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松滋一霸

    對比一下豬和大象就知道了:

    1:武力:如果豬不聽話,人可以把豬吊起來打,而如果大象不聽話,大象可以把人吊起來打。

    2:肚量:碰到饑荒年代,你和豬都餓了,你可以吃豬。你和大象都餓了,大象可以吃你。

  • 2 # 凰血赤金95

    你不能光看體積大小來說話啊,你也得看它們吃的比重啊。確實豬比大象小,但是吃得比大象少啊。而且豬長的速度比大象可快多了。豬大概一年就可以出欄了,大象的話,估計要好多年。而且也要看好不好吃。豬肉很不錯,適合大部分人吃。但是大象肉估計不會太好吃,很多人吃不慣。

  • 3 # 風塵三落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奈何殺豬刀易尋,割象刀難覓。

    烤乳豬來一隻,烤大象?

    豬尾巴來三根,大象尾巴?

    豬肉餃子,大象包子?

    養豬可以喂飼料,價格適中,只要不發生豬瘟等特殊情況,基本是不會賠。

    養大象,大象吃啥[狗頭],我怕還沒養個半大,我先破產了。

  • 4 # Severus96wang

    主要原因是大象的產仔很少, 懷孕的時間比人類還要長,每胎也只能生一隻兩隻,另外大象吃的多,生長卻比較慢,和豬相比,豬一胎能生十隻以上,從出生到出欄可能不到一年,所以養殖的成本要低的多。

    而且大象的環境適應能力也不強,現代的大象只能生活在熱帶地區,猛獁象還沒有來得及馴化就已經滅絕了。原來中原是有大象的,但是後來因為氣候變冷,所以逐步滅絕了。如果是在熱帶地區,可以用水果來喂大象,但用來吃肉也不划算,用來幹活甚至作戰價效比更高,因為大象的壽命比較長,訓練的好可以幹很長時間活,在戰爭中也有不俗的威力。

  • 5 # 東港朝天闕

    就你提的這個問題,我可以反問你一個問題。

    要論勇猛,老虎遠比家裡養的狗勇猛。為什麼我們用狗來看家護院,而不馴化老虎為我們看家護院呢?

    還不是因為我們能馴化狗,也有制服它的信心?老虎我們也可以馴化,但是一是耗時長久;二是馴化完以後,我們也沒有制服它的信心。我們先人總結的那個成語“養虎為患”就是這個道理。

    具體到馴養大象也是這個道理,大象肉是多,但是吃的也多。其實能滿足它的吃食,北方也滿足不了它適應的氣候。還有想吃豬肉,三兩個人揮刀即可。而大象這體格,三五個人還不夠一頭大象一腳踹的吧?

    說白了就是經濟賬,就是投入與產出的比。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就不值得投資。所以我們的先人經過權衡,選擇養豬吃肉最划算,而不是肉更多的大象。

  • 6 # 歷史轉身

    一頭成年約克夏豬的體重在300到500公斤,而一頭成年亞洲象的體重在3到5噸。有人就會問了,既然大象的體重是家豬的十倍,那麼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為什麼沒有馴養大象作為相對穩定的肉食供給,而是選擇了體型比它小那麼多的家豬呢?

    大象肉能不能吃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大象肉到底能不能吃。事實上,早在4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就開始食用大象肉了。

    噴水的大象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大象肉“味鹹酸”,這就說明大象肉確實是可以食用的。而《本草綱目》卻又將大象肉歸類到藥材裡面,象肉油脂可以用來治療禿頭和瘡,這就說明古人是不以象肉作為普通食材的。成書於北宋初年的《開寶本草》中,對大象肉也有所記載,這裡面形容大象肉“味淡”。

    非洲土著人向來有食用大象肉的傳統。由於古代非洲土著部落文明相對落後,因此我們無法透過古籍等資料瞭解到非洲人食用大象肉的歷史起源,只能透過最早前往非洲探險的歐洲人瞭解這方面的資訊。

    騰雲駕霧的大象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探險家卡達莫斯托(1432-1483)曾前往非洲西海岸探險,他曾經在野外吃過一次大象肉,是用明火烤熟的。

    1790年,又有一位歐洲探險家瓦蘭特前往非洲大陸探險,當地的一個原始部落盛情招待了他,招待宴上有一款美味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款美味就是大象肉。

