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金木火
-
2 # 測繪地理資訊研究
馬其頓方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戰術進步,但大兵團作戰機動性差,當時馬其頓方陣主要是解決打戰時混亂不堪的狀態 。
馬其頓方陣,是一種早期步兵作戰時的戰術,希臘重步兵方陣的改良方陣。在荷馬時代以前,步兵打起仗來像一窩蜂似地雜亂無章,所以,具有嚴格陣法的馬其頓方陣能輕易地打敗數量上佔優勢但較混亂的敵人。
自公元前333年的伊蘇斯之戰和公元前332年的高加米拉會戰以來,馬其頓方陣的威名傳遍了古代地中海區域,馬其頓的敵人提起馬其頓方陣就會感到顫慄,因為亞歷山大大帝使得方陣變成了一種傳奇:他是不可戰勝的。馬其頓方陣,是一種早期步兵作戰時的戰術。在荷馬時代以前,步兵打起仗來像一窩蜂似地雜亂無章,所以,具有嚴格陣法的馬其頓方陣能輕易地打敗數量上佔優勢但較混亂的敵人,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戰術上的創新。古代戰爭同現代戰爭一樣,戰術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馬拉松之戰希臘人之所以大勝波斯人,主要就是在戰術上佔了上風。
古希臘世界中的早期戰鬥模式主要是由貴族出身的戰士們之間進行的單兵格鬥戰。隨著盔甲護具逐步從皮革制過渡到青銅製,士兵們的防護力得到了增強,但動作卻變得愈加遲鈍。特別是古希臘軍隊廣泛裝備的青銅圓盾沉重無比,必須以數道皮帶綁縛在左臂上才能支撐得住,使用時甚為不便且只能防護身體的左側面。
為了克服上述缺點,在軍隊的主力轉為由非職業軍人出身的有產市民構成後,為了互相掩護缺乏防護的身體右側並有效地進行戰鬥,方陣戰術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應運而生。
公元前418年,斯巴達人在曼丁怪亞戰場上為了使喚方陣步伐整齊,還專門建立了笛子隊,步兵們踏著笛子的節奏而緩慢地前進。
公元前4世紀,方陣戰術在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繼承者亞歷山大的時代發展到了頂峰,基本隊形變為手持6米長槍的16人縱隊、並有騎兵和排成鬆散隊形的輕步兵掩護配合。各兵種有機結合成原始的多兵種混成部隊,在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在亞歷山大死後,馬其頓方陣仍舊作為最強的步兵戰鬥隊形君臨於戰場之上,但亞歷山大創造出來的諸多戰術卻沒能得到繼續發展,反而停滯不前。步兵裝備變得更為沉重、機動能力進一步退化;而本該掩護方陣側翼的騎兵部隊卻反而被削弱了。後來,馬其頓王國和他們的方陣敗給了羅馬人和他們的無敵軍團。
對於歐洲來說,這種戰術是一種極大的進步。不得不提的是,在春秋之前,中國的戰爭也是車戰。但是隨著戰術謀略的發展,中國古代戰爭開始走向靈活。
比如孫子兵法之類的兵書,是中國古代祖先用兵佈陣的集中體現,早就逃出了方陣那種呆板。
我們可以做個想象,亞歷山大時期剛好處於戰國,若他們攻入中國,遇到強大的秦國,應該會敗得很慘。
-
3 # 叉虎
馬其頓方陣,是一種早期步兵作戰時的戰術,希臘重步兵方陣的改良方陣。公元前4世紀,方陣戰術在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繼承者亞歷山大的時代發展到了頂峰,基本隊形變為手持6米長槍的16人縱隊、並有騎兵和排成鬆散隊形的輕步兵掩護配合。各兵種有機結合成原始的多兵種混成部隊。
中國古代為何很難出現類似馬其頓方陣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中國古代早起戰爭都是貴族間的格鬥,兩軍對壘,擺兵佈陣。到了到了春秋末期,周朝禮樂制度土崩瓦解,各國之間都不按照禮儀的規定去作戰。到了後期各種兵法、戰術的出現更是打破了這種形式的陣法。
2、馬其頓槍兵方針只適用於平原沙地展開,在攻城戰或守城戰中,只能當用於城門對戰,上了城牆就廢掉了。而在古代中國,打仗的地形非常多,孫子兵法中把戰地分為九種: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所以如此多的地形,馬其頓很難適應於中國。
