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美德南1

    很遺憾,我沒看過原著。電視劇看了三集不想繼續看了。演員演技都不錯,劇情太不靠譜了,我也是下鄉知青,離開北京時,車站送行的人哭聲一片,車上的我沒什麼感覺,上山下鄉是那時的主旋律,必須的。也有好多女同學下鄉,有的才過十六歲,我想,每家都一樣,不會嘀嘀咕咕的吧?沒有大紅花,也沒有親人送,哥哥姐姐都上山下鄉了,爸爸媽媽又在上班,我和媽媽說,別送我去車站,你送我我就不回來了~。不知道電視劇後面如何,起碼昨天看的感覺不好,特別是“靠邊站”的老革命請吃飯,太離譜兒了,說不出來的感覺,怎麼就不能把這麼好的故事拍的好看一點兒嗎?有空我會看看原著的。

  • 2 # 南村群童701

    剛獲茅獎,我就讀了。三卷100多萬字《人世間》。我一直比較喜歡梁曉聲。從當年讀他的《今夜有暴風雪》開始。東北,作者最熟,東北的知青生活,我就是從他那裡瞭解到的。《人世間》,顯然,作者是衝著“史詩”級去的。字數100萬,跨年度40餘年,三代東北人,從知青上山下鄉到改革開放全貌,雖是以周家幾兄弟姐妹為主線,但卻是全景式落筆。應該說,本著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作者的真實的文化功底和人生積澱。也較為客觀反應了這個時代發生的偉大變化。然而,我讀畢並不滿意。感覺作者才力不足以駕馭如此宏大的題材。或者,當今文壇,不僅梁曉聲,包括其他作者,還沒有誕生能駕馭這個偉大題材的文壇高手。不客氣地說,同齡的我輩,大多能夠完成與作者相當的作品。只是我輩並非職業作者,無力、無條件、無資格來寫這樣的宏篇鉅製。

  • 3 # 一夜深情

    年代劇之所以值得期待,就是因為它們承載了屬於華人的共同記憶。

    他們在這“人世間”相遇,用文字、鏡頭、表演述說著中國平民的50年,將中國社會變遷下,老百姓嚮往與追求美好生活的堅韌、努力娓娓道來。這不僅是一個故事,也是一段人間煙火史。

    “我們要共同透過影視化後的《人世間》,向現實主義致敬,向40年來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添磚加瓦的各類人物致敬,尤其向底層的、堅韌的、普通的、而又堅持做好人的人致敬。”梁曉聲這樣說。

    作為茅盾文學獎《人世間》的作者,由他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正在長春拍攝。劇裡,梁曉聲也首次“觸電”,客串了一把“法官”,戲份不多,兩句臺詞和一些手勢,但為了拍好,足足拍了一天。

    和扮演“平民子弟”周秉昆的雷佳音對戲時,梁曉聲的眼睛紅了,自己花3年手寫塑造的主角,如今活生生地站在面前,他腦海裡瞬間閃現了周秉昆苦難的一生。“已經哭了三次,但是怎麼還有眼淚呢?”

    雷佳音也在低頭哭泣。“進入情景後真的就不同了”,梁曉聲感慨道,“對戲時,演員確實會受情緒和氛圍影響。”

    李路也在監視器前數次流淚,他是《人世間》總導演、總製片人,已泡在劇組拍了100多天,“東北是我的家鄉,在我的家鄉拍這部戲是我的一個心願,我們一定會努力,打造出一部不負時代的作品。”

    總導演、總製片人李路:“《人世間》是我的菜!”

