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臺春曉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是傳承保護,二是創新發展,不斷讓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熠熠生輝。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北蔚縣是個傳統文化大縣,也是一個京津冀旅遊名城。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讓這顆京西明珠名揚四海。

  • 2 # 我是一個小書蟲

    用易中天的話說就是“抽象繼承”,具體方法就是做分析,找核心,去色彩,再闡釋。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既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但是傳統文化中也有糟粕,落後封建的東西,我們該如何繼承,這是華人一直以來面臨的問題,毛主席的“吸取精華,去其糟粕”,這個主導思想,具體實踐卻是一頭霧水,不知何去何從。(我這裡說的傳統文化,主要是狹義的傳統文化,特指傳統思想文化)。

    易中天先生有個提法是“抽象繼承”,面對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弄清傳統文化的特定產生環境和形成原因,把傳統文化中合理的,最核心的,帶有普遍意義的思想文化從具體的環境中抽離出來,繼承其中合理的部分,這就是所謂的“抽象繼承”。

    抽象繼承分為四條,分別是:做分析,找核心,去色彩,再闡釋。

    1 做分析

    做分析就是弄清楚,當時這種思想的觀點,結論,思想產生的背景,原因等。比如說孔子提出的“禮”主要是在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背景提出來的,而韓非的法家思想,主要成熟於戰國天下大亂的背景中。這種思想提出的環境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2 找核心

    找出傳統文化中有價值,有意義,能借鑑,能繼承的部分,比如在孔子那裡找到“仁愛”,在道家那裡找到“自由”,在韓非那裡找到“公平”。

    3 去色彩

    找到核心後,我們要把思想產生的目的和動機去除掉,即是所謂的去色彩。比如孔子的“仁愛”是維護封建等級制度,韓非的“法”是維護君主專制的統治,我們要把思想產生的具體環境和背景,這些具有時代階級烙印的不合理成分去掉。

    4 再闡釋

    把傳統文化中我們要繼承的合理部分在新環境下進行新的解讀(中國歷史上,文化的發展,也就是對傳統文化新解讀),站在現代人的立場,運用現代人的觀念,對這些思想進行新的解讀,把這些新思想連結到我們這個新的時代,新的世界。

    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用抽象繼承其中合理,有價值,有意義的部分,再用於我們的新社會,新環境,既發揚了傳統文化,又豐富了自己的大腦。

  • 3 # 楊朱學派

    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集中體現在法家思想中:

    一、以刑罰捍衛君權,奴役臣民。

    韓非謂之: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

    又曰:明主之所以制臣者,二柄也。二柄者,刑德也。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故人主用刑德,群臣畏其畏,而歸其利。

    二、三綱理論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韓非子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韓非子還提出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張——主而誅臣,焉有過!

    三、臣民是君主的狗奴才。

    韓非子認為,臣民是君主的狗奴才。大臣是: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人民是寡聞從令。

    四、推行愚民政策,實行文化專制。

    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民愚,則君以智而王”,“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

    韓非謂之::“智者不以言教,而慧者不以藏書。”,“民不越鄉而交,貴賤不向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其目的是使人民成為“有目不以私視,有口不以私言,有智不以私臆”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五、愚民、貧民、弱民、辱民、疲民、虐民,

    只說一個虐民。商鞅有曰:以奸治民,則民親制。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應改名為商鞅綜合徵。黃老學派把商鞅的虐民思想,發揮的淋漓盡致:奪,然後與;貧,然後富。天下可舉!

    法家思想是民主、法治、憲政的頭號死敵。並孕育了華人根深蒂固的奴性。正如梁啟超所言:華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

    法家思想不滅,中華民族不興!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集中在儒家、道家和楊家。以儒家為代表,進行論述。

    一、親親之愛。

    二、禮義廉恥。

    三、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見於孔子修訂的《尚書》)

    四、以禮法把君主和權力關進牢籠。今日謂之憲政。(見於孔子做經,左丘明吳起做傳的《春秋左氏傳》)

    五、把人民當奴才的暴君,必須誅殺。孔子謂之湯武革命,孟子謂之湯武誅獨夫。董子謂之湯武伐桀紂。

    六、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孔子謂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對於以法家為代表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我們要堅決鄙棄。對於以儒家為代表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我們要繼承併發揚。

  • 4 # 美好的開放

    心有執理,事有明白(心中有堅持的道理,對於事情就清楚明白了)!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明白其在生活中好處與壞處,遇事要思考是不是傳統文化適應這個道理,就可去除糟粕,留下精華了!

  • 5 # 不靠顏值靠才華

    四個字去粕存精。每個人受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接觸的人和物不同,造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同,所以對傳統文化的精粕理解不同,具體的尺度需要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把握

  • 6 # 三上詞話作者
    【按】此題為文化機構所思考。不知有人進來看不,試答如下:

    志如磐石,心若雪松,數十年如一日,發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樣的精神,堅持把學習和研究中國文化,尤其是化秀的古典文學,當作一種修行、修養的過程。只要有利於傳播文化,有利於教化民風,有利於開啟心智,甘於階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滿腔的熱情,盡能盡之力,盡匹夫之力!在技術層面,管理目標確切性與運作模式目的性統一的最大化,著重需在文化的追求與價值的創造上,依託有效的學術認證支撐,其執行機制科學,運轉措施靠前,辨別方向靈活,地毯式搜尋被疏乎遺忘的應有的和缺失的得到歸攏,使全方位的展示而彰顯領帶作用。

    對此,提出學術交流、研究、報告等,當然是在有成果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呼喚學術的良心與學術的壟斷,做些換位思考同樣重要,使利益的固化消解。

    能做得到嗎?回答參考連結。

    三上詞話_百度百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學生做網紅,做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