3、熱兵器的出現與使用。古代中國,自火藥發明以後,利用火藥作為殺傷源的武器逐漸研製出來,並應用於戰爭。火器即利用火藥等的燃燒、爆炸作用或發射的彈丸進行殺傷和破壞的兵器。古代火器主要包括火箭、火銃和鐵火炮等。火器的威力和破壞力遠大於冷兵器,因而繼冷兵器後逐漸成為古代戰爭的主要武器,方陣就更難發展。
-
4 # 真誠地看著你
春秋戰國時期就是方陣打仗。後來,戰術為王,伏擊、夜襲、火攻、水攻……很多時候,戰鬥爆發突然,你來不及佈置複雜陣型。
-
5 # 鬼影問道化真身
中國上古時期,也採用步兵方陣作戰。後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中國的車馬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以及強弩的出現,導致步兵方陣作戰,遇到了剋星。
自此,步兵方陣作戰,退居次席了。
步兵方陣,無力單獨面對各類戰車與強弩的聯合攻擊。因此,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步兵方陣就淪為了眾多戰術手段之一。
由於步兵方陣在很早的時期,就在中國古代戰爭中,退出了主要戰術模式的行列。因而華夏很早就誕生了各種步兵戰法丶步兵陣法,進而誕生了令世界為之側目的各種兵法。
華夏的進步,導致了一種人類族裔遷徙現象。那就是,華夏將一個又一個的族裔趕出了東方世界,而那些被趕走的族裔,一路向西碾壓過去。之所以如此,就是他們從華夏文明中,汲取了先進的戰爭經驗。呆傻而單一的步兵方陣,只有被碾壓的份。
步兵方陣在華夏軍事史上,保留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在特定情況下,步兵方陣戰術,還是能起到良好效果的。
華夏完全捨棄兵步方陣,發生在蒙古汗國崛起之後。當步兵方陣,遇上善於騎射的草原輕騎兵後,就顯得不堪一擊了。
明朝有了火器,步兵方陣對上火器,那就猶如遭遇到了屠殺。自明朝始,步兵方陣戰法,就徹底在華夏消失了。
-
6 # 有時聊人文歷史
根據歷史記載,漢朝時期,漢朝計程車兵曾經和馬其頓方陣交過手,漢朝士兵擊敗了他們。
希臘重步兵概述:
馬其頓方陣是典型的希臘重步兵。這是西方軍事概念。具體的說就是重甲步兵。這種士兵盛行於古希臘—古羅馬時代。馬其頓方陣的典型武器是長矛與重盾。長矛可達6-7米,重盾用銅皮包裹。重步兵由120-130人左右的重步兵組成一個連,2個連組成一個256人的營。方陣縱隊為8排、16排、32排,以8的倍數加倍。(現在數字時代的8-16-32,128-256進位制很可能來源於古希臘時代的方陣數列)1000人左右組成一個團,大概由4000人左右組成一個重步兵師。歷次投入實戰的重步兵通常為1-2萬人之間。除去重步兵方陣之外,必須配備輕步兵(散兵)和騎兵。
行進:
重步兵是日常嚴格訓練的職業化軍隊,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說他們個個武藝高強。重步兵行進時為稀疏隊形,前後間距為1.96米。重步兵是可以跑步前進的,他們的重盾可以向背書包一樣掛在肩膀上。在敵人的弓箭射程之外,一個萬人的重步兵方陣跑步前進,發出怒吼,往往可以直接把敵人嚇跑。
突擊:
重步兵方陣並不是直線進攻,而是斜向前進,這是因為他們的進攻武器集中於右手,斜向前進攻擊可以最大限度發揮進攻優勢。在進攻時,前後排士兵的間距為30釐米。基本可以說是人貼著人。前幾排士兵的長矛向前伸出,第一排士兵至少可以得到五支長矛的保護,保護縱深為7米。後排士兵高舉起長矛,形成密集的矛陣,可以阻擋對方投射武器的進攻。
重步兵並不是關鍵打擊力量,他們的主要作用是消耗敵軍。進行肉搏戰時重步兵方陣的前排很難被擊垮。這時候發動騎兵打擊敵軍側翼,將敵人擊潰。
地形:
重步兵方陣是在希臘半島發展起來的,他們適應的地形多為海灘、河岸等較為平坦的地區。在起伏地形地貌下,或者是灌木叢地區,重步兵方陣的威力會大打折扣。這個時候,往往依靠散兵或者騎兵進行進攻。重步兵轉為防禦。
戰國概述:
戰國時代戰爭分為內線和外線。內線是冠帶華夏各國之間的戰爭,外線是冠帶華夏與匈奴之間的戰爭。在當時,馬鐙尚未普及,匈奴騎兵的優勢尚未確立,所以對華夏的威脅遠沒有漢朝時期嚴重。
戰國之間的戰爭主要發生在華北,戰爭規模以數十萬人為單位。在這樣大的戰爭規模中,具體兵種的作用相對弱化,決定戰爭勝負的是戰略層面。
秦軍:
兵馬俑出土了大量秦軍武器試樣與實物。秦軍主要由車兵,騎兵,步兵組成。車兵主要用早期河曲馬,騎兵主要用蒙古馬。秦軍車兵主要由馭手,矛兵,弩兵組成。
兵馬俑坑出土了長達3.5米的長矛,說明秦軍軍陣中有類似的長矛兵。秦軍重視弩,兵馬俑坑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弩機與青銅箭簇。尤其是三稜箭簇,可用於破甲,對重甲步兵很具有殺傷力。
趙軍:
趙軍最有名的是胡服騎射,即採用匈奴的弓騎兵作戰方式。主要是針對匈奴騎兵作戰使用。趙軍同時面對北方的匈奴與西方的秦軍,在邊境修築了大量長城進行防禦。
漢朝擊敗郅支的戰爭那麼,重步兵方陣和中國軍隊交手過沒有?答案是基本肯定的。之所以說基本肯定,是因為漢朝擊敗的並不是主力重步兵方陣,而是一支僕從軍。
歷史記載,陳湯,甘延壽冒用漢朝名義擅自遠征郅支單于,在單于營地發現了重木城,即用木材構築的堡壘。同時發現了守城士兵有采用鐵甲魚鱗陣的重步兵方陣。最終陳湯擊敗了北匈奴軍隊。有歷史學者認為,匈奴是不會鑄造重木城的,建造木質堡壘是典型的古羅馬軍團的做法。而採用重盾防禦的軍陣也是典型的羅馬軍團的戰法。故而有人認為匈奴手下曾經出現過一支古羅馬軍團的僕從軍團,陳湯無疑擊敗了這支僕從軍。而古羅馬歷史中的確有失蹤於東方的軍團。
近年來,西方學者認為甘肅金昌的一些家族就是那一支使用魚鱗陣的古羅馬士兵的後裔。但是這個說法極具爭議性,多方各持己見,至今沒有定論。
結語重步兵方陣並不是獨立出現的。它首先需要希臘自治城邦公民社會的思想、哲學支撐。每一個希臘重步兵都是希臘的公民,他們自覺為城邦效命,以捍衛希臘的文明為戰鬥意志的源泉。只有產生這種捍衛文明的榮譽感,才能產生高度一致的紀律性與團結精神,重步兵方陣才能存在。這在非希臘地區的社會中不太可能出現。比如亞歷山大東征的後期,馬其頓士兵遠離故土,就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厭戰情緒。
重步兵方陣的另一個核心技術是金屬鑄造技術,無論是希臘頭盔與肌肉盔甲,都是典型的板甲型別,這是西方特有的產物。而東方以秦軍為主,作戰盔甲主要為更為輕便的札甲和鱗甲,除去心臟部位,秦軍盔甲的其他地方很少出現板甲。秦軍也很少使用重盾。
投射武器的差異。希臘羅馬軍隊的主要投射武器中包含標槍,這是專門為了對付重盾而存在的武器,標槍可以掛在重盾上,讓持盾士兵不得不扔掉重盾。而秦軍弩箭中有大量的三稜箭簇,這種箭簇是專門用來破甲的。當然,能否射穿希臘盔甲不得而知。
地緣上來看,古代亞歐大陸西部的軍隊東征東亞從來沒有成功過。帕米爾高原與塔克拉瑪干沙漠兩大屏障會造成大量軍隊減員。而北亞草原之上,則是如狼似虎的遊牧民族。所以希臘重步兵是不可能與中原軍隊交手的。
-
7 # 煙郭說歷史
先秦以及先秦之前,中國是存在這樣的方陣的,比如秦軍方陣,那時候地盤小,國土面積不大,又在平原作戰,所以會有這樣的戰陣,後來春秋戰國時期,這時候其實是方陣和其他陣型並存的。
平原作戰會用到這樣的方陣,但是中國地形地貌複雜,軍事戰爭發生地的環境地貌千變萬化,所以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戰法,而這種方陣隨著秦朝一統天下之後逐漸被淘汰。
因為秦朝統一六國之後,國土面積變大了,地形條件也複雜了,比如秦滅巴蜀,就用不上這陣型,後來秦朝統一天下後對西南地區以及南越的作戰,也是地形複雜多變,這種陣型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到了漢朝,主要對付匈奴,這時候戰陣在騎兵衝擊下,沒有優勢,所以漢朝開始大量訓練騎兵團,霍去病千里奔襲匈奴就是在不斷的創新。
回覆列表
因位我們華夏民族真的是太偉大了,是一個極具智慧的民族。行兵打仗,排兵佈陣要綜合考慮地形、敵我兵種、人數等因素,而馬其頓方陣只是早起步兵作戰的一種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