    從“人馬”變成為“人”

    對72歲的梁曉聲而言,《人世間》註定是一部用生命書寫的作品。

    寫工人家庭故事的想法由來已久,按照梁曉聲的寫作習慣,一旦下決心要寫,就要集中至少三年。在此期間,他除了要停止別的創作,也要生活順遂、身體狀況良好。

    然而,動筆之後,梁曉聲的狀態卻並不好。因為長期伏案寫作、營養不良和焦慮,他的指甲變得扭曲,甚至呈半脫落狀態;大量的思考也讓他的頭上出現鬼剃頭;一段時期,他還要經常到腫瘤醫院做檢查,防止胃部舊疾復發或病變。

    真正集中寫作的時間將近三年,創作極其消耗心力。

    這部新現實題材的史詩級小說,從1972年講起,講的是北方省會平民區裡周氏一家三代、十幾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堪稱“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文學評論家李師東)、中國社會的“光榮與夢想”。裡面串聯起上山下鄉、三線建設、推薦上大學、知青返城、恢復高考、出國潮、下海、走穴、國企改革、工人下崗、個體經營、棚戶區改造、反腐倡廉等時代關鍵詞,裡面有悲憫、溫情、苦難、奮鬥,有人性的微光。

    《人世間》是著名作家梁曉聲的又一力作,是華人五十年的生活史。

    這部小說,也是梁曉聲“好人文化觀”的集中體現。

    從知青變成作家,梁曉聲寫了四十多年。他認為人類文化所要傳達的價值觀其實是人道主義,它的核心就是愛和善。

    而他對自己寫作的要求是,要展現一種從“人馬”變成“人”的過程。

    梁曉聲在中學時看過羅丹的一幅《人馬》雕塑圖片,至今記憶深刻。雕塑的上半身是人的軀體,它向上痛苦地扭動著,想要從馬腹中掙脫出來。“它體現的是進化”,他說,“在文化的催化下,你會看到地球上一批批的人都試圖從人馬中掙脫出來,有人掙脫落地了,那是大寫的人,可敬的人,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人。”但也有很多人仍像人馬一樣活著,自恃著,偶爾洩露猙容,令人詫異;另一些人的掙扎半途而廢,但是在災難來臨時又開始爭鬥起來。

    把歷史撐開了看,大家以前都是人馬,寫從人馬變為人的努力過程,更符合梁曉聲對“生命進化”的理解。

    “這是我的菜!”

    從市場層面看,《人世間》這類橫跨特殊時期的現實題材,屬於難啃的“大部頭”和硬骨頭。

    大約三年多前,騰訊集團副Quattroporte、閱文集團CEO、騰訊影業CEO程武第一次讀原著的時候,他就被這部關於苦難、奮鬥、擔當、正直和溫情的小說深深打動,並堅定地對團隊說:“這個選題一定要做,並且一定要做好。”

    而彼時的李路拍完《人民的名義》之後,很難有作品觸動他內心。繼反貪、掃黑、諜戰三大主題後,李路一直想拍一部工人階層視角的作品。其實早在同一時期,他就曾以個人名義購買過一本關於工人階級、關於國企工廠改革的小說,但由於種種原因,“找了一圈編劇沒有人敢寫”,“到期了,作家也義無反顧把版權收了回去。”他始終認為,工人是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改革開放後,中國雖然逐漸轉變為以商業和經濟作為社會的主體,但是無論如何,都不應忘記工人階層。所以,當《人世間》擺在李路面前時,他在小說裡讀出了理想主義的味道,“這是我的菜。”

    全部平民化,不造神

    達成合作後,作家出身,有著近30年編劇經驗的王海鴒,應李路之邀擔任該劇的編劇。

    做劇本時火花四射,摩擦也在所難免。梁曉聲向來對影視化過程中的情節取捨看得很淡。後來,梁曉聲索性拿起鉛筆,主動寫了一封5頁紙的授權書,表示只要李路遵循一個共同準則:專業,純粹,那怎麼改都行。

    原著的厚度穩固了創作團隊的信心。以原著小說做藍本,《人世間》從人物塑造到臺詞結構,註定不是急功近利喊口號式的,而是根植在每一個文字和章節裡,言之有物,非常紮實。

    時間跨度50年的群戲劇本極難把控,人物的篩選、走向、比例,年代的比例、截止日期,人物的性格、命運……每一項都必須認真斟酌。在李路看來,現實題材是畫人,畫人很難,因為《人世間》裡所有的人物,都很容易在自己家找到原形。

