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雲鵬的歷史小課堂

    這鍋不該完全由趙匡胤背。而應該由複雜的時局承擔主要責任,原因有三。一、五代亂世之際軍人跋扈囂張為所欲為,已成威脅時局穩定的毒瘤。

    因此,宋欲長治久安,就必須打壓軍人之勢力。

    二、宋朝興起之時,時逢周邊異族的封建化政權崛起之際。

    宋朝與之對比並無絕對優勢,遠非雄漢盛唐之際的周邊環境了。

    兼之號稱北疆鎖匙的幽雲十六州被遼國佔據,致使宋朝喪失了依託險要抵擋遊牧騎兵之優勢,從而處於被動挨打之境地。

    三、宋朝之軍力屬於典型的越往後來越靡爛之勢。

    而這卻又與政治腐朽官僚腐敗貪婪息息相關。

    各級官僚的吃空餉、喝兵血、混日子,致使原本精銳善戰北宋政府軍之主力(禁軍),逐漸蛻變成了一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甚至連花架子都算不上,因為許多部隊缺額相當嚴重!

    其實,在宋太祖趙匡胤統治時期,儘管一直在削弱統兵舊將之權力,但卻並未放鬆過對禁軍的選拔與訓練。

    當時,宋朝政府規定各地要把能打仗、很強壯計程車兵都送到京城充實禁軍,餘下的老弱殘兵算做維護治安的地方軍(廂軍)。

    宋朝禁軍的佈防多少有些類似清八旗,亦是一半駐紮於京師,一半駐紮於重要地區。

    起初禁軍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強勁的,所以宋太祖和宋太宗弟兄二人,才得以掃滅地方割據逐步統一全國,即使是“高梁河之戰”的慘敗責任也不再禁軍,而應由宋太宗的瞎指揮負責!

    宋朝中朝以後,能打的禁軍除了同西夏對抗的“西軍”等少數部隊以外,其他部隊多已朽爛不堪。

    而隨著宋仁宗時代的“范仲淹變法”的失敗,和宋神宗時代的“王安石變法″的事實上的失敗,導致宋朝有識之士的革除弊政富國強兵之夢想落空!

    此後,宋朝之積弊日深,而昏君宋徵宗上臺之後,在奸臣蔡京等人的慫恿下又把疲憊不堪的國家折騰得奄奄一息,北宋王朝的大廈雖尚未倒卻已經承受不了外力的衝擊了!

    可是統治階級卻毫無自知之明,不想著自我救贖,反而夢想與虎謀皮——與金人達成聯合滅遼的海上之盟,然而旋即步遼國滅亡之後塵……

    總之:不能把宋朝軍力弱之過錯完全歸咎於趙匡胤。宋初形勢有多麼複雜,主政者做出的決策就有多麼複雜!

  • 2 # 山中微塵

    宋朝弱的不是軍隊,弱的是國家,弱的是皇室,弱的是皇帝的意志!

    回答這個問題,如果簡單地從表現來看,是沒有辦法深刻地瞭解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宋朝的軍力真的很弱嗎?為什麼會給人一種宋朝偏弱的感覺?

    我想像我這樣的小史迷也是很糾結的,於是開始翻一些書籍資料,參考一些觀點,看看自己能不能體會其中的深意!

    配圖-楊三郎

    首先我們來看看宋朝的對手是哪些?

    我們知道宋朝是是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之後建立的,彼時的宋朝還只是一個矗立在各種紛雜勢力之中的一個政權,當時還有南漢、後蜀、南唐、吳越、北漢等等!趙匡胤從此開始了他征戰四方的人生,他先後滅了荊湘勢力、後蜀、南漢,隨後又征服了南唐、吳越等地,是他結束了始於唐末五代十國的動亂!

    但是你以為一統中原各小國就高枕無憂了,那你就太幼稚了,此時的契丹,已經發展壯大,它佔有了內蒙、外蒙、東北大片的土地,此時的契丹已經是強大的遼,其實在後晉時期,遼就已經有了覬覦南下的苗頭

    後晉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而北宋皇帝趙光義開始,他就開始了與遼交戰,爭奪失去的燕雲十六州!

    配圖-宋太宗

    北宋與遼之間發生了哪些戰爭呢?

    高粱河之戰:宋滅北漢之戰後,宋太宗領兵十萬,出鎮州,破沙河,進幽州。沒想到太宗被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誘使,深入敵後,最後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被北院大王耶律休哥援兵夾擊,慘敗而歸!

    滿城之戰:遼景宗耶律賢果遣派燕王韓匡嗣等人率軍攻滿城(今河北滿城),這次宋軍集中所有兵力攻擊遼軍,致使遼軍大敗,殲敵萬餘人!

    雁門之戰:遼軍攻打雁門(山西代縣)宋將楊業偕潘美南北夾擊遼軍,再次打敗遼軍!

    瓦橋關之戰:遼景宗親率大軍進攻瓦橋關(今河北雄縣),遼勝宋敗,宋軍退守南易水。

    後來遼景宗多次領兵攻打滿城、雁門、府州,都被宋軍打敗,遼景宗死後,聖宗耶律隆緒繼位,但此時的遼重心不在南下,而在東北方向的女真、高麗!

    宋遼之爭

    岐溝關之戰:雍熙三年,宋太祖看到遼帝年幼,蕭太后攝政,內部有點矛盾,以為有機可乘,於是舉兵北伐,這次他兵分三路,西、中、東三路軍,分別由潘美、楊業領領西路軍出雁門,中路軍田重進出飛狐(河北來源),東路則有曹彬摔十萬主力出雄縣!

