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胡毅

    暫時疫情對種植業影響不太大。無非就是肥料農藥上漲。但對養殖業衝擊太大了。

    以本人家鄉為例,由於我們這養殖的甲魚在年前沒有售出去的養殖戶。在最近才賣出去。一斤相對去年虧了5元。這是什麼概念。按一戶一萬斤計算,就少了5萬元收入。這只是去年的利潤關係。

    今年可能甲魚價還得下降。但是甲魚的養殖都是一年半成品上市。所以養殖戶虧錢也得不養下去。

    今年的水稻種植可能很理想。我覺得各位農戶不要種植經濟作物了。所以疫情對種植業是沒太大影響的。各位要是不相信看下半年的情況吧

  • 2 # 海邊小小魚

    這次疫情是全球性的,農民收入都會有相應影響,怎麼化解危機,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農民種植業成本略有增加,由於受疫情影響,有一下廠長沒有開工,或者開工的較晚,導致部分農用物資價格緊缺偏高,種子化肥農藥和農用工具等;

    二:農民養殖成本略有增加,由於受疫情影響,導致一些養殖農產品滯銷,和滯後銷售增加了一些成本;

    三:農民有農閒時,有外出短暫打工增加收入的習慣,今年由於疫情,都在家沒有出去,對收入這方面也略有影響;

    四:外貿農產品出口方面影響較大,對於一些農產品出口地方,影響較大,由於國外疫情遲遲沒有得到很快的控制,導致這部分農產品訂單明顯減少;

        根據以上幾點不利影響,國家和各地方政府也做了相應的政策調整,由於中國疫情控制的較好,各地方都加緊了對農產品物資方面企業,加工復產的溝通和協調,各地藉助電商和網路平臺增加銷量,開拓新思路,各地方農貿市場陸續開放,減少滯銷,帶動消費,減少農民損失,總的來說,今年對農民影響不大,今年年底部分農產品,價格行情看好,整體國內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 3 # 小伍在向前

    這次疫情,對農民的影響大了,有的簡直算是毀滅性打擊了。因為來得太突然,誰也不會料到的,也來不及,也不可能有補救,只有盡最大能力去減少損失。

    農民涵蓋的範圍太大,從事的各種行業也很多,每一個行業的,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這次疫情的影響。就說菜農和果農吧。現在的菜農都不是小打小鬧種一方天地,都是大規模大產量,按以往的產銷模式,都是有固定的銷售渠道,固定的收購商,也有固定的消耗量,就像約定俗成一樣,自然成型了。這次疫情,道路和村莊被嚴厲封鎖,出不去也進不來,更別說交通運輸了。地裡的蔬菜講究實效性,沒有足夠的人手採摘,即便是採摘了,也無法運輸出去。所以,很多的數量巨大的蔬菜,都爛在了地裡,有些芹菜、西蘭花一類的,也完全失去了有效性,成了廢品。農民們原本指望辛苦勞作一年的收成,都成了泡影,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這都是電視新聞裡播出過的,現實就是這樣殘酷無情。還有種植草莓的果農,也是一樣的遭遇,草莓的儲存和銷售難度更大,但是疫情,交通封鎖,完全卡在了運輸鏈上。

    還有經營農家樂的農民,和所有的旅遊業一樣,完全停滯,完全沒有收益。

    這次疫情對農民的影響,巨大。雖然有電商在全力給予幫助,但是徒然劇增的產量讓有限的產業鏈無法消化,只能說竭盡全力。

    全國上下都在全力打擊這場疫情戰,隨著春天腳步的臨近,防控的趨勢也在好轉,有很多的單位都已經復工了,都在慢慢迴歸正常的社會狀態。各方也已經關注起疫情後如何增加農民的收入,按指導思想,還是運輸鏈的問題,如何保障銷售渠道的順暢,產銷一條龍。

    屬於我們的春天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 4 # 想變瘦變健康的胖哥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農業造成全面和深刻影響。中央和各地及時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有力平復了疫情對農業生產的短期衝擊,春耕春管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流通有序推進。但從長期看,疫情對農業後期的潛在影響正在緩慢釋放,應從全域性和戰略高度給予足夠重視,全力保障全年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從短期影響看