    打架的大象

    即便到了今天,一些非洲國家的人們仍然有食用大象肉的習慣。在剛果、中非、多哥等非洲國家,大象肉甚至出現在當地餐館的選單上。

    生長繁殖週期長

    與人類親近的大象

    以亞洲象為例,大象的生長繁殖週期是很長的。亞洲象的孕期約為600~640天,每胎只能產1仔。小象生下來之後還要經歷長達3年的哺乳期。一頭亞洲象從出生到成年,大約需要11年的時間。對於人類來說,大象的生長繁殖週期實在太長了。

    相比之下,家豬的生長繁殖效率就高多了。以約克夏豬為例,一頭母豬的妊娠期平均115天,每胎產仔10~12頭,而小豬的出欄週期只有6到7個月。

    所以,從生長繁殖週期來看,大象的劣勢要大得多。

    大象食量驚人而消化吸收效率不高

    一頭成年大象每天要吃30到60公斤的食物,一天當中它有16個小時都在進食。然而,大象的消化系統不行,大概只有40%的食物能夠被消化系統吸收,食物轉化率並不高。大象以野草、樹葉、竹葉、野果等為食。

    吃草的大象

    最近一路北上的西雙版納亞洲象群,就讓我們見識到了它們驚人的食量。有一次當地工作人員在象群路過的地方投放了一卡車香蕉、玉米、菠蘿等食物,結果沒多長時間就被象群搶食一空,只剩下一部分它們不太愛吃的菠蘿。

    如果大規模人工飼養大象,那麼大象的飼料成本將會非常高。

    肉質粗糙,口感不佳

    踢球的大象

    一般來說,動物的體型越大,它的肉質就越粗糙,口感就越差。在自然界中,河馬的體型是比較大的。前幾年,非洲馬裡的一個村莊曾經捕獲到一隻河馬,村民們打算用它來打打牙祭。結果把河馬肉放到行軍鍋裡燉了整整三天,行軍鍋都燒爛了河馬肉還沒燉爛。

    與河馬相比,大象的體型更大。我們上面提到的歐洲探險家卡達莫斯托吃過大象肉,據他反饋,明火烤出來的大象肉又硬又難吃。

    根據非洲當地土著人的描述,大象肉確實比較粗糙比較硬,口感並不好,他們食用大象肉只是為了果腹。

    畫畫的大象

    保護大象已刻不容緩

    目前,亞洲象已經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珍貴程度已經與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雪豹、東北虎和梅花鹿相當,我們就更不能食用大象肉了。

    曾經的大象遍佈大江南北,而現如今它們只能偏安於西雙版納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大象、保護大象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保護整個自然環境已經刻不容緩!

    (喜歡請幫忙點一下關注,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給您!)

  • 7 # 百科解說

    大象在中國的地位比豬高,野生象現在已很少,僅分佈於雲南省南部與緬甸、寮國相鄰的邊境地區。

    大象的地位高

    首先說明亞洲象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現在數量很少,是不允許普通人馴養的。1980年調查時,中國亞洲象的總數約200~250頭,2004年調查時僅存180只,數量下降。隨著國家保護越來越好,2021年數量大約有300只左右,數量逐漸增加。

    大象繁殖能力差

    大象懷孕到生小象要20~22個月,每胎只產1仔,雙胞胎出生的很少,是哺乳動物中懷孕期最長的,小象在出生後很快就能行走和站立,大象在10歲到15歲性成熟,才能夠進行交配。豬的繁殖能力強,而大象的繁殖能力差,不能拿大象和豬進行比較,豬肉可以吃,但是私自馴養大象違法的,所以不能將兩者進行比較。

    大象是人類的朋友

    7000多年前,亞洲象曾經分佈於中國,與中國有一定的淵源,大象是人類的朋友,是聰明的動物。人類應與動物相伴朝依、相互影響,維持生態平衡。

  • 8 # 喜美的

    不好殺啊!

    大象那麼大,放倒不容易。

    就算放倒了,估計幾個人摁不住啊。

    再說也沒那麼大鍋把大象放裡面燙皮褪毛。

    以上來自不正經回答,下面好好說話。

    其實主要還是因為豬的收益高,首先豬的轉化率比較高,大概每4-5斤飼料轉化1斤肉,大象雖大但吃的也多,轉化率不高。

    第二,豬的生長週期較短,幾個月就可以出欄了,繁殖率又高一次生十幾個。大象我們看動物世界一般一次就生一到兩個,生長速度也慢。

  • 9 # 奔跑吧北貝

    這個問題只考慮了大象的產肉量,但是在我們養殖的時候,不僅僅是考慮這個動物的產肉量,還要考慮是否方便養殖。

    首先大象的體型比豬要大很多,在養殖的時候需要比較大的場所,這樣一來就不便於大量的養殖。

    另外豬已經被人類馴化了很長時間,因此心情比較溫順,基本上不具有攻擊性,但是大象卻不是這樣的,大象發起脾氣來還是很厲害的,而且對人具有攻擊性,在平時的養殖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而且豬基本上沒有攻擊性的部位,而大象有一個很長的鼻子,鼻子具有攻擊性,可以把人捲起來,如果捲起人來重重的一摔,那這個人不死也基本上殘廢了。

