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圳麗麗老師
-
2 # 未焱老師的程式設計課
小學生有沒有必要一天五個小時的線上課程,會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關於這個問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回答。
一、作出取捨
首先作為家長應該對孩子的線上課程作出一定的取捨,如果說孩子的五個小時網課裡面大部分是興趣班的課程,那麼我建議家長朋友可以適當的選擇幾個不那麼重要的課程,給孩子暫時停課,把更多的時間安排給文化課,因為絕大部分課外機構選擇在這個時候開線上課程無非是為了正常的給孩子消耗課時和增加機構與家長的粘合度,並且絕大部分機構是沒有任何線上課程操作經驗的,課程效果很難保證,如果線上課程效果能做到跟線下一樣,那麼家長也沒有必要選擇線下課程了!
二、安排好時間,勞逸結合
如果實在無法避免這麼長時間的課程,那麼家長朋友們可以跟老師協調一下時間,做到每兩節課之間至少有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樣可以讓孩子得到必要的休息,勞逸結合,避免對眼睛造成損傷。
以上就是我對這一問題的全部解答,其中部分內容沒有展開敘述,各位朋友有需要可以百度查閱。
-
3 # 寒石冷月
在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之下,現在全國各地不少中小學校都紛紛開通了網上教學,儘管教育部已經發了通知,不允許在開學之前開設新課,但是對於很多學校來講,全當成了耳旁風。就如題主所問,小學生有必要一天上5個小時的網課嗎?
我的答案是:真沒有必要強調小時數,而應強調學習質量。
一、一天五個小時網課,要上幾節課?
按一節課40分鐘算,5個小時至少得上7節課。如此算下來,這比在學校一天安排的課時數還要多。對於小學生來講,由於自控力相對較弱,即便是下課了,孩子能馬上離開電腦前嗎?顯然不太可能,如果家長不在旁邊管理讓孩子離開電腦前休息,恐怕有些孩子會利用課間在電腦或手機上玩遊戲。這樣一來,對孩子的眼睛確有傷害。
二、學校讓老師在家網上授課,笑話已經出了很多。
教育職能部門一聲令下,要求各學校老師網上授課,老師們只能按著學校的工作計劃安排去備課,結果很快笑話就出來了,據有不少老師反映,由於以往沒有網上授課的經驗,受網路速度的影響,學生聽課時斷斷續續,根本就聽不懂。還有的老師一緊張,連麥克風都沒有開啟,一節課就這麼白講了。如此授課,在沒有大平臺網路教室的支援的情況下,哪能正常授課呢?
三、有些小學連音體美都要搬到網課上進行,完全是在走形式。
主課受網路影響講的斷斷續續不說,有些小學連音體美也要一併安排網上授課,對於這些課大家想想,如何實施授課?如果把網路授課當成一種形式去搞,恐怕會讓老師的形像受到損害,原來情緒就很壓抑的家長,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看到網路訊號如此差,家長能不生氣嗎?與搞這樣形式化的授課,倒不如讓家長自己給孩子在網路上找教學資源自學和輔導呢。
結束語:教育必須要踏踏實實搞,在立足現有條件下,學校應該首先把網路硬體和平臺安排好,先行讓教師在網路上試講,校長和教務處的人,以及部分老師不妨先行聽聽課,體驗一下網路教室的授課特點。如果連培訓都不搞,就貿然下達網上授課計劃安排,恐怕最終會讓教師們非常焦慮,讓家長也不開心,更為關鍵的是耽誤了孩子們的有效學習時間。
-
4 # 西北雪浪狼
如果家長有條件,可以督促孩子自學,網課只是老師給學生輔導的一種方式。教育部門也想了好多辦法,這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咱們國家還沒有條件實行網路授課
-
5 # Sunny男孩Whb
我覺得小學生沒必要每天上五個小時的網課。只要在家把假期作業保質保量完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就可以了。
如果是初、高中階段的學生,即將要面臨升高中、大學,就很有必要在疫情階段進行網課學習。對於上課時間應該適當調節好,沒有必要太過於強調時間長短,主要是學生在網課學習過程中能否完全吸收所學知識。
-
6 # 心隨夢飛567580699
我說說我家的情況吧,和題主描述的一樣情況;我自我認為有必要,孩子放假時間長了學的知識會生疏,就算網路課程和書上的不一樣,但是一拿這個和讓孩子在家看動畫比你覺得哪個好呢?現在這個時期出門風險太大,誰也不願意拿一家人的生命開玩笑;孩子看了網路課也能勾起他(她)的學習心,再說了網路課程都是好學校出來的,誰也不想在網路上打自己臉不是,學校老師也需要競爭!