    ——對糧食生產的直接衝擊有限。

    雖然疫情給部分地區物資流通帶來了一些困難,但總體而言,各地備耕開犁沒有出現較大問題,糧食生產情況總體正常。早稻主產區水稻春播已錯開疫情管控高峰期,播種總體影響有限。冬小麥主產區受疫情影響不大,且多為開放、通風較好的空間,基本沒有影響春季田間管理。玉米、大豆主要集中在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由於主產區和播種期均錯開疫情嚴重區域及時段,備耕春耕進展有序,總體影響不大。

    ——對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帶來區域性、階段性滯銷衝擊。

    此次疫情發生正值春節鮮活農產品消費旺季。受物流受阻、消費不振、供應鏈斷裂等因素影響,一些地方出現農產品大量積壓、銷售渠道不穩、價格跌破成本線的情況。雖然部分地方、部分品種積極開動電商“帶貨”,但總體上已經形成了區域性、階段性滯銷,種植農戶和流通企業前期損失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再生產、再投入的積極性,對整個產業帶來的損失仍待評估。

    從長期影響看

    ——農資市場供給壓力影響後期農業生產。

    疫情影響部分農民的購肥需求延緩,農資價格沒有出現大幅波動。因前期備貨量較為充足,對南方春耕和北方冬小麥春管沒有造成較大影響,春季農資供應基本穩定。

    ——農業企業經營困難逐步波及到全產業鏈。

    疫情對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帶來短期沉重壓力,特別是對規模經營主體衝擊大於小農戶,對民營企業衝擊大於國有企業,對重災疫區企業衝擊大於輕疫區企業,對生產季節性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衝擊大於其他行業企業。

    一方面,因開工復工延期、農民工錯峰返崗,農企生產恢復緩慢,影響其資金結構、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供應緊張、下游產品流通不暢,導致與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產業鏈條出現梗阻。

    雖然國家和各地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援企業扶危渡困的政策措施,但由於農業企業體量小、數量大,納入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目錄的極為有限。短期內,農業企業不僅自身難以完全恢復生產經營常態,還對相關產業帶來連鎖式衝擊,甚至對就業和經濟發展全域性帶來傳導效應。

    疫情對農業後期的潛在影響應高度重視

    農民日報

    04-06 04:41農民日報社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農業造成全面和深刻影響。中央和各地及時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有力平復了疫情對農業生產的短期衝擊,春耕春管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流通有序推進。但從長期看,疫情對農業後期的潛在影響正在緩慢釋放,應從全域性和戰略高度給予足夠重視,全力保障全年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從短期影響看

    ——對糧食生產的直接衝擊有限。

    雖然疫情給部分地區物資流通帶來了一些困難,但總體而言,各地備耕開犁沒有出現較大問題,糧食生產情況總體正常。早稻主產區水稻春播已錯開疫情管控高峰期,播種總體影響有限。冬小麥主產區受疫情影響不大,且多為開放、通風較好的空間,基本沒有影響春季田間管理。玉米、大豆主要集中在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由於主產區和播種期均錯開疫情嚴重區域及時段,備耕春耕進展有序,總體影響不大。

    ——對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帶來區域性、階段性滯銷衝擊。

    此次疫情發生正值春節鮮活農產品消費旺季。受物流受阻、消費不振、供應鏈斷裂等因素影響,一些地方出現農產品大量積壓、銷售渠道不穩、價格跌破成本線的情況。雖然部分地方、部分品種積極開動電商“帶貨”,但總體上已經形成了區域性、階段性滯銷,種植農戶和流通企業前期損失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再生產、再投入的積極性,對整個產業帶來的損失仍待評估。

    ——對畜禽和水產養殖造成短期較大沖擊。

    疫情期間,各地交通管制和封村斷路,致使養殖業飼料供應受阻、交易市場關閉,大量畜禽無飼料可用和被迫壓欄,部分養殖戶損失巨大甚至瀕臨破產。水產養殖分工高度專業化,上下游產業關聯度高,因隔離管制和復工延遲對全產業鏈造成休克式損傷,並且湖北省是中國最大淡水養殖省份,水產品大量瞬間壓塘,不僅給養殖戶帶來直接經濟損失,還造成當季種苗供給失衡和供應斷檔。此外,特種養殖行業遭受重創,交易市場關閉,消費信心短期內難以恢復。

