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uattroporte299

    那討飯的,走千家不如走一家,意思你碰到個大戶人家,在大方一點,你跑千家討沒得一家多,拜年的話,這詞語用不上!

  • 2 # 農人解說

    農村拜年,為什麼有老俗話“走千家不如坐一家”?照這樣豈不一天只能拜一個年?

    自古以來,咱們都有拜年的習俗,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有的地方還行跪拜之禮,拜年時講一些祝福語,祝長輩福壽安康,萬事如意,長輩也會把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晚輩,而同輩之人見面,也要互相行禮,說上幾句好聽的,慢慢的,拜年,成了過年親戚之間彼此來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可老話“走千家不如坐一家”是何意呢?

    這句老話,原本並不是用在拜年這樣的背景下,而是用在求人辦事,也說成“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最熟悉的應該是西遊記裡的一段對話“實不瞞你說,我家老小六七口,才淘了三升米下鍋,還未曾熟,你且到別處去轉轉再來。行者道:古人云,走三家不 如坐一家。貧僧在此等一等吧”

    行者這是化緣,用在普通人身上,這就是窮困潦倒到討米吃了,所以這句話在後世多用於人們在遇上困難,尋求親朋好友的幫助,三或者千都是虛數,多的意思,就是告訴人們,當你遇到困難,去求人幫忙,到處找人,不如找一個是一個,認準一個求一個,不要心不在焉到處亂走。

    從人的心裡角度來看,如果第一家沒有幫助你,那麼第二家不幫你的可能性會增加,隨著你走的人家越來越多,獲得幫助的可能性就越來越低,這叫“破窗效應”,啥意思呢,就是說如果一棟樓,一塊玻璃碎了,沒人去補,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玻璃爛。所以,求人幫忙,第一家一定要認準,找一個靠譜一點的,這就是走千家不如坐一家的由來。

    這和拜年有啥關係呢?個人覺得,以前拜年的目的性沒現在強,以前拜年僅僅就是互道安康,彼此說一些祝福的話,沒有把人分的那麼清楚,多一些人情味,少一些世俗,發展到今天,拜年的目的性變得特別強,有求人辦事的,有奉承的,有抱大腿的,反正各種緣由,只要利於自己的,都會優先去,再也不是論輩分了,這年初一本是五服宗親,按理人不應該多,可有的家大業大的人,年初一門庭若市,來了一批又一批,能登上門的估計還得排隊預約。

    這有目的的拜年,要想事成,那可不就是走千家不如坐一家嗎?但也不要忘了這句話苦口婆心的含義,真的是對大家拜年的形式看不下去了。

    其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對拜年方式的一種吐槽,當下很多人拜年趨於形式,走過場,有的放下禮品,寒暄幾句就走了,這樣的拜年,並不利於促進親朋之間的感情,感覺太假,所以老話就更傾向鼓勵大家,用心去對待你拜年的人,不要走過場,不然就是走一千家也換不來坐一家的親情。

    總結:親人即是緣分,趁著過年,走走親戚,誠心維護一下彼此的感情,這才是拜年的真諦,否則走過場,走排場,拼目的,那就失去拜年的意義了,你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殺死岳飛的宋高宗趙構是好皇帝嗎,宋高宗趙構是昏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