    劇中有上百個有名有姓的角色,其扮演者也都是經驗豐富的演員。李路偏愛有縱深的群戲,他相信,《人世間》的集數雖長,但一定會牽動千家萬戶的心,讓觀眾看到最後。

    在時間跨度上,《人世間》沒有采用編年史的敘事方式,而是以一種跨越式的、閒庭信步式的手法,展現與人物命運密切相關的大事件;在人物塑造上,全部平民化,不造神,而是刻畫命運。

    接下來,劇組還將前往北京、深圳、貴陽等地拍攝。據悉。迪士尼已經買下了《人世間》的海外發行權。藉此機會,《人世間》劇組想讓海外觀眾也看看,我們用50年搭建的,讓世界為之震驚的一個新世界。

    人世間,世間人

    採訪當天午後,《人世間》男主角周秉昆的扮演者雷佳音抵達影棚。候場時,他穿著一身有年代感的條紋衫,在一旁走起了戲,這個膚色偏暗的大男孩,分明就是周秉昆。

    “我就是周秉昆,我一定要演,我必須演!” 在和出品方見面時,雷佳音就強調自己和角色的契合度絕不只體現在外形上。他在鞍山長大,小時候家住工人大院,那段日子是他最快樂的回憶,也是他東北情結的根源。

    雷佳音在劇中飾演周秉昆

    在《人世間》的時間線裡,周秉昆大致生於1952—1953年間,雷佳音的父親就是那個年代出生。雷佳音父母所在的國企也經歷過改革,母親也下過崗。對他來說,《人世間》就是父輩的生活,裡面的人物原形都刻在他腦子裡,“我當時有一個強烈的想法,拍完以後也是給我爸媽留一個念想。”

    首次出演如此大跨度的戲,雷佳音倍感壓力。他不僅要展現人物20—60歲的變化,還要跟角色共同經歷人生最大的痛楚與悲慼。半年拍一部《人世間》,彷彿一小輩子就活過去了。

    在雷佳音眼中,《人世間》就像一個大家庭,戲裡既有家庭觀、愛情觀的剖白,也有社會和理想的光彩,編劇們打造的劇本頗具拓展性。

    辛柏青在劇中飾演周秉義

    在周家,周秉昆和周父代表工人階層;周秉義代表知識分子和人民公僕,他的妻子代表醫療界;周蓉代表文藝青年和教育界,她前夫是詩人,丈夫是藝術家。《人世間》裡還刻畫了軍人形象,比如周秉昆人生導師老曲太太的丈夫。

    劇中,雷佳音與殷桃首次合作,飾演夫妻。兩人不會成天把愛掛在嘴邊。但恰恰是他們的信任、堅守和共同生活的方式,證明了什麼是最質樸的愛情。

    宋佳飾演周蓉

    周秉昆的妻子名叫鄭娟,悽婉的身世不曾改變她的善良本性。鄭娟認定和誰在一起,就真能拿一生跟你磕,不論怎樣都不分開。殷桃欣賞她的簡單與直白,在當今社會,這種精神十分珍貴。

    與雷佳音的情況不同,殷桃和鄭娟個性方面相似度低。鄭娟外表柔弱,讓人憐愛和同情,但骨子裡非常堅定。而殷桃正相反,所以轉換起來有一定難度。

    為此,殷桃一方面透過外部形態摸索人物的感覺;另一方面,她參考小說和劇本對鄭娟為人處世的描寫,一點點走進其精神世界。同時,殷桃很感謝李路,因為導演時刻盯著監視器,他就像殷桃的一面鏡子,能給她很多細節上的提示。

    殷桃飾演鄭娟

    “善良是鄭娟的天性,她從不刻意,那麼溫和,那麼淳厚,在當下的文藝作品真的很少見。”在殷桃眼中,鄭娟這個真正的普通人,擁有最不普通的力量。這類人常常被忽略,卻值得被書寫。