    從長期影響看

    ——農資市場供給壓力影響後期農業生產。

    疫情影響部分農民的購肥需求延緩,農資價格沒有出現大幅波動。因前期備貨量較為充足,對南方春耕和北方冬小麥春管沒有造成較大影響,春季農資供應基本穩定。

    ——農業企業經營困難逐步波及到全產業鏈。

    疫情對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帶來短期沉重壓力,特別是對規模經營主體衝擊大於小農戶,對民營企業衝擊大於國有企業,對重災疫區企業衝擊大於輕疫區企業,對生產季節性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衝擊大於其他行業企業。

    一方面,因開工復工延期、農民工錯峰返崗,農企生產恢復緩慢,影響其資金結構、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供應緊張、下游產品流通不暢,導致與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產業鏈條出現梗阻。

    雖然國家和各地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援企業扶危渡困的政策措施,但由於農業企業體量小、數量大,納入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目錄的極為有限。短期內,農業企業不僅自身難以完全恢復生產經營常態,還對相關產業帶來連鎖式衝擊,甚至對就業和經濟發展全域性帶來傳導效應。

    ——全球糧食生產與貿易的不確定性推高了中國糧食市場調控難度。

    據專家預測,新冠疫情導致中國一季度進出口貿易將下降10%-15%,糧食和重要農產品領域衝擊更為明顯。

    一方面,隨著國外疫情持續蔓延,各個國家相繼實行交通封鎖及限制民生物資出口的政策,農產品大宗貿易首當其衝。目前,俄羅斯、哈薩克等小麥出口大國,印度、越南等大米出口大國,紛紛明確暫停穀物出口。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產國港口轉運困難,大豆出口受阻。

    另一方面,當前全球糧食產量和庫存不容樂觀。2019年以來,全球極端氣候增多,世界各地災害頻繁,一些地方出現區域性、結構性短缺跡象,再與此次嚴重疫情交織疊加,今年夏季糧食生產難度加大。這些情況,導致全球糧食不安因素愈發突顯。如世界主要產糧國加快限制或者禁止糧食出口步伐,與各地恐慌性囤糧疊加,可能會引發全球糧食動盪。儘管中國“糧食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但是受制於全球糧食供應鏈脆弱的緊平衡狀態,依靠貿易調劑餘缺、解決結構短缺的空間非常有限,客觀上推高了中國糧食市場調控難度。

    對策建議

    一是儘快出臺扶持農業生產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措施。

    疫情之年穩住農業,對經濟社會全域性至關重要。近期中央和地方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對穩定農業生產和恢復農村生活秩序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提前公佈稻穀最低收購價,秈稻較去年每斤提高1分錢,粳稻價格持平,釋放了國家重農穩糧的訊號,但漲幅仍未達到市場預期,遠不能彌補因疫情影響帶來的生產成本提升和市場波動。

    因此,既要看到這些單一的、臨時的政策短期效果,也要正視後疫情時期對農業的潛在影響和持續壓力,建議統籌運用財政、貨幣、價格、收儲、流通、貿易、基建等政策工具,制定專項扶持農業生產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措施。

    二是全面保障農業生產資料市場供給穩定。

    農業是受上下游產業影響敏感度較高的行業。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徵,對農業投入品及時、穩供、保量提出了高要求。在疫情防控進入新常態下,應加強重要農業投入品生產和市場執行排程,為春耕春管和全年農業生產做好農資供應準備。

    儘快全面恢復農資生產秩序,特別是推動湖北磷礦和化肥企業復工復產,打通原料和產品運輸通道。緊盯重點品種、重點季節、重點區域,確保種子、農藥、化肥、農膜、飼料等重要農資產的出、運的到、用的上。特殊之年,應加大重要農資原材料和產品應急儲備力度,保障鉀肥、磷肥等對外依存度高的礦石原料進口渠道暢通,實行重要農資分割槽分級儲備並保持一定比例。

