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德商學
-
2 # 理財迦
朋友們好!郵政局,曾經是一個熱門的單位,寫郵信,訂報,打長途發電報…時光荏苒,這一切都已經從記憶中,漸行漸遠…甚至,他以前的一個附加功能匯款,也隨著郵儲銀行而去!但是,郵政局,依然是國家的一個正式單位,不可或缺!在發展中生存,利用自身的優勢,售賣理財產品,就是它的一個重要性業務!明確的講:郵政局,沒有自己的理財產品,也沒有自己的保險,僅僅只是,合作,代銷!但,正規可信!首先,郵政局,是國家正式單位,經營正規可信!
第二點,郵政局與時俱進,開發了許多新的附加業務,例如,代理銷售,各類理財產品或保險,這些產品,都是正規的金融單位出品,例如銀行,保險,基金公司等等,同時郵政,對所代理,合作銷售的,理財產品保險有嚴格的篩選,可以放心選購
第3點,在郵政局購買理財的優勢。是網點多,特別是一些鄉鎮,偏遠地區,基本都有郵政局的網點,購買起來較為便捷!
友情提示:郵政局所銷售的理財產品與保險,大多為代理或合作銷售,郵政局僅收取佣金,或相關服務費,理財產品的運營,以及其他問題的處理,由產品的發行人來承擔,與郵政局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說在郵政局購買了理財產品,只能保證是正規的產品,但,具體的經營情況,收益有該產品的發行人負責!
綜上所述:郵政系統是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規可信,目前與時俱進開展了許多新業務,包括代理銷售理財產品和保險!這些產品正規可信!
但另一方面,郵政系統僅僅只是銷售,並不負責該產品的具體運營和管理!加之理財產品本身具有風險,因此朋友們在購買時,要做好自身的風險測評,詳細閱讀理財產品的條款,這樣有利於更好的匹配,買到更稱心的產品!同時購買理財,主要看理財產品本身是否適合自己,所送的保險,是次要的!產品適合自己,再加上好的保險,自然是錦上添花,一舉多得,反之,貪圖禮品,反而容易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最後一點,需要分清,郵政與郵政儲蓄銀行,二者不是一個單位!
-
3 # 衛小保
十年前我進去保險行業做的就是銀行保險續期工作,所以這個問題我來給你詳細解答。
首先,不是郵政局,應該是郵儲銀行,遍佈全國各個鄉鎮,可能有的人習慣性認為都是郵政。也正是因為網店門店多而且分佈廣所以很多保險公司願意和郵政儲蓄銀行合作,簽約代理銷售保險產品協議。
保險公司產品銷售目前有六個渠道,銀行是其中之一。而銀行要代理保險產品去賣也必須有銀保監會批准的經營保險代理許可證,大家可以在各家銀行門店牆上都能看到。
回到題目,買的理財產品,送的保險。
有兩種可能。
第一,確實賣給你的是銀行自己的結構性存款之類的產品,為了提高銷售熱度,贈送一些短期意外險。
第二,這個可能就是多少年前一直存在的銷售誤導了,給你的就是他們代理保險公司的銀保渠道產品而已,本身就是保險,產品本身可能存在保額和現金價值遞增的情況,於是他們就強化遞增的理財效果,而說贈送的保險。典型的銷售誤導。如果不想存了可以要求他們全額退回來。
縱觀近十年以來銀保渠道的產品變化,十年前大部分銀保產品包含三倍意外身價,疾病身價幾乎沒有,如果剛好客戶意外身故那都會覺得值。像多年前安陽一個老闆買了70萬銀保產品,高速公路上身故,賠付216萬。
但是,很多客戶都是在家裡著急用錢時才發現原來是在銀行存了個保險,而不是存的定期送的保險。保險就有期限,多年前大都是八年十年的,客戶不到期去取錢只能退保,結果還賠很多錢,有的客戶一生氣就把銀行能堵了,最後銀行和保險公司協商也會全額退給客戶。太多鄉鎮客戶忍氣吞聲虧錢退保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提起來保險就說是騙人的。後來國家出臺相關檔案禁止保險公司人員進駐銀行推銷,但是,銀行如果自己內部人員少完全可以和勞務派遣公司商量讓保險公司人員掛靠照樣能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銀行大廳。總之,多年前的銀保產品確實讓很多人受到傷害。
