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新觀察

    1.農村年輕人在外打工攢點錢後,自己沒有創業,也不會其他投資,所以就回老家縣城買套房,縣城的房子相對一線二線大城市,房價相對便宜。畢竟,靠打工也賺不到大錢。

    2.人們都有落葉歸根的鄉土觀念。在外面打工,不管混的好與壞,老家還是脫離不了的情感,過年回家,老年後,葉落歸根是人們普遍的心理願望。在縣城買房,就是希望年齡大了,不能出去了,老年有個住的地方。

    3.人們的攀比心理。華人買房的觀念強烈,幾千年來安居思想深入人心,能在家鄉縣城買套房心安理得,感覺人生成功,有房在別人眼裡就是人生贏家。所以互相攀比買房,你有我也要買一套。

    5.在縣城買房,為了家庭生活方便。縣城雖然沒有大城市繁華,但具備了城市的基本功能,有初中高中孩子讀書,有縣城醫院,有政府辦事機構,有大型商場超市,有便利的交通汽車站,火車站。所以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生活方便,就在縣城買房。

    6.由於房價的節節攀升,有些人買房也是為了投資賺錢,買套房,自己可以住,也可以漲價賺錢,這也是很多人的心理。

    安居樂業,量力而行。生活是美好的,但不僅僅是房子!

  • 2 # 樓盤網

    因為生活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這樣做。

    現在樓市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年輕人都會在縣城買房,但問題是這些人在買房之後,又不會長期居住在縣城的房子裡,而是選擇去其他城市打工。房子買來了又不住,這是為什麼呢?我個人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買不起自己工作的大城市的房子。如果可以,誰都希望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裡買房,但現實很殘酷,一般來說自己工作地所在的城市,房價都比較高,並不是跑談上筆者能買得起的。所以問題就來了,就算知道自己不可能回縣城居住,但也只能選擇回縣城買房,否則就會沒有房子。

    第二點,生活裡各種壓力要求他們買房。很多人說買不起房可以不買,這種人一看就算沒面臨壓力,如果你是那種需要結婚的人,你不買房子你看還能不能結婚,還有孩子上學也需要戶口,不買房你只能把孩子送回從村接受教育。所以在這些壓力下,買不起大城市房子的人,就只能回到縣城買房了。

    第三點,外出務工才能掙錢。如果可以,沒幾個人願意背井離鄉,但問題是大部分人在老家都沒有賺錢的路子,所以就只能選擇離開老家縣城外出工作。那怕是自己已經在縣城買了房。這就是生活的壓力。

    所以歸根結底,年輕人之所以選擇買了縣城的房子還要出去工作,就是因為生活的壓力讓他們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不過隨著農村經濟的逐漸發展,未來也不是沒有機會該百年這種局面。但是這一切還需要時間。

  • 3 # 楚放

    農村在縣城買房的錢,全是從牙縫裡省出來的,尤其是幾代務農,沒什麼文化底子的人,做生意做成功的很少,大部分都是過著節衣縮食,精打細算的生活。

    俗話說:窄窩窩,吃餑餑。大高樓,喝稀粥。……說的就是沒本事還把房子看的特別重的人。

    我的鄰居的鄰居,就是從鄉下進城買房的,他們的兒子在大城市打工,已經快三十還沒有結婚,女鄰居想在當地給他說一門親,但農村他們老家,大多數到法定結婚年齡就結婚生子了,少部分沒結婚的女孩兒和他們兒子一樣,人家也沒打算回來。

    “聽說城裡姑娘快三十沒結婚的多的是,妹子有認識的給我兒留意一下,我們在附近買樓了。”這是女鄰居的原話。

    我很少見到他們,一是因為我不上班的時候也要接送孩子沒時間站路口,二是這夫妻倆像陀螺一樣玩命兒上班,身兼數職,也實在難得一見。

    他們住在離我不遠的平房裡,也是為了給兒子上縣城找媳婦買的,後來聽說“城裡姑娘喜歡樓”,又買了樓,買的樓離他們住處三公里。我是有一天上公廁時遇見女鄰居,這才被她一把抓住,帶到屋裡聊天的。

    家裡簡單的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光看屋裡陳設,很難想象他們是在縣城有樓房的人。床鋪上半新不舊的被子,枕巾還是八十年代的。桌子上擺放著粥和鹹菜,煤氣灶是單灶,沒有抽油煙機,桌子和板凳都開裂了。油光光的,一看就用了很多年。而且……他們沒有衣櫃,臥室擺著兩個掉漆掉得看不出顏色的木頭箱子,想必是用來充當衣櫃的功能。

    “家當都放老家了嗎?”我疑惑地問。

    “哪兒啊,都在這兒哪,這不是買樓差點兒錢,把老家房子賣了嗎?尋思兒子若在縣城結婚生子 ,我們老兩口也回不去了,就住這縣城的平房裡幫他們帶帶孫子。我們倆都沒上過什麼學,只能打工,這些年能省則省,一分一毛攢下來,就等著兒媳婦進門,她喜歡啥傢俱 我們就只管掏錢讓她去買。”