-
7 # 育鄰人
俗話說:”物極必反”,任何事物超過了適度的界限就會成為”禍害”。日常學習、工作中人們覺得網路非常適用,網購、資訊交流都非常方便。同時,往往因趕時髦、跟風等一系列緣由為孩子報了很多網課或者找了很多的影片學習內容。或許是您太忙沒有來得及觀察孩子實用螢幕學習的情況,疫情讓眾多家長有了長時間、近距離觀察孩子透過螢幕學習的現狀,自然會暴露出網路教學過程中的諸多弊端。
應對危機一直是社會進步歷程之中最大的催化劑,此次疫情也必將會暴露一系列社會問題,並找尋到應對解決問題的辦法。生活需要身臨其境的體驗,學習是人引導人成長的活動,是傳授思想的活動,傳授思想的活動效率最高的還是面對面的即時交付、反饋最有效,書本和網路交付方式資訊會延遲、無法獲得即時反饋。
知識是成長進步的階梯
1、集中暴露問題有助於革新教育交付方式
學校授課老師與學上之間的教學活動受課程表約束,老師什麼時間上什麼課、到哪個班級都很明確,而且課堂之上誰沒有到、誰遲到了都能“一目瞭然”,對於學生在課堂上所遇見的問題也都能及時向老師提問,同時獲得老師的解答。如果採取網路授課,那麼老師如何安排課程,比如語文老師原本要上同年級幾個班級的課程,那麼他是不是能一次性把所有班級的學生都服務到?教學活動中誰負責點名、學生有問題老師如何解答?對於未曾有過網路教學經驗的老師該如何更好的適應網路教學?
人們常說:“辦法總比困難多”,疫情隔離之下給社會生產、生活帶來了困擾。但是,化解這些困擾的努力會讓社會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教學活動同樣如此。資訊網路化的趨勢勢不可擋,教學活動自然也會順應、緊跟時代步伐,比如疫情反映出教學與資訊化之間的矛盾之後。那麼,新的教學模式會不會因此應運而生呢?比如在同一教材的情況下由“專家”統一授課,而課堂老師則作為課程疑難問題或解答學生提問、監督學生練習的補充,讓“專家型”老師的教學能量能夠為更廣泛的學生服務,突破教室邊界限制。同時,讓老師的工作更為細化,比如“專家型”老師授課,課堂老師負責課堂答疑解惑、監督學生練習,讓課堂老師成為“服務型”老師。
網路是一個好工具,它讓人們獲取資訊、釋出資訊更加方便快捷。教學活動同樣能夠藉助網路提升教學效率,比如將課程內容講授交給“專家型”老師,課堂答疑、監督學生學習交給“服務型”老師。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專家型”老師的教學服務,同時也減輕老師既要兼顧授課還要服務學生課後練習的繁重工作。
老師授課
2、教學內容網路化能夠促進教學交付方式的多元化
教學內容目前的主要呈現形式為書本和老師講授,網路讓書本與教學方式能夠透過電子螢幕呈現,這樣就擺脫了紙質書本與老師授課受教室大小限制的問題,使同學能夠隨時隨地的學習,比如歷史、生物、物理等學科就能做到歷史博物館、生物科技館、動物園、植物園 進行學習,如果結合人工智慧還能得到“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
教學活動的本質是人引導人、人點亮人、人點燃人成長的活動,教學活動最有效的組織形式就是“言傳身教”,言傳能夠透過網路實現高效、標準化,能夠大規模實現統一化和標準化。身教的過程必須透過人與人面對面的互動才能高效完成,而且孩子們集體性的學習活動也更有效。因為,人的成長活動是社會性的,每個人的成長只有放到特定的環境中才有實際價值,學習成績或者能力高低只有放到特定的環境之中才有意義,比如高考錄取分數就會因省市的不同有不同的分數線。
學習是增長智慧的綜合性活動。教學最終目的是提升孩子自身的成長能力,實施這個過程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升孩子的成長自信心。孩子成長路上會經歷諸多的困難和挑戰,戰勝這些困難和挑戰最好的方式就是擁有成長自信心相信“我能”。人類嬰兒從出生之日起就開始學習了,沒一點小進步都能使孩子受到“歡欣鼓舞”,能夠得到鼓勵的行為更是成為激勵孩子繼續前行的動力,這個動力就是自信。所以,教導孩子成長最好的方式就是發現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優點,給予適當的獎勵,獎勵就會是孩子朝著這個方向前行。人生的成長是漫長的,成長的每一刻都很重要,成長行為中那些能夠被他人肯定的行為,每個人都願意繼續保持。所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更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分享
3、教學的本質是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在作為中,老師時常教導同學要言之有物、要突出中心。那麼,所謂的物與中心又來自於哪裡呢?很明顯它們都應該是我們生活中能夠被廣泛感知的事物,比如生物學反介紹的就是我們在自然界的鄰居,讓人們能夠更好的瞭解我們的生存環境;地理學反應的是我們生活家園的方位特質與地質構造;化學則實實在在的呈現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融合反應。
學習以明智,知識改變命運。人類數萬年的進化史就是不斷創造並使用新工具的歷程,從石器、弓箭、刀斧,到今天高度智慧化的工、器具。在人類創造的“琳琅滿目”的工、器具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語言和數學,語言使人際間交流變得更加便捷,語言文字使人類文明的跨時空傳承成為可能;數學讓人際間的協作有了可量化的工具,讓交易活動有了定量的標準。語言是人際間資訊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它以語音、文字的形式呈現給大眾,而書籍則為文字最為系統的呈現形式。書籍能夠記錄人類生產、生活,如文學、哲學、歷史、宗教;能夠記錄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如生物學、地理學、物理學;能夠記錄;能夠記錄人類對於自身的認知,如心理學、教育學、解破學、醫藥學......
