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慕顏歌41319
-
2 # Zer擅設計
小學時我們學過許多類似於農夫與蛇、農夫與狼等寓言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辨別善惡,要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對待壞人不能心慈手軟。
-
3 # 平凡的阿建
首先,讓我們重溫一下小學課本里面的寓言故事《農夫與蛇》。
農夫與蛇 一個農夫在寒冷的冬天裡看見一條蛇凍僵了,覺得它很可憐,就把它拾起來,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裡,用暖熱的身體溫暖著它。
那蛇受了暖氣,漸漸復甦了,又恢復了生機。等到它徹底甦醒過來,便立即恢復了本性,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恩人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創傷。農夫臨死的時候痛悔地說:“我可憐惡人,不辨好壞,結果害了自己,遭到這樣的報應。”
寓意:在沒有知道別人身份,不知道別人心底是否真誠的情況下,不要隨意輕信別人,壞人不會因為你的熱心而感動。
雖然是一個小孩子經常聽到的故事,而我感慨萬千。
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人就像蛇一樣,而我們處理的方式何嘗不是《農夫與蛇》的翻版呢!!
我是一名攝影師,是一名從事技術工作者,從事這個行業二十多年了。性格比較內向,比較沉默寡言。經過幾年的打拼,自己在深圳開有一家攝影工作室。經常會有一些新人進入公司一邊幫你工作一邊學習攝影技術。當這些人在學習技術的過程中技術還不到能夠獨立完成拍攝的時候,一般都是非常謙虛的,並且對你也是非常尊敬的,看到你就會叫師傅。隨著時間慢慢長了,自己的本事也學到手了,他會把你教他的技術拿過來要挾你給他加多少多少工資,不加就走人。掌握了你的核心技術之後,會自己創業,自己開工作室,開公司。本身這個也是正常的事情,作為師傅應該感到高興,但是你培養他出來能夠獨立的時候,他把你公司的業務全部挖走的時候。當他為了和你搶一個單使出哪些陰招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就是《農夫與蛇》的翻版。
在生意場中,你會把很多人當做朋友來對待,而有些人眼睛裡面除了利益就是錢,你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盡力去幫助他,但是他會想辦法坑你,吃你,他會把你當傻子,這就是《農夫與蛇》的翻版。
我們內心都明白《農夫與蛇》的故事,也知道應該怎樣去做,但是農夫的性格已經埋在骨子裡,無法改變,只是希望這個世界這樣的蛇能夠少一點吧!
-
4 # 駝毛日智98
現在懂得了從多方面去看問題,才發現蛇並沒有錯!一條被寒冷凍僵到失去意識的蛇,當甦醒過來時本能的反咬一口自認為給它帶來傷害的人——情理之中,真相之外,情有可原。
-
5 # 小杰80164096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反者道之動。
善極生惡。
惡極生善。
善惡一體。
-
6 # 青沐養生
讀 農夫與蛇故事的感悟 感謝老師邀請,這個耳熟能詳的經典寓言故事是我小學時期學到的,一直到今天,也仍很有現實意義。故事的大致內容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趕集完回家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蛇,以為它凍僵了,於是就把它放在懷裡。蛇受到了驚嚇,等到完全甦醒了,便本能地咬了農夫,最後殺了農夫。農夫臨死之前後悔地說,我想要做善事,卻由於見識淺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這種報應啊。” 故事中蛇不僅不懂得感恩,還反咬了救它的農夫。眾所周知,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修養,在社會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很多不和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會,不懂,不願感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願感恩,就失去了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紐帶。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都獲得過別人的幫助和支援,應該時刻感謝這些幫助過自己的人。一個人的成長,要感謝父母的撫養,感謝國家社會的關懷,感謝師長的教誨,感謝同學,同事,戰友以及相關人的支援和關照。沒有這些人的幫助,人何能存於天地之間?學會感恩,是做人的基本之道。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以恩報德”,這些都揭示了一個基本道理——感恩不但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永不過時的行為規範。感恩不僅是一種社會情感,更是一種高層次的人生境界的體現,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捨得付出,有舍才有得。另外,這個故事也反饋出,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惡的能力,對那些惡人即使仁至義盡,他們的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做事應謹慎小心,不讓不法之徒磚空子,但也要弘揚正氣,不要吝惜給好人及弱勢群體的幫助的幫助。同時,也呼籲社會,透過大眾媒體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百姓辨別是非能力。我們當今社會還是充滿Sunny的,那些“蛇“畢竟是小眾!
