟突飛的三十多年出現了這麼多千奇百怪的村落,所有的人笑貧不笑娼,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毒害的將是子子孫孫的未來。父母作奸犯科,子女受到影響,那麼這樣一個家族,將不會有未來。西方世界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一個有信仰的家庭和沒有信仰的家庭,最後結果是,有信仰的出的都是醫生,老師,公務員,沒有信仰的出現的都是妓女,小偷,殺人犯等,可見,文化修養與道德禮儀的重要性。所以,國家看到這種情況必然要恢復傳統文化的傳承,所以這些年國家一直在提倡傳統文化不是沒有道理的。

  • 2 # 溪說百態

    “鄉村儒學” 建設專案是山東省開展的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活動,目的是用傳統文化反哺儒學故土,喚醒文化自信,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智力支援。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鄉村儒學”講堂達到9200多個,舉辦各類活動逾4萬場次,已惠及山東省17個地市,參與群眾超500萬人次,促進了文明鄉風形成,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2013年初,作為鄉村儒學實踐的重要發起人和力行者——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尼山聖源書院執行院長顏炳罡教授帶領義工講師團隊,深入鄉村講授儒學,拉開了“鄉村儒學”計劃的序幕。

    他們從義務講課開始,引進禮儀教育,請禮儀專家來給村民演示成童禮、開筆禮、冠禮等儒家生活禮儀。透過儒家的孝道、五倫教育,尋回鄉村文化基因,重構鄉村的倫理秩序和文化生態。在授課過程中,從當地村民和民辦教師中,發掘培養積極學習儒學的青年人才,在2017年正式成立了一個新的儒學班。儒學班中的68人全部都是從近三年來眾多聽眾中選拔出來的優秀學員。除此之外,廣大村民積極響應,主動參加課程,每次新儒學班上課都會有超過100名聽眾。越來越多由“鄉村儒學”專案培養和選拔的民辦講師加入到授課隊伍當中。

    從山東推崇“鄉村儒學”專案以來,可以說他們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和開拓。從講學——禮儀——培養新的師資,這樣一個思路,使得這一專案不斷壯大和發展,在提升村民道德水平、改善鄉村社會風氣、最佳化鄉村治理等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 3 # 笑三笑ztQX

    其實說起中國文化的起源,為什麼它如此的博大精深,也就是說自我們遠古先民懂得鑽木取火的文明時期開始,我們的先民向前,向生存邁出了一大步。古人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然後靠一種方式或者形象去世代傳承,以致於後世更加努力不懈的同大自然抗衡,開始增加生產,生活,文化等對各方面的領域的擴大!所以從普通遠古生活智慧的發源到幾十萬年的繁衍、衍化,中國的文化在進一步的發展。我們的文明至今沒有斷根。一切宇宙萬物的法則,都源於一種被李耳-老子所說的那種道的方式進行著,發展著。尋其根源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解決問題的竅門,以及思想,思維,都是源於道理的衍化和再生。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其所有的思想都歸源於道。道,通義講指道理。是指導一個人做事是否符合情理,是否有違背以人為基本思想的各種事物。所以儒家思想在道的文化中只是滄海之一粟。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思想和指導行為。民間自古就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之說。其內涵所有闡釋出來的就是一種百家爭鳴的方式進行著。生活中無論是行為還是思想,都不是絕對的,是以事物發展的實用性,合理性,人性化為主導的做事方式和發展規律!說的有些語無倫次,不知道讀者能否在其中揣摩出一絲共感和靈感!還望大家不吝賜教

  • 4 # 人生無簡史

    仁、義、禮,知、信、孝是儒學的核心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力。隨著時代的變遷,儒學也在發生著變化。這些思想在現今仍然具有積極的社會和生活意義,尤其在鄉村推行這些思想認識,更具有比較明確的針對性。山東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針對農村推行的鄉村儒學,我覺得是具有積極廣泛的社會意義的。

    雖然中國現如今的教育水平在逐年提高,民眾接受教育的程度也在逐年提升,但是不可否認,鄉村民眾的普遍受教育程度還是比較低的。科技扶貧的思想可以幫助農民擺脫貧困,而且也已經取得了重大的可喜效果。隨著農民不再為吃穿發愁,手頭也逐漸越來越寬裕起來,他們的思想意識和文化知識,也就越來越急需要得到提升。

    前兩年甚至就是現在,農村的文化生活現狀依然令人堪憂。每每回到老家,總能看見三五成群人們,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將。隨著網際網路在農村的普及,農民也在接受著各式各樣的誘惑,色情和毒品的泛濫,賣假貨搞傳銷的失信喪義行為,無不讓人觸目驚心。

    鄉村還是優秀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根據地,這些民俗文化理應受到重視和保護。可是現狀卻是,民眾越來越忽視了它的存在。人們在用簡單而單純的意識,甚至是粗暴的行為,干擾著這些優秀民俗文化的傳承。可能有一些優秀的文化品類,我們現在已經很難再看見了。

    教育不僅要從娃娃抓起,更要從鄉村入手。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認識,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鄉村儒學”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借鑑之路。當然為農民普及文化知識教育,只能從他們的現實生活,和實際所處的環境入手。我覺得儒學的“六字真經”,就能很好的對應農民的現實狀況。

    在這裡我僅拿儒學做一代表,文化下鄉活動也可以把鄉村儒學納入進去。相關部門推廣,相關院校積極參與,為農村輸入健康的、積極的文化精神大餐,這樣的文化教育活動才是鄉村最需要的。儒學思想聽起來高深莫測,可也有貼近現實的淺顯解說,只要用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鄉村儒學的推廣就會取得可喜的收穫。

    總之,現在的農村太需要優秀文化的洗禮和精神沐浴,像鄉村儒學這樣的文化活動,儘可以更多的開展起來,形式越多樣,內容越豐富,效果就會越明顯。真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鄉村的精神面貌能夠煥然一新。村裡人能夠和城裡人一樣,出行守規矩,說話有禮節。做事知廉恥,曉義識大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傳聞中,斬首後還能保持意識是真的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