    農民日報

    3.1萬粉絲

    疫情對農業後期的潛在影響應高度重視

    農民日報

    04-06 04:41農民日報社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農業造成全面和深刻影響。中央和各地及時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有力平復了疫情對農業生產的短期衝擊,春耕春管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流通有序推進。但從長期看,疫情對農業後期的潛在影響正在緩慢釋放,應從全域性和戰略高度給予足夠重視,全力保障全年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從短期影響看

    ——對糧食生產的直接衝擊有限。

    雖然疫情給部分地區物資流通帶來了一些困難,但總體而言,各地備耕開犁沒有出現較大問題,糧食生產情況總體正常。早稻主產區水稻春播已錯開疫情管控高峰期,播種總體影響有限。冬小麥主產區受疫情影響不大,且多為開放、通風較好的空間,基本沒有影響春季田間管理。玉米、大豆主要集中在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由於主產區和播種期均錯開疫情嚴重區域及時段,備耕春耕進展有序,總體影響不大。

    ——對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帶來區域性、階段性滯銷衝擊。

    此次疫情發生正值春節鮮活農產品消費旺季。受物流受阻、消費不振、供應鏈斷裂等因素影響,一些地方出現農產品大量積壓、銷售渠道不穩、價格跌破成本線的情況。雖然部分地方、部分品種積極開動電商“帶貨”,但總體上已經形成了區域性、階段性滯銷,種植農戶和流通企業前期損失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再生產、再投入的積極性,對整個產業帶來的損失仍待評估。

    ——對畜禽和水產養殖造成短期較大沖擊。

    疫情期間,各地交通管制和封村斷路,致使養殖業飼料供應受阻、交易市場關閉,大量畜禽無飼料可用和被迫壓欄,部分養殖戶損失巨大甚至瀕臨破產。水產養殖分工高度專業化,上下游產業關聯度高,因隔離管制和復工延遲對全產業鏈造成休克式損傷,並且湖北省是中國最大淡水養殖省份,水產品大量瞬間壓塘,不僅給養殖戶帶來直接經濟損失,還造成當季種苗供給失衡和供應斷檔。此外,特種養殖行業遭受重創,交易市場關閉,消費信心短期內難以恢復。

    從長期影響看

    ——農資市場供給壓力影響後期農業生產。

    疫情影響部分農民的購肥需求延緩,農資價格沒有出現大幅波動。因前期備貨量較為充足,對南方春耕和北方冬小麥春管沒有造成較大影響,春季農資供應基本穩定。

    ——農業企業經營困難逐步波及到全產業鏈。

    疫情對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帶來短期沉重壓力,特別是對規模經營主體衝擊大於小農戶,對民營企業衝擊大於國有企業,對重災疫區企業衝擊大於輕疫區企業,對生產季節性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衝擊大於其他行業企業。

    一方面,因開工復工延期、農民工錯峰返崗,農企生產恢復緩慢,影響其資金結構、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供應緊張、下游產品流通不暢,導致與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產業鏈條出現梗阻。

    雖然國家和各地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援企業扶危渡困的政策措施,但由於農業企業體量小、數量大,納入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目錄的極為有限。短期內,農業企業不僅自身難以完全恢復生產經營常態,還對相關產業帶來連鎖式衝擊,甚至對就業和經濟發展全域性帶來傳導效應。

    ——全球糧食生產與貿易的不確定性推高了中國糧食市場調控難度。

    據專家預測,新冠疫情導致中國一季度進出口貿易將下降10%-15%,糧食和重要農產品領域衝擊更為明顯。

    一方面,隨著國外疫情持續蔓延,各個國家相繼實行交通封鎖及限制民生物資出口的政策,農產品大宗貿易首當其衝。目前,俄羅斯、哈薩克等小麥出口大國,印度、越南等大米出口大國,紛紛明確暫停穀物出口。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產國港口轉運困難,大豆出口受阻。

    另一方面,當前全球糧食產量和庫存不容樂觀。2019年以來,全球極端氣候增多,世界各地災害頻繁,一些地方出現區域性、結構性短缺跡象,再與此次嚴重疫情交織疊加,今年夏季糧食生產難度加大。這些情況,導致全球糧食不安因素愈發突顯。如世界主要產糧國加快限制或者禁止糧食出口步伐,與各地恐慌性囤糧疊加,可能會引發全球糧食動盪。儘管中國“糧食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但是受制於全球糧食供應鏈脆弱的緊平衡狀態,依靠貿易調劑餘缺、解決結構短缺的空間非常有限,客觀上推高了中國糧食市場調控難度。