    殷桃偏愛現實題材作品,其中尤以展現人生百態為佳。她表示,與曾經出演過的一些現實題材年代戲相比,《人世間》中的“老百姓”形象更具寫實性。梁曉聲摒棄了平民人物傳奇化的手法,主人公們沒有光環、不開外掛,踏踏實實地拼搏,平平淡淡地過活。

    “戲裡有很多是普通人的生活,很少有強情節的東西,而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對拍或者是演來講都是最難的。”殷桃說。

    大時代裡的小人物

    《人世間》剛拿下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時,《人民日報》海外版稱,這是“繼《平凡的世界》之後又一部素樸、真誠而飽蘸悲憫之心的作品,只不過路遙聚焦於農民的身份變遷,而梁曉聲著眼於工人的命運轉軌。”

    如果說電視劇《人世間》是一道大菜,那麼它稱得上是“滿漢全席”。

    原著拿下了茅盾文學獎,導演是擅長操刀現實題材的李路,編劇是陳道明和周梅森共同推薦的“中國婚姻第一寫手”王海鴒,還聚集了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丁勇岱、成泰燊、薩日娜、宋春麗、張凱麗等實力派演員,出品方既有騰訊影業與新麗傳媒、閱文影視組成的“三駕馬車”,還有央視、愛奇藝、弘道影業、一未文化等。

    《人世間》部分主創

    在今天,越來越多書寫大時代裡的小人物的影視作品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口碑佳作。

    2021年是影視行業的“主旋律大年”,也是現實題材大年,“富礦”題材的白熱化競爭已經擺在檯面上,故事的厚重度、豐富性、品質感,將是決勝關鍵。

    “我們一直非常重視現實題材作品的打造,關注這個時代正在發生的故事。”在騰訊新文創的首倡者程武看來,《人世間》是一部電視劇,卻同電影《1921》、電視劇《心居》共同組成了騰訊及閱文的“時代旋律”三部曲。

    相較於十年前主旋律三部曲開篇之作《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三駕馬車的“時代三部曲”更接地氣,也跳脫開了閱文內部原有的IP生產機制,《人世間》是“平民史詩”,《1921》是國際視野的建黨史,《心居》是“買房、賣房”的“時代劇”,它們對大眾而言更具有強烈的生活代入感。

    “影視裡的中國故事備受關注,中國故事應該走出去,成為世界故事。”在2021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在如何用影視講好中國故事的演講中建議,“要深入挖掘中華文化中的人文主義傳統,推動中國故事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開拓新內容、開闢新渠道、開展新合作。”

    沒有什麼比一個展現真實生活的好故事更能致敬歷史、謳歌時代、滋養心靈、激勵生活、溫暖人心的了,如果沒有,那就請再來幾個。

  • 4 # 豆豆w

    我也是知青,回城後進廠當工人,78級文科生。當年看過《人世間》的原著,心潮澎湃,想終於有人寫那代人的艱辛歲月了。誰想到幾十年後還有人把它搬上熒屏,能看懂這部劇的恐怕只有我們這代人,八零以後的孩子不會感興趣,棄劇正常。實話實說,改編還是不錯的,生活細節真實,演員演技也是可以的。就是演員年齡太大了,讓四十多歲的人演二十歲左右的孩子,看著太彆扭,不忍直視他們眼角的皺紋。那份青春的生澀,莽撞,直率是演不出來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劇情的表達效果。

  • 5 # 君子見機V達人知命

    前些年在某個有聲APP上聽了這個小說的一部分,覺得非常好,小說的內容引起了我的共鳴,說一下我是七零後,基本沒有經歷過小說中所描述的生活。忘記了是因為有聲小說只有一部分還是覺得更新的太慢,然後就買了這套小說。這套小說有三部,挺厚的,其實因為生活工作瑣事所繞讀的並不細緻,小說主角秉坤的幾個朋友尤其覺得對不上號,分不清楚。對標《平凡的世界》的話覺得人物特點不突出,有點亂。也可能是我自己讀的不認真。但其中人物的經歷及對待生活的態度覺得值得一讀。後來又看了一遍。