    “真能吃苦。”摸著已經起球抽絲掉色薄如紙的床單,我忍不住感嘆著,

    “啥也不會,連二維碼都不懂,趕集賣東西都賠錢。我早上四點起來去早點攤做小工,九點到家睡一會兒覺吃點兒飯,下午兩點去附近飯店串串刷碗,到十一點才下班,這一天才賺不到150塊錢,孩子他爸在工廠三班倒,不上班時負責家裡採買裝修繳費……老了反應慢,說不定哪天人家就不要了,這輩子沒啥大本事,就靠打工一毛一分的硬攢下來,我平時連個雞蛋都捨不得買,太貴了,這要在我們農村老家的大院子,養幾隻雞,種一院子菜,啥都不用花錢還能吃的不錯,可是鄉下沒有這麼多打工機會啊!”

    “你兒子不回來,有合適的也沒辦法相看啊!”

    “沒事兒,你只管找,我兒子聽我的,他在外終究是扎不下根兒來,就為了多賺點錢,他在單位住宿舍吃食堂,週末回家,結婚了我們老兩口給帶孩子,啥也不耽誤,我們買了商業養老保險 ",自己打工自己繳費 不拖累他們小兩口,還能給他們攢個車錢。”

    一家三口,男主人三班倒一個月有二十天不在家睡,女主人打兩份工一個月只有兩天白天在家。唯一的兒子遠在二百公里以外的城市生活,住集體宿舍,吃食堂,只為了多攢點兒錢。在縣城買樓卻誰都沒時間去住,這就是現實啊!問問我們自己那些上班的日子,孩子在託管班,天明就送去,自己打工到華燈初上,天黑了才回來,家裡又有幾個人,不睡覺的時候又能待幾個小時呢?

  • 4 # 吃瓜群眾協會

    縣城工作機會少,大部分工作工資偏低,所以選擇外出打工。

    我老家的一位同學就是這種情況,老家在我們村上,他父母在廣東打工多年,這位同學初中畢業後也跟著父母去了廣東打工,由於文化水平不高,選擇了進廠。在外打工多年後,然後也掙了一些錢,18年回到老家縣城貸款買了一套房,每個月還著貸款。這位同學說縣城工作不好找,工資也低,所以外出打工。

    他們家每次回來呆不上半個月,一家人又會外出打工。縣城的房子一年當中,實際居住時間不超過一個月,屬於長期空置。

  • 5 # 莞漂飛鴿

    在農村,年輕人總想在城裡有一套房,看到別人在城裡有房有車,覺得自己沒車,面子也過不去。貸款買了房又要貸款買了車,身上的壓力如同巨石般。大多數農村年輕人的收入都來自工廠,老家縣城工廠工資又太低,工資稍高點的每月四五千元,那不知要加多少班,一個月都難得有一天休息,要快速還清債務必須外出打工。外出打工要比老家掙的多點,也比老家打工要輕鬆些,機會也多。

    所以會選擇和父輩一樣,走出去。

  • 6 # 山居慢時光

    在縣城中心小區裡買了一棟小樓,如今,15年過去了,一共來過六次,在這棟房子裡呆過的時間加起來還沒超過兩個小時。

    這是我的經歷,也是目前很多人的現狀:農村的年輕人好不容易在縣城買了房子,卻又和父輩一樣,繼續外出打工。

    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我想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在作怪。有錢先購置房屋田產,有房有田才算是有家。

    第二,攀比心理,農村攀比心理非常嚴重。鄰居們有人在城裡購房,成為了“城裡人”,馬上就有一大批人不甘落後地效仿。

    第三,縣城購房這是農村男青年能娶到老婆的標配。現在農村人在城裡沒套房,名下沒臺車,連相親的資格都沒有。

    第四,房子有了,外債高築,下一步就是去更大的城市,和父輩一樣去打工了。呆在縣城,是沒能力供房貸和車貸的。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原因呢?你來補充。

  • 7 # 好學弓長張

    我回答幾點:

    一,農村年輕人在縣城買房了,這不假,但全款的少之又少,大部分按揭,月月房貸逼得緊。

    三,個人的從眾心理和虛榮心,再加上丈每孃的壓力,年輕人好不容易結了婚,早已是掏空幾代錢包,壓力山大,不想出外打工那是由不得你。

    四,創造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動力,建立偉大事業是每個有志青年的理想,年紀輕輕,有什麼理由蝸居斗室,不思進取呢?

    五, 縣城周邊資源少,年輕人買房是為了結婚,是剛需,是“房住不炒”的真正履行者,不是炒房客,沒必要也沒條件享清福,他們是揹負三座大山䟡礪前行的人。為了生活,到大城市,甚至出國打工也是稀鬆平常。

    六,說到底,還不是為了還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均溫度零下270℃的太空,為何空間站的散熱卻成了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