    對策建議

    一是儘快出臺扶持農業生產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措施。

    疫情之年穩住農業,對經濟社會全域性至關重要。近期中央和地方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對穩定農業生產和恢復農村生活秩序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提前公佈稻穀最低收購價,秈稻較去年每斤提高1分錢,粳稻價格持平,釋放了國家重農穩糧的訊號,但漲幅仍未達到市場預期,遠不能彌補因疫情影響帶來的生產成本提升和市場波動。

    因此,既要看到這些單一的、臨時的政策短期效果,也要正視後疫情時期對農業的潛在影響和持續壓力,建議統籌運用財政、貨幣、價格、收儲、流通、貿易、基建等政策工具,制定專項扶持農業生產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措施。

    二是全面保障農業生產資料市場供給穩定。

    農業是受上下游產業影響敏感度較高的行業。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徵,對農業投入品及時、穩供、保量提出了高要求。在疫情防控進入新常態下,應加強重要農業投入品生產和市場執行排程,為春耕春管和全年農業生產做好農資供應準備。

    儘快全面恢復農資生產秩序,特別是推動湖北磷礦和化肥企業復工復產,打通原料和產品運輸通道。緊盯重點品種、重點季節、重點區域,確保種子、農藥、化肥、農膜、飼料等重要農資產的出、運的到、用的上。特殊之年,應加大重要農資原材料和產品應急儲備力度,保障鉀肥、磷肥等對外依存度高的礦石原料進口渠道暢通,實行重要農資分割槽分級儲備並保持一定比例。

    三是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能恢復。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多從事規模養殖、農產品加工或鄉村旅遊業,這些領域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一定程度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優勢成為規模風險,規模效益成為規模損失。

    建議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政策扶持的重點,精準發力助其解決生存之憂和儘快恢復產能。實施疫情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專項支援,防範資金鍊斷裂大量破產倒閉,防止誘發系統性風險。及時啟動農業保險賠付,彌補因疫情造成的相關損失,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恢復再生產。此外,要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基建”支援力度,全面提升其風險應對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 5 # 拾貳品

    你好,這次疫情是全球性的,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有影響,對於農民收入的影響,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對於專門種植農民來說影響主要有種植成本增加,農藥化肥的漲價,運輸流通成本增加

    二:對於專門養殖的農民來說影響比較大,餵養食料成本增加,產品滯銷養殖物只吃不長,如雞鴨鵝等,運輸成本增加

    如何增收

    一:開通電商,直播賣貨,把當地滯銷產品銷售出去;

    二:閒暇時間外出務工,多職業創收;

    當然由於中國疫情控制的較好,各地方都加緊了對農產品物資方面企業,加工復產的溝通和協調,各地政府也在藉助電商和網路平臺增加銷量,開拓新思路,各地方農貿市場陸續開放,減少滯銷,帶動消費,減少農民損失,總的來說,今年對農民影響不大,今年年底部分農產品,價格行情看好,整體國內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 6 # 汶秋小憩

    這次疫情對農民來說影響很全面。具體表現在以下兩點。

    1 生產成本的增加。種子農藥化肥價格上漲,以碳酸氫氨為例,去年冬天一袋是35元,早春是38元,現在是40元。上漲比例達到13%。現在正是用肥季節,再漲價農民咬著牙也要買。

    2 農產品滯銷。農產品不好賣帶來價格的下落。以蘋果為例,去年秋冬,蘋果三級果80*收購價在1.8~2.2元/斤。現在每斤1.6元左右,還要除去0.2元冷庫費,就剩1.4元。每斤下降比例達到30%。價格再低也得賣,一個是需要錢買農資,買生活用品等;再一個就是害怕價格會繼續下落。

    農民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從思想上改變自己。

    1 精耕細作,降低成本。

    2 發展線上線下銷售。

    3改換新品種。

    4利用農閒時期打零工賺錢。

    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精準施策下三農問題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社會的“寄生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