    前兩偶然看央視一套預告說當晚播放這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我現在幾乎不看新拍的電視劇,但看了預告還是很期待的。但看了兩集就看不下去了。感覺內容閹割拼湊不完整,沒有背景交代。我覺得這一方面因為電視劇的表現形式有很大侷限性;另一方面也因為自己看了原著,有先入為主的原因,總之覺得電視劇和小說原著不在同一水平上。如果我先看了電視劇可能這部小說也不會對我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所以我現在正在讀第三遍。

    高水平作家在創作小說時每個情節每段文字都會精心構思,巧妙安排。而編劇導演以及演員在把小說改編劇本和把劇本演繹出來的過程中,達不到原作者的藝術水準。這也就造成很多優秀的小說改成影視作品都不及原著,甚至面目全非。

  • 6 # 王321

    看《人世間》電視劇,可以看出中國社會近50年以來發生的上山下鄉,三線建設,推薦上學,恢復高考,知青返城,對外開放,等重大社會動向和重要社會現象。

    從中可以看出周家三個孩子個人成長曲折過程,看出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比如那個年代常說的知識改變命運的口號,還可以看出作者對人世間的憂思和感懷,讓更多的人瞭解《人世間》裡面曲折坎坷的不是故事,而是精神心理上的一次次碰撞和陣痛。以及尋找出路的迷惘,和執著努力奮鬥精神。

    其實《人世間》可以說是一部中國百姓的生活史。我認為巜人世間》是值得觀看的電視劇,因為現在的年輕人缺乏對從前中國生活史的瞭解。

  • 7 # 無為691119

    《人世間》生活環境比較真實,那個時代精神面貌很不真實!那個時代貧窮與艱苦是真實的,但不代表壓迫,貧窮是歷史遺留。那個時代知識青年的犧牲與奉獻取得的偉大成就呢?為什麼看不到?是沒有還是故意遮掩?難道沒有價值嗎?他們的犧牲與奉獻變成了壓迫,毫無意義!所以說,是在抹黑那個時代!知識青年確實苦,但最苦的或者說苦一輩子的是這一小部分知識青年嗎?不,是絕大部分扛起中國工業化建設的農民!另外,知識青年為什麼能夠返城,根本原因就是中國最快實現了工業化,才有了政策的基礎!

  • 8 # 崇尚希賢

    該棄劇了。一群老頭冒充孩子裝童真,看後有種說不出的味道。幾十年前就曾遇到過類似情況,明明一眼就能看出許仙是半老徐娘,導演非說她是一個小夥子,只好棄劇。前不久看了一個秦朝戲,13歲的秦始皇看上去比他母親還老。馮筱童27歲了,扮演周秉義下鄉後一段時間沒有問題,27歲下鄉的基本沒有。不知道導演作何奇想,非要弄一群老頭裝嫩。

  • 9 # 吹雪一刀流1

    拿過去的苦和現在比,更要拿過去那代人的思想,覺悟,和現在比。馬雲馬化騰柳傳志許家印等人的生活能代表今天人民的生活本來嗎?什麼年代都要看大多數!

  • 10 # 螞蟻傳聲

    傷痕文學看的少,不處乎就是控訴說苦艱。50年代的人傷痕49年之前,6,70年代的人傷痕當代,80年代的人傷痕社會不公,90後傷痕變了房奴,2000年以後的人傷痕人世間的虛偽,缺少誠信和人與人的真情。何時是個頭呢?但是中國從清末至今在無數中華兒女的奮鬥下一點一點的強大,這可是鐵的事實。人渺小的如塵埃,生命短暫的如閃電。我們知道感恩就還有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俗話說得好,世界上的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請問你怎麼說?