這幾年的銀保產品規避了客戶糾紛,取消了意外保障,只是一些預定利率高的終身壽險和萬能險。基本沒任何保障,就是純粹現金價值高,對短期存款來說確實比銀行定期收益大。比如,存一萬,一次交情,一年到頭退保現金價值10300,比本金多300,就相當於一年期存款利率3.0%,比銀行同期利率高吧。不用考慮合同期限多少年或者終身,就看一年後保單現金價值。三年前第一個保單年度末現金價值大部分在300,還有350的。安邦的銀保渠道產品收益還不錯。但是前面,去年,越來越低了,每年年底到元月份是銀保產品集中上市熱潮。
如果題主到手的產品是這種現金價值比銀行利率高的產品,也別考慮啥銷售誤導了,感覺自己值就行了,當定期存款沒毛病。
-
4 # 魔獸世界紀檢委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我不是排斥郵政儲蓄銀行,因為很多銀行也都有自己的保險產品,但是據我瞭解,多數銀行賣的都是其他公司的一些理財產品,這些公司給郵政不小的佣金~很多客戶去銀行存錢不明就裡,以為在郵政買的理財產品就是郵政自己的產品,實則不然,郵政儲蓄只是負責代賣,根本不負責後期的收益和服務~通常來說,那些小公司的理財產品的收益都是不確定的,不建議購買。
我的一個親戚曾在郵局一次性存5萬,存了5年,當時那個服務員跟他說,5年之後能得2.5-3w的利息~你們覺得這個可信嗎?我這個傻帽可能給高息衝昏了頭腦,不顧家人反對,親戚硬是存了。第五年的時候興沖沖的去取錢,結果只有6032元利息,加一起56032元。他還說幸好本金還在,但是你們覺得他是划算還是虧了呢?按人民幣貶值的速度看,無論如何他都是賠錢的。
所以,我個人建議,如果要買理財,可以買一些大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收益寫在合同裡,寫在保單裡收益可觀,不建議去銀行買~
-
5 # 明亞和小雋
保險倒是沒風險,理財是真有風險
不管你是去銀行也好,去郵儲也好,買理財,或者是買保險,被忽悠的機率是極高的,
不是自己的錢,買理財變成了買保險。就是買著買著理財,發現不是這家銀行的產品。
更有銀行的員工說,她根本不相信他們自己行的理財保險產品
為啥出現這種情況?銀行、郵儲作為早期民眾存取款的地方,產生了最多的人員流量,也是公信力最強的地方。大家來來回回,頻繁往復,在這裡存錢取錢,自然對銀行、郵儲形成天然的好感。
加之,郵儲、銀行又不是公益機構,這裡也需要業績啊,就會頻頻推出各種各樣的活動,存續計劃啦,什麼保本收益理財啊,等等。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人覬覦,一來二去,這裡就會摻雜各種各樣非本行的,產品推銷。
如果僅僅是本行的理財產品搞活動,這還好。送保險,你倒是得看看它,是不是本銀行業務,另外看看,你是不是買的理財,還是變相買了一個保險?
哪怕郵儲銀行的人,不忍心銷售,萬一你碰到一個非本行銷售,這不就掉進去了?
-
6 # 王曉波頻道
1. 不是存款送保險,實質就是買了保險。大家在電視或網上可能也看到過,不少老人家去銀行存款,回家後子女發現不是存款單,而是保險單。“存款送保險”其實是銀保銷售的一種話術,記住一點: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
2. 銀行代理的保險產品是否好?銀行工作人員可能透過保險產品收益率比銀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方式來推銷保險產品,其實是迴避了儲蓄期。保險產品期限較長,通常在五年以上,而銀行存款短則一年,長則五年,收益率低是正常的。由於保險產品鎖定期長,提前退保可能會遭受本金損失,所以如果該筆資金短期需要使用,不建議投保保險產品。
3. 銀行不是熱衷於拉存款嗎?為何要賣保險?銀行會根據經濟形勢變化調整經營策略。在經濟形勢轉差的情況下,貸款壞賬率上升,吃存貸差風險較高,但賬上存款還是要給儲戶支付利息。這個時候,銀行就可以將存款客戶轉為保險客戶,一方面省去存款利息的支出,另一方面獲得保險手續費的收入。
注:文字不代表影片完整意思,請以影片為準。
回覆列表
郵政局購買的理財送保險,本質上就是保險了,銀行代銷保險產品只是換了個名字而已,理財型的保險!
來說說理財型的保險,這個風險確實不大,但是有鎖定期,這期間發生任何的事情都不能贖回,舉個簡單的例子:某理財型保險 每年交1萬元,交30年,30年後返還150%,那麼也就是45萬,非常簡單的理解就是30年以後的45萬值多少錢呢?很顯然不值多少錢,這個銀行的理財產品送保險就是理財型保險,並且期間是不能退的,以後就不要吃這樣的啞巴虧了,如何還沒買就退回來吧,不要聽銀行經理瞎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