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甜脆大蘋果
-
2 # Lady聊聊
從速溶咖啡進入商業咖啡時代後,品牌主義經自媒體的大肆渲染開始迅速膨脹。咖啡成為了繼穿衣、汽車之後更為直接且階級分類更為清晰的,一種用於認知別人和讓別人來認識自己的途徑。
比如:Apple配Starbucks是小資女,雕刻時光配無印良品是文青,Caffe Bene配HERA是網紅,朋友聚會去Maan Coffee,商務社交去The perfect cup。
這樣的分類方式透過自媒體滲透進人們的觀念裡,從而被用來定義原本無價的生活,這似乎也成為了咖啡在中國的一種本土文化。
攀比、虛榮、裝逼、喜愛、社交,來到咖啡廳的人不只是為了喝一杯飲料。
在飛速發展的中國,星巴克就是時髦,就能被用來裝逼的高階形象或許還能再維持幾時,可隨著消費者眼實與追求的提高,為品牌而痴迷的消費購買力將逐漸削弱。
此時的咖啡店也的確該拿出點新鮮的來滿足更加精明的消費者。那時,你再用咖啡來裝逼,不單適得其反,而且就真的有些out of fashion了。
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時候,人民生活水平還不高,又正是歐美日韓文化如日中天的時候,對咖啡的瞭解和喜愛,可能成為判斷一個人接觸西方文化多少的一個標杆,能坐到咖啡廳,跟服務員說一聲:“威特兒,給我來一杯82年的卡布奇諾”可能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也可能表明這個人經常接觸富裕社會,是個地地道道的中產階級。
但是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會從國外友人見面選擇麵館的型別判斷他們的階級層次,沒準老外會覺得能坐在敞亮的麵館,說上一句:“老闆,來碗麵,多放辣子多放蒜,克里馬擦”是一件倍兒有面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