    中路西路還算順利,但是東路軍遭到了阻礙!蕭太后坐鎮幽州,親自指揮,集中其優勢兵力打敗了曹彬,致使主力喪失優勢!曹彬改攻為守,中西路軍遭慘敗,西路軍將領楊業被俘!可以說這是一場慘敗!

    後來又發生了很多次戰爭,直到宋遼簽訂“顫淵之盟”兩國才算安定下來!總體來看兩國實力相當,誰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配圖-宋徽宗

    宋金之間也發生了很多戰爭,歷時24年

    話說宋遼打了好些年,宋沒有奪回土地,還被迫簽訂了和平條約,於是宋金之間搞起了聯盟(金長期受到遼的T治,早有自立之心),於是跟金又簽訂了“海上之盟”約定同時出兵攻打遼!

    到了約定日期,金起兵攻打遼,但是此時的北宋受到南方方臘起義的拖累,沒有辦法只能先平叛再做打算。拖拖拉拉猶猶豫豫的好久,最後金一路往南打,把遼打得落花流水,此時宋想趁著遼受重創,來撿個便宜!沒想到童貫十萬兵馬被遼的殘兵敗將打敗,從此金徹底地看不起北宋了,燕雲十六州你也別打了,我打下來你拿錢來贖回期!就這樣,宋朝的臉面被人踩在地下摩擦!

    金看到宋朝這麼孱弱,於是起了歹心,於1125年一路南下,打到北宋首都,這就是歷史上讓漢人提起就難過的靖康之變,兩個皇帝和皇后被抓了!

    宋金之爭

    南宋是一個腐朽到沒藥可救的國家!

    南宋其實也不是說軍力差,是皇帝根本就沒有心思收復故土!為什麼宋朝給人以這麼弱,就是跟宋朝的皇室有很大關係!

    北宋、南宋皇帝不會用人,遇事就跑,這是給人的第一感覺,你說一個皇帝遇到戰爭總是退卻,怎麼可能給人信心呢?

    當初北宋與遼之間的“澶淵之盟”要不是寇準阻止皇帝放棄,逼他親臨戰場,那也是很難說打的贏。到了南宋就更加的讓人大跌眼鏡!紹興之戰時,金兵把宋高宗攆到海里去了,嚇得腿腳發軟!

    配圖-宋將岳飛

    要不是宋朝出了一些有血性的悍將,宋朝早被滅亡了!宋朝還有一個讓人瞧不起的地方就是重用宦官佞臣!特別是到了北宋後期往後,啟用文人,壓制武將!這也就是為什麼宋朝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總是關鍵時刻吃敗仗的原因!岳飛、韓世忠等人雖然有心救國,奈何朝中太多朽木,沒有辦法扭轉乾坤!

    再後來南宋面對元蒙、西夏,武將在拼命,文臣在搗亂,總是拉胯!我個人認為,宋軍並不弱,弱的是國家,弱的是皇室,弱的是皇帝的意志!

  • 3 # 大憨說

    一個王朝軍事力量的強大與否,制度僅僅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

    首先,趙匡胤在建立宋朝時,其南北方仍存在許多割據勢力。“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爭是發生在“杯酒釋兵權”和一系列軍事改革之後的。在趙匡胤的領導下,宋朝新型軍事力量爆發出了與周邊割據勢力相比明顯高出一層的軍事能力。最明顯的一次戰例就是宋軍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滅亡佔據天險的後蜀的軍事戰爭,即使到趙匡胤執政中後期的滅南漢、滅南唐戰爭,宋軍也基本上算是所向披靡的。就算是面對遼軍,趙匡胤領導下的宋軍也是勝多負少。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其次,軍隊的成長和最高軍事統帥的軍事才略高低是密切相關的。縱觀北宋一朝,宋太祖以下就沒有一位可以算得上真正雄才偉略的皇帝。真宗以後的安逸皇帝暫且不說,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的軍事能力就值得懷疑。公元979年,宋太宗傾國之精銳親征北漢,在成功滅亡北漢後,又輕率發動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徵遼戰爭,結果在高梁河之戰之中慘敗;公元986年,宋太宗發動“雍熙北伐”又再次失敗,北宋軍隊精銳喪失殆盡。這兩場戰爭的失利,對北宋軍事力量所帶來的影響堪比後世明朝的“土木堡之變”。宋遼軍事力量發生翻轉,北宋北方的軍事戰略由主動防禦被迫轉入被動防禦。另外,這位宋太宗還提出“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唯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的觀點。因此自宋太宗以後,北宋的對外防禦政策一直都是“守內虛外”。這種防禦政策固然能夠避免國內發生重大的叛亂,但是卻造成了一旦對外防禦失敗,就只能是議和妥協,苟且偷安。

    宋太宗趙光義

    總的來看,趙匡胤的一系列的軍事改革措施,有力地加強了中央集權,尤其是加強了皇帝對於全國軍權的有力控制,徹底改變了自唐朝末年以來藩鎮割據的狀態,併為後世發展造就了相對和平的內部環境。雖然北宋一朝的軍事力量自宋太宗趙光義之後無法擺上檯面,那也不能全部由宋太祖趙匡胤來背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羅,C羅,伊布,迪馬利亞,裡貝里,內馬爾,都是貧民出身,中國球星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