-
7 # 建雄工作室
常言說得好:“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有時候身邊的人,交往過的朋友,互相走動的親戚等,哪一個是你最瞭解的?哪個是善良的?哪個又是真心的?回答不出來對吧!何況它是一條蛇,冷血動物而已。農夫根本不瞭解“蛇”的習性,“冷酷無情,嗜血成性”,既然“救”它就應該“一救到底”,因為“蛇”餓了,反咬一口填飽肚子再說。這是蛇的習性使然,不是農夫之過,更不是恩將仇報之錯。試想一下,明知道蛇是冷血動物,農夫卻故意良心發現去救它,捂熱了,蛇醒了,被咬了。“活該”農夫,不值得讓人同情的善心遭到了意外的懲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農夫”是人的本性,(不然怎會有三字經的開篇:“人之初,性本善”呢?)誠實、心軟、善良、救死扶傷、助人為樂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只是沒有更好地擦亮眼睛,救了不該救的,幫了不該幫的。畢竟誰也不是神仙,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知恩圖報那是人性,恩將仇報那便是“蛇”心。正所謂“救”不是必然,而“反咬”才是突然,好心不一定會有好報。引以為戒吧!想幫請你幫“人”,想救不必救“蛇”。
-
8 # 光潛
《農夫和蛇》與《東郭先生和狼》是異曲同工的二則寓言。
首先要弄清楚這二個寓言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定位”,即蛇/狼這樣的壞惡東西是不值得去發善施救的。其次才是感不感恩的問題。這不能捨本逐末作過度解讀。
值不值得去救助?這是施救前必須弄清楚的。世界上萬事萬物,有必須救助者,也有不可救助者,還有之所以對甲施救是為了更大的正義、道義,而不是為了甲!比如對恐佈分子的有限寬恕…::
-
9 # 紅葉23509
這篇課文是經典的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所有的人和事都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打破這個規律,打破這個規律和平恆,必將受到反噬,所以不要愛心氾濫 ,要尊循自然規律。
回覆列表
完全不覺得農夫有多無辜
要分幾個層次來看。一是表象的最直觀的類似《東郭先生和狼》這類的主題:“好人沒好報”、“盲目的善良只會害了自己”,“施恩招怨,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第二個層次類似於《海的女兒》這類主題:一種善念的執著結果雖然不好,但自己還是去做了。“施恩不被理解但無怨無悔”“善意無法被感知但無怨無悔”,前陣不是有個學校就因為保安打死了條蛇有中學生髮帖子說“銀環蛇是不咬人的啊,你為什麼要打死它,實在太殘忍太沒人性了啊”;第三個層次是:“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是一種所有人在不可能全知全能下的選擇,有的好有的不好,只不過這個例子的結果恰好是不好的。佛家才說我們是無明眾生嘛,誰知道蛇一醒來的本能是咬人呢”,像有篇網文叫啥來的“我為你雪中送炭,你願我家破人亡”,按這個層次分析,最少可以寫快兩千字了,就看你怎麼看了。當然你還可以看出別的層次,我就是說明下路徑。
農夫心態大約是:我是善良的,熱心的,但並不知道所求助的物件會有什麼反應
蛇的心態大約是:終於醒過來了,怎麼感覺不對,不像以前的正常情況,咬一口看看究竟什麼情況
農夫的第二心態大約是我救了你你還想反殺我。
蛇的第二心態大約是誰讓你救我了,我還在冬眠呢,大冬天的醒來哪裡去找吃的,你也是血肉不如咬一口看能不能吃。
施捨一時爽,後果火葬場,強迫式的善良和“我是為你好”“我是在幫助你”,差不多是絕大部分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了,最後後果也是農夫與蛇,北大博士和父母絕交十六年,以後可能也不會再聯絡。十二歲孩子殺母親,十三歲的殺死了父母,大學生殺了母親後安然地和風塵女友準備結婚……九歲孩子跳樓自殺,十七歲孩子跳河自殺,不過就是農夫和蛇的人類版。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你要弄死我,我自然也會反擊。
這就像我媽每次都會因為我不吃她做的豬肉而哭一樣,因為我對豬肉過敏,聞到味道能吐半個月,可是無論我怎麼強調她都會說我給你做什麼什麼肉,包了什麼肉餃子,多早就起來準備,折騰得多辛苦,怎麼說都不聽我說我吃不了豬肉會吐的,後來我就再不吃她那弄得到處是豬肉味的飯了。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是農夫,我是蛇。
所以看你從哪方面看了,我反正完全不覺得農夫有多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