    最後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大象的繁殖率沒有豬厲害,一般來說一頭豬一胎可以生十幾個,而一頭大象一次卻生不了這麼多,這樣一來大象的數量就會比較少,不可能大量用來養殖,作為食物用。

  • 10 # 狂風大浪

    人類的肉食來源,在古代最初都是來源於大自然的獰獵,只要能吃的,趕上了都吃。大象,還有已經滅絕的猛獁象都被古人類捕食過。在這一過程中,也因為活捉等原因,一點點兒有了馴化的家畜家禽。這些動物,體形上都不大,吃得不多,飢一頓飽一頓的都沒事兒。長得也快。豬羊雞鴨鵝等。另外食物轉化為肉的比例也比較高。現代養豬,兩份多一點兒重的飼料差不多就能轉變成一斤豬肉。大象遠低於這個比例的。大象體型過大,吃得也多,本身給人的壓迫感太強,自然界中,老虎獅子都不敢在大象面前威風,何況是普通人。所以不會有人想養象吃肉。

    還有一點兒,就是各種肉類中,豬肉的口味還是很好的,其它肉類多數是比不了豬肉的。未經馴化的肉類,多數沒有好吃的。那些做出來的菜,多數都得靠廚師用各種特殊調料和方法做出來,要不然沒法吃。

    所以肉類以豬為主,那是長期最佳化選擇的結果。

  • 11 # 汪小弟

    因為養不起、等不起啊!

    大象成年需要12-13年,母象6-7年產一次幼崽,孕期22個月(就比哪吒少一年),且一次生一胎,就問等到能出欄變成食用肉,是不是黃花菜都涼了!

    人類馴養豬是為了安全、快速、穩定地獲取肉源,不符合這三點的動物,是不可能成為主流選擇的。

    大象只符合穩定長肉的特點,畢竟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平均壽命在70-80年,高齡也可達100歲。

    成年後的大象平均體重是4500公斤(個體7000公斤),食量225kg以上,一年飲水量10000-25000升,這是一般人能養得起的?

    (吐槽:人家大象體型和重量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人類是除非個體發胖,多數體重維持在100斤左右,真是白費糧食。)

    豬出欄只需要200天,總飼料大約500斤即可,且母豬一胎生10-14胎,種豬12個月就能成年開始繁殖任務,試問養豬划算?還是養大象划算?

    就算拋開這些客觀因素比較,單從肉質口感比較,很多人都會選擇吃豬肉!

    因為象肉鹹酸、肉質粗糙難嚥,豬肉則細嫩鮮美,尤其烤五花肉、回鍋肉、櫻桃肉等做法,簡直想想就流口水。

    如果很好奇象肉味道的,可以到泰國這類地方去嘗試,但一定會後悔!

    所以大象肉量即使比主人高10倍、20倍、30倍,它們都無法取代豬肉的優點,畢竟能被選擇長期固定飼養的動物,都是先輩們一代代經驗換來的。

    大象肯定成為過考慮物件,可綜合對比後不被勸退都不可能。想想大象的食量與繁殖期,簡直就是虧本買賣啊!

    不過非洲吃大象也不是圈養為主,多是部落食物匱乏時,無奈的一種選擇罷了。

    【結束語】老祖宗的經驗真的很珍貴,是他們嘗試了很多遍,才把雞鴨魚和牛羊豬留給我們,這些可都是好吃且易得的肉源。

    要是頓頓只能吃鹹酸的肉肉,光想想就牙酸,感謝先輩們的貢獻。

    忘了說,大象體內寄生蟲很多,能吃的部位很少,就算是嘗食大象肉也要注意健康哦!

  • 12 # 黑山0老妖

    豬吃一斤飼料,能長0.6斤肉,大象遠遠不行,別說大象,牛羊都和豬沒得比,只有雞比豬產肉多,最牛逼的是鰻魚,一斤飼料能產0.8斤肉。。。一隻大象每天吃幾百斤草,即使蒙古大草原都養不起大象,大象只能熱帶雨林或者非洲那樣土地肥沃才可以生存,養著吃肉肯定虧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擺地攤這麼多?實體店是不是就不敢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