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25880180828

    要學會如何表現生活,首先需要如何做人,不同的文化底蘊會影響你如何做人。多查閱資料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水平,作為藝術者要有自己的審美,不能是是而非,平時多仔細觀察生活中的細節,眼睛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有了科學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再加以自己的想法,你就有可能做出屬於自己的成績。 每個人對生活的觀點不同,角度不同,故此看法不同。發揮你的想象,品味你自己的生活。表現手法因人而異,如果想找老師,其實就是你自己的眼睛和你的心。堅持先看後想的唯物主義原理。

  • 2 # 郭懂恩15755811800111

    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渴望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充分展示個人風採。但我們要注意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的表現要恰如其分。

    想想我們心中那些可愛的人,常常是不完美的。

      要明白,自己在所有方面、每時每刻都超過別人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會時刻生活在疲憊之中,同時也會讓別人產生壓迫感。

    因為這樣做不僅是在表現自己,也是在壓制他人、否認他人的存在和價值。“做得好”不是故意表現出來的,不是演給別人看的。需要我們紮紮實實地去做事情,自然而然地去表現。或者說,當我們不刻意去裝扮、表現自己的時候,才是最佳的表現。

      現代人比較注重人際關係的技巧,卻最容易忽略人際交往的基本的原則:平等與相互尊重。如果在人際交往中,總想透過高超的技巧來戰勝別人、征服別人、壓制別人的話,結果經常是事與願違,造成身邊的人都紛紛離去,不再與我們做朋友。

      一種有效的做法是:在自己爭取表現機會的同時,也要注意給別人機會。 不僅要當一個發言者,也要耐心傾聽別人,讓人感到被尊重和接納。人的尊重和價值是在人際互動之中實現的,而不是自己獨立表現的結果。

      此外,還要注意對別人的講話及時迴應,並對他人說得好的地方給以肯定和鼓勵,哪怕只是一個會意的微笑。當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相悖時,我們也要先肯定他說得好的、正確的方面,再談自己的觀點,並隨時注意別人對此的反應和想法。

    如果看到別人有話要說,一定要讓他表達,然後自己再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農產品很多三農達人都在同時推廣,請問是不是有專門的推廣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