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幫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方便人際交流。人類的生產、生活是社會性的,每個人都必須融入特定的集體才能更好的生活,脫離了群體的人將會如塵埃般迴歸大自然。很久以前,達爾文就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弱小的動物絕對不能單獨存活。就人類身體而言,不具備單獨生活的強大能力,人類的軀體相對於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況下,人類只能對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無力的反抗。因此,人們需要做出各種努力,尋求各方幫助,才得以獲得在地球上的存活優勢。想象一下,一個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沒有任何工具。那麼,你面臨的危險處境比其他任何動物都艱難。
知識點亮智慧
人類創造活動的核心是為了求存,也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讓生產活動協作起來更高效。語言正是為解決不同人群之間的溝通交流而創立的,從“結繩記事”、“象形文字”,到今天資訊化的交流工具,這些交流工具不斷革新的唯一訴求就是便於人們交流更便捷、高效。培根: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學習是一項綜合性成長活動,學習活動根本目的概括起來主要包含:1】明理。人行之於世有順境,也難免遭逢坎坷,足夠的理論知識則是指導一個人走好人生之路的根本。就拿日常的工作來說,既有不好做的工作,也有容易做的工作,複雜的、技術含量高的工作需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來指導。2】治德。重品行、有節操、守信用是一個人精神修養的根本,而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才能真正領悟到其中的內涵,並反省自己日常所作所為。為什麼有的人會從事難度大的、高智慧的工作,而有的人從事簡單的工作,這是因為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智慧和知識,同時,對人的道德修養標準方面也有不同要求。3】習文。如果說老師是人成長的佈道者,那麼文化知識就是解開他面對各種困境時解惑明理的鑰匙。學習文化知識能讓人懂得更多的道理,獲得更多的智慧。理論指導實踐、道德指引行為、文化知識是生活更加豐盈、充滿樂趣,正所謂“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貧賤富貴不是上天註定,而是取決於一個人在學習中所累積的智慧。事實上,上天不會預定一個人的貧富,更不會讓人存在現在這種差別。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獲得智慧,才能擁有富裕的生活。
學習活動的重點是明理、治德、習文,也就是掌握認知自然、融入社會集體生活的規則與智慧,就是獲得參與社會分工協作的通行證,比如理解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規範就是為了更好的與社會協作,學習文化是為了更好的與其他同伴進行溝通。學習活動的初衷就是為適應更好的社會生活,讓人們能夠用同樣的方式、語句溝通交流,克服因語言不通而造成的麻煩。世界發展的趨勢是全球化,全球化的核心就是交流工具標準的統一,就如同當年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一樣,書同文、車同軌......
-
8 # 超人爸爸說教育
如果有地方的小學生一天上5個小時的網課,那隻能說,這個地方的教育局領導,或者學校領導,沒有準確領會教育部的意圖,念歪了經。
停課不停學的含義是什麼?教育部說了:
停課不停學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只要有助於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地區、很多學校,對停課不停學的理解就是:上網課。這是非常簡單粗暴的一刀切,是標準意義上的懶政。
對於年齡不大的小學生來說,上網課的效果,並不顯著,更何況是長時間上網課,小學生根本坐不住,長時間看電腦和手機還會損傷視力。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縮短每節課的時長、增加兩節課之間的休息時間,減少全天網課的時間,這幾種操作,才是小學生上網課的正確姿勢。
如果根本沒有相對應的方案,只是把線下換到了線上,形式上做了一個變化,還要求老師必須直播,每節課上夠40分鐘時間,留很多網路作業,那真是昏庸至極了。
結束語如果真的是一天5小時,建議家長向老師、向學校提出意見、建議,能縮短儘量縮短。如果不能縮短,想別的辦法教孩子,比如:自己教、聽別的地方的網課之類的。
回覆列表
現在是特殊時期,“停課不停學”,網上授課多半是老師在講。其次,在此之前,小學生使用其他的電子裝置的時間也不是很短吧,這反而可以減少小孩使用其他電子裝置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